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回无锡,父亲告诉我老家祖坟里挖出了宝贝。
那年的前一年,考古队在无锡鸿山发掘了七座土墩,每座墩下面都有一个墓群,出土器物2000多件。据文物考证,这些墓群属于战国时期。七座墩中有一座叫邹家墩,那里面埋着我战国时期的贵族先祖。
抱着对先人的敬仰,我跟父亲走进遗址博物馆,参观了里面陈列出土的陶器和玉器,一件玉鸟让我印象深刻。博物馆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玉飞凤。
玉飞凤不像现代凤凰的样子,而更像《山海经》里的玄鸟,古朴灵动。鸟儿很小,只有一根小指大小,雕工精细,身上有回云纹装饰。中国的远古先民有鸟图腾的崇拜,我记得三星堆文物里就有铜鸟出现。战国时期,越王灭吴,无锡地区归了越,七雄的时候又为楚管辖。吴越文化与荆楚巴蜀文化交融,不知是否有这样的渊源连结。
这件玉飞凤造型厚重,重心下沉,脚爪收拢,翅膀和尾羽向上飘起,给人一种正在下落的感觉,似乎是从天空垂直向下,以一种近似于自由落体的速度落下来,表达了一种充满张力的动感。所有的鸟的艺术形象几乎都是展示它们的富贵华丽、恬静优雅,唯独这只鸟表达是在捕食,在战斗。
据博物馆介绍,玉飞凤的形象将作为无锡市的城市标志(Logo)来推广,就像 “马踏飞隼”是武威的市标一样。后来的几年里我处处留意着,除了一次在火车站广场的地面上看到玉飞凤图案的砖雕外,并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它的形象出现。看来无锡人到底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标志。
玉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