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园2019-12-05 20:45:59

接着,如来又遣一位弟子,去向玉帝报告。

玉帝端坐在凌霄殿中。先来了一位灵山弟子,说捉住了一只石球,问玉帝如何处置。玉帝皱皱眉,说道:“该捉的没捉到,却捉了一个不该捉的。谁捉的谁处理。我可不管这事。”

过了一阵,又来了一位灵山弟子,说共工前辈上了灵山,连杀了灵山七位弟子,现在又去寻那被捉的石球。如来想将石球交还给共工前辈。问玉帝准否。玉帝不耐烦地说道:“不是跟你们说过了么?我不管这事。怎么又来问我?”  将那灵山弟子轰了出去。那弟子走后,玉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弟子回报如来。如来沉思良久。若玉帝叫他放回泥酋,他立即就会派遣罗汉们,将那石球送回六盘山。现在玉帝推说不管此事,他便有了旁的想法。

如来环视雷音寺的大殿,灵山众僧全都在此,正等着他开言宣讲。他对众弟子言道:“各位。很久以前,我曾投胎到天竺国,做了一世王子。有一日,游于山林之中,见一只饿虎,携着两只幼崽,捕食而不得。是我投身饲虎,做了她的饥中之食,只剩得一堆白骨,遗落在山林。时下想来,却又如临其境。前排弟子,我且发问,请你们为众位同修解说吧。”

雷音寺大殿内,前面坐着的,正是他的十大弟子,佛法修为颇高。

如来问道:“何为  ‘饿’  ?”

摩迦叶答道:“心有欲望而求之不得,是为  ‘饿  ’。虎之望食,与仙之望混沌旧境,俱是一般。”

如来又问:“何为  ‘虎’  ?”

阿难陀答道:“持强逞凶,是为  ‘虎’  。尖牙利爪与道法幻术,并无二致。”

如来又问:“何为  ‘舍身’  ?”

舍利佛答道:“自做苦行,是为  ‘舍身’  。舍去皮肉,与舍去自由,不增不减。”

如来又问:“何为  ‘身’  ?”

须菩提答道:“  ‘身’  不是我,我不是  ‘身’  。苦痛生死,只加于  ‘身’  ,非加于  ‘我’  。身是工具而已。‘身’  死  ‘我’  不死。我是真如本性。”

如来又问:“何为  ‘幼崽’  ?”

富楼那答道:“恻隐之心、顾念之情,是谓两只  ‘幼崽’  。逞凶饿虎携幼崽,得道大仙也动情。”

如来又问:“何为  ‘白骨’  ?”

目健莲答道:“舍去皮肉,修得佛果,即是  ‘白骨’  。白骨为草木之肥料,为蚁虫之栖所。正如人间寺庙笙笙,宝塔林林,乃是佛果遍地,是为  ‘白骨’  。”

 如来又问:“投身饲虎,可有恐惧?”

摩柯迦答道:“佛法如山林,饿虎在其中。只有皮肉饲饿虎,哪有白骨惧虎行。山林开枝散叶广,成全饿虎做善行。”

如来又问:“投身饲虎,可得喜悦否?”

阿律那答道:

“善行善念是功德,

喜悦自然由心发。

皮肉成全饿虎饥,

保他善念做萌芽。

新陈代谢不止息,

心灵深处开莲花。”

如来又问:“饿虎得食,幼崽壮,山林可曾有回响?”

优婆离答道:

“声闻诵经有感动。

心若诵经不发声。

有声无声都一样。

原来山色俱是空。”

如来又问:“山林之游何如?”

罗睺罗答道:“山林草木,枝叶茂盛,空气清新。皮肉已去,白骨落地。饿虎之权权幼崽得保。如今山林之中,又遇饿虎。我等同修何不一同践行,共饲饿虎!”

众弟子齐声应道:“愿同游山林,共饲饿虎!阿弥陀佛!”

 如来道:“阿弥陀佛。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我们一起诵经吧!”

 一时间,雷音宝刹里光彩夺目,映射得整座灵山都放出熠熠的霞光。朗朗的诵经声响彻云霄。

如来的灵山,建在西海之上的一块大云团中。从那大云团的底部,飘下来一团一团的云朵,坠落在西海岸边、昆仑山之北。那落云之处,便形成了一片湖水。湖水上又泛起厚厚的一层雾。水与雾相连,雾与云相接,终年如此,一刻也不散。

这一片湖水,甚不一般。其浮力之弱,不能胜芥,故名弱水。人曰:“鹅毛漂不起,芦花也沉底。”  不仅如此。这一片湖水,煞气甚重。人畜鸟兽行在此地,不知是在水中还是在雾中,触水必死。神仙妖魔行在其中,不知是在云中还是在雾中,一旦浸水,法力弱者当即消亡,法力强者,也要被那煞气所伤。

因此,凡入灵山者,只能自上而入,不可从下而行。若有从弱水上灵山,而灵山愿渡者,必会派遣接引道人,驾无底船来渡之。即便如此,也要将肉身弃于湖中。

这一片弱水,纵横三千里,隔绝了神州大地通往西海海岸的道路,实是灵山的护山之水。四周围的百姓全都对它敬畏有加,不敢靠近。若有陌生人来此,也必讲明利害,免得来人横遭不测。

共工前辈化一阵清风,从灵山上漂下来,来在这片水雾模糊之地。他飘来飘去,寻了个遍,却找不到泥酋的下落。

泥酋一头撞进布袋之后,布袋罗汉使法力护着,旁边芭蕉罗汉又使宝扇不停地扇着,一路回到灵山时,泥酋身上早已没了火焰,结成了硬壳。如来用两只灯盏将他扣住,掷于这阴寒的弱水之中。泥酋身上就算还残余些热量,也已透不出煞气的湖水。又有那灯盏隔着,共工和泥酋之间阻断了感应。

共工寻找不到,退出这片弱水。他立在远处,望望这片弱水,又望望空中的灵山。渐渐地,他看出了端倪。

原来,空中的这座灵山颇据诡道。天空中的气息,本是阴阳和谐之物。虽时有风霜雨雪、雷电冰雹,却也是与时节相应,兆天地之交合。龙王们兴云布雨,也不出此律。而这座灵山,却将所经过的空气,做了一个过滤,将和暖、温阳之气留下,而将寒冷、阴煞之气从山底排出,透过云团坠下地来,形成了这一片弱水。难怪灵山所在的那一团巨云,日日都放出霞光,一年四季不断。

共工前辈心中烦躁,闻听灵山上传来朗朗的诵经声,心中暗骂道:“口蜜腹剑!这和尚做弄造化。自己享受和暖之气,却将我的泥酋丢进这阴寒之水。我也叫你尝尝这滋味。”  言罢,拂袖而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