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园2019-11-08 16:11:08

此时,家家户户都冒起了炊烟,各家的院子里都传出忙碌喧闹的声音,街上反而没什么人了。

董永和七仙女,经过一家院子前,见院内的主人正在忙碌,就向着院内微笑点头,算是礼貌地打个招呼。那院内的主人并未回应。待他们走过后,院门在他们身后“哐”地一声关上了。这使董永有些诧异。

又往前走了不远,见一个跛脚的老汉,从院子里走出来,转到自家房后,抱了一抱高粱秸秆,回往院中。那老汉腿脚不便,秸秆又长,抱着走有些吃力。董永急忙抢上两步,接过这一抱秸秆,帮老汉抱入院中。那老汉连声称谢,再打量董永时,有些迟疑,疑惑地问道:“小伙子,你是他们骆驼教一伙的吗?”  董永答道:“是啊,老伯。”  那老汉一听,立时扳起脸来,喝道:“出去,出去!”  董永见状,急忙诺诺地退出来。那老汉在他身后也“哐”地一声关上了院门。董永更觉诧异。

 七仙女等在院外,见董永撅着嘴,委屈地走过来,冷笑道:“哼哼,董大教主,你好像不太受欢迎呢。是不是你的教众和村里的人,相处得不太和睦呢?”  董永道:“外乡人来了,难免和本地人起摩擦,时间长了,互相熟悉了就好啦。大家都要互相包容才好。你看那位卖木材的老板,若是不那么斤斤计较,让些利出来,或许他也有生意可做呢。”  七仙女听他这样讲,知他尚未醒悟,便也不再多言。

 两位自溪边提了水,又沿着原路返回,走到那老汉家的院门口时,忽听院内有一位妇人喊道:“老头子,快去溪边提些水来,水缸里没水啦。我这蒸锅若是烧干了,你这包子可就吃不成了。”

那老汉应道:“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先把火撤小点儿,我这就去提水。”  董永和七仙女听到后,都站住了。一会儿,院门开了,老汉挑着一副担子,挂着两只水桶,一跛一跛地走出来。董永迎上去道:“老伯,我们这里刚提了两罐水。您急着用,您先拿去用吧,我帮您去担水。”  那老汉有点吃惊,又上下打量着董永,疑惑地问道:“听你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做事也和他们不一样。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  董永答道:“我们是从南边儿来的。”  那老汉有些犹豫。七仙女上前说道:“老伯,您先用,我帮您拿进去吧。”  老汉终于放下了担子,接过董永的水罐,嘴里嘟囔着:“哦哦,南边来的,南边来的…。”  领着七仙女进了院子。

 七仙女放下水罐,很快就出来了,又和董永一起返回溪边。待董永挑了满满两桶水回来时,老汉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董永进到院内,将水倒进水缸,又将担子放好了。那老汉一直站在院子里注视着董永。董永要告辞时,被那老汉拦住,问道:“等等,小伙子。你们两个到底是不是骆驼教一伙的呀?我怎么看着不像啊。”

董永点头答道:“是的。老伯,我们是一伙的。”  老汉又问道:“你不是说,你是从南边来的吗?他们可都是从西北来的。你和他们说话的口音也不一样。”  董永答道:“我们是从南边来的,路上碰到他们,就一起来了。”  董永说话的腔调还是半边镇的口音,但与马兄弟、纳兄弟他们仍有不同。七仙女学得快,走到哪儿就说哪儿的话,但是说得又不地道,所以也听不出她是哪儿的人。

老汉琢磨着,喃喃地说道:“莫非南边的骆驼教要好一些?”  董永听老汉这样讲,又加之刚才的感受,已察觉出纳兄弟他们与村里的人不和睦,便想问个究竟。他拱手对老汉说道:“老伯,我们都是外乡人,若有行事不周的地方,请老伯告诉我,我好告诉我那些兄弟们,让大家多注意。大家既已做了乡邻,当和睦相处才好啊。”

老汉道:“我看你这人还行,说话也斯文,也懂道理。那些人可是恶得很。我劝你不要和他们混在一起。”  董永心下暗自吃惊,仍和颜悦色地问道:“老伯,他们都做错了些什么事?惹得你们不高兴。”

