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熊大在家上网课已经好几个星期了,每天上半身穿着校服,下半身穿着睡裤,人模狗样的坐在电脑前一混就是大半天。今天他拿来一篇刚刚完成的文章跟我探讨,说是这星期的英文作业。说是探讨,其实就是来显摆一下,顺便再听几句好话。文章是关于对什么是“朋友”的思考,大儿子的见解相当的幼稚。跟很多与他同龄的未经世面的半大孩子一样,他认为朋友不同于熟人,不是那些见面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无聊话题的人,而是你可以倾诉秘密的人。也不是那些当你有困难视而不见的人,而是愿意伸出友谊之手,借给你一美元的人。当然了,朋友不在多,而在于长久,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谊,才担当的起“朋友”两个字。
看罢一个十七岁少年对“朋友”天真无邪的认知,我很想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小伙子,你对朋友的期望值太高了。但作为妈妈,我不愿意这么早就打破他对友谊的幻想。回想我十七岁的时候,还不是跟他一样,把朋友看的比亲爹亲妈还重要,不仅心中所有的秘密都只能跟朋友倾诉,而且很单纯的认为这样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因为我们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姐妹淘,我们相约要一辈子相互扶持,哪怕不要老公,也不能放弃朋友。高中三年就那样跟自己的朋友们形影不离,连上厕所都要呼朋唤友,手拉着手一起去。
当然了,大学永远是重色轻友的必然场所。还没毕业,当初信誓旦旦要荣辱与共的朋友们就各奔东西了。从哪以后,人生走过了一半,我对“朋友”两个字看得越来越淡。很多人即便到了中年,仍然认为真正的好朋友是那些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能鼎力相助的人。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所谓朋友,不过是一些在特定时期跟你因为缘分而走到一起的人。缘分深的关系会近,缘分浅的关系会远,缘分没了也就会走散了。千万不要以为缘分深的那些好“朋友”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手。因为帮不帮忙不取决于你们的关系,而取决于对方这个人的本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性。人们经常会惊奇的发现在自己深陷绝境的时候,能够站在身边不转身离开的人,并不是那些你平时认为关系最近的朋友,而是那些自带善良光环,品性高贵的人。所以相信我,不要把朋友关系的远近当做救命稻草长短的标准。当你遇到难题的时候,千万要按照人品的高下去寻求帮助,而不是按照朋友关系的亲疏而去自讨没趣。我们一定要聪明的把朋友关系保持在最简单的层次,因为它永远是一种脆弱的,经不起考验的存在。
年轻的时候天真的相信那些中国的老话,“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好走路”。。。但其实在现实生活里摸爬滚打的时间久了,才发现朋友是最无用的。无用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无用的友谊才能走的长远。当人们带着任何目的去交往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给所谓的朋友关系画上了句号,因为早早晚晚共同的利益会消失,而依附在利益上的友谊也就会随之灰飞烟灭了。
人到中年的我早就不相信“友谊地久天长”,取而代之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要说起来,亲人,爱人,情人,知己那才都是更现实,更可靠的关系。朋友关系则太过于宽泛,太过于虚无缥缈。不过看着大儿子清澈无暇的眼神,我只能说:“嗯,写得很好,你对“朋友”的理解非常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