方抚2019-03-11 17:07:08

  印象里的威尼斯,最美的时刻还是清晨和傍晚,游人渐少,薄纱般的轻雾飘浮在河面,辉映着一排排的木桩和若隐若现的冈朵拉,河水倒映出教堂和钟塔的轮廓,如梦如幻,灵动飘逸,行走在各式各样的小桥上,穿行于狭窄的街巷里,能真正领略她原汁原味的风采。这次是冬季,所以白天竟也有了夏季早晚的优势。
  威尼斯的路都是窄窄斜斜的。通往圣马可广场方向的街巷里,墙皮斑驳、古朴沧桑。见惯了单调乏味的火柴盒式现在建筑,突然置身于精美繁复的古老建筑群中,还是有豁然一惊、耳目全新的感觉。看来中世纪的人们更讲究品味和格调,并非如现代社会这般一切以经济效益为考量,处处受金钱的掣肘。古老狭窄的巷道除了给人神秘的体验外,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被坚实的屏障包裹后的安全感。意大利人似乎偏好鲜艳的色彩,赭红、橙黄色的墙壁,在氤氲的雾气后面似显凝重,跳跃的明亮色彩些许抵消了冬天的阴郁和苍凉,暗中激发起人们潜藏在心底深处对于生命的热情和冲动。公元五世纪,渔民、农夫为了躲避嗜血好斗的日耳曼游牧民族,辗转逃往亚得里亚海的这个偏僻小岛避难,无意间给世人留下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不到八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遍布着上百个小岛,贯穿着近二百条运河,横跨着四百座桥梁。更为珍贵的,是今天她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那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传承下来的绵延的艺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生活品味和包容的人性价值观。看来一千年前的北意大利人,其文明程度、艺术品味、生活情调已有了一定的水准,精进、专注的工匠精神似乎是源远流长。

  走在威尼斯的路上,会有一种忽上忽下的感觉。高高低低的拱桥,打破了我们平日行路时的单调,这种起起伏伏的变化给水城平添了几分蒙太奇般画面切换的律动感。途中时而遇到稀稀落落的游客,多是欧洲面孔。但凡旅游景点,游人稀少反倒是好事。没有了都市的喧嚣,也没有了商业社会的浮躁,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静谧的安宁。今天的世界,人们如此向往那些中世纪的古城——布鲁日、西耶那、萨拉曼卡......我想,人们对安宁祥和的缅怀并非是一种原始的欲望,而恰恰是在经历了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的喧闹、污染、压抑、窒息之后才派生出的一种本能的逆反。人类其实非常“稚气”,本身不易自然走向成熟,也不会自发地萌生感恩和回馈之情。大多数人必须要经历挫折和磨难,才会慢慢体会到冷面的忠告、务实的心态、他人的关爱和值得信赖的友情的可贵。而上帝也喜欢开玩笑,往往当人们真正意识到某些东西的价值时,上帝却已悄然将它们收回了囊中。在狭窄的巷子里穿行,不时会和行人擦肩而过,耳畔飘来他们的对话声。从体貌和口音判断,以意大利本国人居多。石板路面上觅食的鸽子,远处教堂飘来的钟声,广场中间兜售蔬果的菜贩,还有悠然徜徉的游客,一起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让人亲身感受到了威尼斯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悠闲的欧洲节奏 。从容地行路,怡然地购物,平和地交谈,不疾不徐、不愠不火,像是在细细体验生命中的那份精致,慢慢感受原生状态下生命的细腻,缓缓品味生活汤汁里空灵悠远的后劲和韵味。能够心平气和地生活,没有焦灼、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其实是一种原生态的人格独立、心理自信和对生命的尊重,这在人文品质上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样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模式也在无意间启迪着游人,人的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人应有的生活,什么是人生命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