那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唉,我们这村子原来和睦的很,好着呢。可他们来了之后,我们村子就算遭了魔了。他们刚来的时候,我们也很热情,看他们远道而来,不容易,也帮着他们安家。可慢慢地,就发现这伙人不对劲儿,自私得很。也不跟我们交往。起先,我们看到他们,都热情地打招呼呢。可是他们从来不跟我们打招呼,表情冷冷的。我们觉得奇怪啊,是不是这伙人的风俗就是这样呢?后来发现不是,他们自己人之间也打招呼。我们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不把我们当朋友呢。我们村里人之间都很熟悉,经常串个门儿啥的,串到他们那儿就不行,挡在门口不让我们进院子,好像对我们还很看不惯。他们来的时候,我们是欢迎他们的,帮助过他们的。他们站住了脚了,就对我们这样,狼心狗肺!我们村里有私塾,问他们孩子念不念书。他们说先生教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他们的孩子自己教。没见过这样的人!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总要大家一起干吧。种树、修路、山坡上修堰墙啦,叫他们,他们不来。他们只修他们自己那一块。好像不是一个村子,好像是两个村子一样。那怎么能行呢?你可是占了我们的地方呀!他们这伙人还挺节俭的,省吃俭用,攒钱。攒了钱干嘛呢?攒钱买地基。买了地基又去招呼他们的兄弟过来。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村子早晚得被他们吃了。里正不想卖给他们。可是不行,她们一群女人抱着孩子到里正家里去闹。女人闹完了,男人们上门去打,惹不起啊。这伙人凶得很,打架不要命。我们打不过他们。这伙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你惹到他一个,他们一群人上来打。我们的孩子都怕他们。他们的孩子出来在街上玩儿,我们的孩子们就不敢出门了。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他们是个教门。后来才知道,这个教门叫个骆驼教。我们村子招了这帮人,可算是遭了秧了。”

董永听罢,不觉大吃一惊,心中暗想:“万没想到,我那些教众在教内是那样规矩。但在外人看来,却是这般印象。我叫他们自聚一群,互相帮助,抱团抵抗。原是怕他们受了别人的欺负与歧视,毕竟他们自取轮回,与常人不同。他们倒是听了我的话了,可却变得如此狭隘与封闭,将自己与乡邻们隔阂起来,以致起了冲突。看来,我在幽冥谷中的想法是太过片面了,考虑不周。”  此时,他忽然本能地想起了佛法。心中暗自思讨:“佛法说,众生平等,一视同仁;佛法说,不可有分别心;佛法说,与人方便才是行善。唉,我怎么又想起佛法了!不过,若是教内抱得太紧了,不与外人融合,那在外人眼里可就是不方便了。那就不是行善了。”

想到这里,董永当即向那老汉深施一礼,说道:“老伯,我们都是外乡人,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互相看不惯也是难免,和大伙融合在一起还需要时间。是我们做得不好,得罪了你们。我代教内的兄弟们向您赔罪。也请您转告村里的人,我们陪罪。请大家多担待。我们一定改正。”

那老汉见董永态度谦恭,也和缓地说道:“说的是嘛。本来国家有法律,鼓励开垦荒地,鼓励吸收流民,增加人口。你们来这里定居,也算是我们里正的一项政绩。村里的人头税都给免了嘛。你们来了,要和我们好好相处。我们没欺负你们外乡人,你们反而抱起团来欺负我们。这就不好了嘛。好啦,你回去吧。你跟他们说也没用。这伙人已经入了魔教了,我看是改不了了。”

董永不跟老汉分辨,告辞出来。七仙女一直等在门口。但是她支起耳朵来,莫说是院内的谈话,再远些的声音她也能听得到。她见董永出来后,皱着眉头,知他在想心事。七仙女心想:“你好好想想吧。”  两位一路无话,回到了柴房。

院子里的住家,吃过了晚饭,妈妈又去溪边担水,回来后用厚布巾给孩子们擦洗身体,之后又给自己擦洗,非常讲卫生。这正是按照董永的话做的。骆驼教的教众都很自律。直忙到掌灯时分,院子里才逐渐安静下来。

七仙女道:“师兄,再过一会儿,没什么动静了,我就提着你到小溪的上游去养一养。”

董永道:“这个不急。我是在想,该怎么跟他们说呢?”  七仙女道:“呵呵,这个可不容易了。你在幽冥谷中时,他们把你当成教主。你是有权威的。你说的话就是教法,对他们来说,句句是真言。可是现在呢,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个小兄弟,还是个没啥本事的,荷花小兄弟。你要用讲道理的方法,去改变已经存在的教法,啧啧,那可是难了!”

董永思索了一阵,也还真想不出个妥善的方法,只好说道:“这几天要抢在麦收前把房子盖好,让大家安顿下来,所以一定很忙。我先想着,忙过了这阵子再说。你明天若是得空,可以先把孩子们集中起来,给他们讲讲道理,叫他们不要和村子里的孩子们打架。”  七仙女应道:“嗯,那好吧。”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七仙女将董永提到小溪的上游。董永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将自己种在溪水里。七仙女仍回柴房,打坐休息,直到天色微明,公鸡还没有打鸣的时候,再将董永提回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