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书香2019-09-24 20:01:05

 

(昨日,我拨通了给家里电话,二哥说市长要来家里看望妈妈,家里人正等着呢。晚上的时候,哥哥把一枚纪念章片片放到了微信里,应该是妈妈被颁发了高级别的建国70年纪念章,她来自于国家最高级别三部门。

7月份回国不久,我特意为妈妈写了一篇散文,很快被多家刊物采用刊出。之后,我陪着母亲大人把文章转发给了她所在的居委会。我觉得国内正在啊准备70年国庆大典,妈妈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典范,杰出榜样或许是相关部门最需要的呢。

果然不出我所料,十一国庆大典来临之际,妈妈得到了高级别纪念章,,,)

 

她的百岁芳华:记一位温大老校友陈奶奶

2019年7月19日,一位91岁高龄的老奶奶,同北美温大校友会的校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忆峥嵘。

她1928年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藻溪镇,她19岁考入温州大学前身平阳师范,才貌双全,风华正茂;她在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她年仅21岁便担任了温州市平阳县矾山区新中国第一届副区长;她在小儿子才7个月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宁夏支援建设,在宁夏教书一干就是30年;离休后,她返回温州老家,一边为社区工作尽心尽力,一边帮女儿带孩子支持女儿的教育工作……

她是一位普通的温州大学校友,一位一生勤勉一生奉献的中国女性。她更是一位不普通的温大校友,她是温大校友会最年长的一位,她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并在她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了不平凡的大半生。她叫陈细英。

(一)   进步学生参加地下党

1928年6月5日,陈细英出生在温州苍南县藻溪镇,一个叫源美内的美丽地方。此时的中国,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不足十月,陈细英就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大时代里。在这山清水秀的故土上度过她的孩提与少女时期后,陈细英走上了一条与她在村庄的竹马之交们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陈细英从小聪敏好学,19岁考入了当时的温州平阳师范,即温州大学的前身。光阴已逝72年载,当现已91岁高龄的陈细英回忆起那时的求学时光,她仍然清晰记得,当时校内已涌现了一批老师和同学带领的进步思潮,怀着理想与信仰的她成为了一名追随时代潮流的革命者和进步的师范生。72年以后,她仍然能清晰地唱出当年一位进步音乐老师林桦教唱的抗日革命歌曲。那些对80、90后们来说,印在历史书上与电影情节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都是她年轻时亲历唱诵的珍贵回忆。每当她回忆中的歌声响起,那些艰苦却心怀坚定信念的年轻岁月似乎就在眼前。

1949年5月,新中国建国前夕,陈细英中断了即将完成的学业,与一位叫陈黎辉的平师闺蜜学友一起奔赴到了革命根据地,并很快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奔走宣传。年轻的她们,怀揣着对新中国的盼望与信心,工作足迹踏过南宋,矾山,福鼎,赤溪,藻溪,桥墩等等。在那个最艰难却也最有盼望的时刻里,她和同时代的一大批有志青年一样,忠于祖国与人民,与新中国第一代工作者一齐掀开了共和国的新篇章。

(二)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建国初期的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号召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南方的有志青年到西部去,到北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9年9月陈奶奶已经结婚成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大儿子刚刚两岁,小儿子才7个月,她和丈夫积极响应了祖国的号召,报名参加支援西北宁夏回族治区的工业建设,他们被分配到了正在新建的火力发电厂,并成为了石嘴山市电厂子弟学校的一名教师。


从气候温润,物质富裕的江南之地,辗转来到了面朝黄河,背靠贺兰山的贫瘠山区。无房,无校舍,无自来水,有的是一望无际的荒芜,是春天里的狂风呼啸,冬日里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年轻的陈细英夫妇,因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盼望与单纯的理想,来到了西北。有一些同批到达的支边青年,由于受不了当地恶劣的天气和生活条件,悄悄打道回府,重新回到了南方的家乡。而陈奶奶与更多不怕苦,不怕死的边疆的建设者们坚持了下来,他们到看到了最后的胜利,看到了西北宁夏春天桃花盛开的烂漫时节。

从1959年9月开始到西北边疆工作一直到办理离休,她将她最美的三十年青春芳华献给了祖国边疆教育事业。这三十年里,为学生,为学校的工作起早摸黑,废寝忘食。这三十年里,她受到了市党委政府,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种嘉奖,她也被一次次评为各级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因工作突出,她得到过水利电力部和国家能源部的表彰及老干部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陈细英从石嘴山发电厂子弟学校离休以后,又继续担任电厂职工住宅区河滨街道居委会主任,被整个居民区住户亲切地称呼为:大家的陈妈妈,并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

(三)回到故土发挥余热

1994年,年届64岁的陈细英为了支持正在温州大学教书的女儿专心工作,万般留恋和无奈之下,辞掉了电厂河滨街道居委会主任的工作,回到了阔别30余年的温州南方老家,落户在温州市鹿城区南浦街道石榴组团。

已过花甲之年的陈细英,两鬓慢慢斑白,从当年的陈老师陈妈妈成为社区里的陈奶奶。她热情奉献,乐于助人的品格和热心为居民区服务的事迹很快被当地居民所称颂,当地居委会很快再次聘请陈奶奶为其工作。此时,陈奶奶白天在居委会工作,为社区的居民排忧解难。晚上照顾孙子孙女,支持子女们安心本职工作。

陈奶奶在温州南浦街道石榴居委会又工作了整整8年,她仍然像是一台不知道疲倦的永动机,就像是春天里驻留久在的和煦微风,一直在为大家办理各种各样的琐事杂事。陈奶奶远在美国工作的外孙女回忆起儿时在外婆身边的生活,不仅仅是对她们这个小家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多的是把社区的大家庭当作自己的家来关爱。谁家娃娃要落户口了,谁家丢了钥匙进不去门了,哪里的管道堵住了,道路不通了,大事小事大家都愿意找陈奶奶帮助和解决。

翻看陈奶奶的荣誉证书,其中有: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积极分子,城管奉献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等,等等。其中一本荣誉证书是2000年3月鹿城区老龄委颁发给陈奶奶的老有所为奉献奖。当子女翻看这些荣誉时,陈奶奶说:我从没有为追求荣誉和奖励做过一件事,这一生无论我做什么工作都是遵循内心的信念和善念,大家把奖励和荣誉给与我,很让我感动,也很受鼓舞,不管是六十岁八十岁九十岁,只要有人需要,我都愿意为别人为社会再多做一些事。

(四)走在百岁边上,感恩温大,感恩人生

陈细英奶奶是温州大学培养出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是一代老革命的光辉典范:他们付出而不求回报,他们奉献而不求名利,他们只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年轻时便已经追求的理想默默无闻,孜孜不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工作着和努力着。

在共和国迎来七十华诞之际,陈奶奶已迈过91岁生日。走在百岁边上,她仍然一如七十年前考进温州大学时的女学生一般,好学勤勉,每天不忘读书看报,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她仍然一如六十年前,初到大西北的青年教师一样,热心为他人服务,心里总是装着他人。

走在百岁边上,听她再次说起那些芳华岁月,说起在温大求学,在宁夏支教,在教师岗位,在政府部门,在社区工作。她似乎都只有记住了美好的日子,而忘却了所有的艰苦。与温大老校友们一起,再次回忆起进入温大学习时吟唱的歌曲,她说她的一生仍是幸运的,那些艰难却美好的道路她已经走过了,那份珍贵而坚定的初心她守住了。

                             2019年9月15日    中国温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