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魁 第二章 柏条河边2
公孙杨等孩子们都四散而去,慢慢的走进厨房,看着在灶前忙碌的儿媳妇,柔声的问“你没事吧?”
丁氏被这个话勾起了无限的委屈伤心,一边拉风箱一半舔柴火的不服气的说“我又没说错”
“你看你,当初冒风险把这个孩子留下来的是你,带大养大的也是你,刀子嘴豆腐心”
“我当初看你们一堆人被托孤,都没有老婆,只有我周老倌有我这个老婆,才主动应酬下来,没想到为了他,我们一家人都躲到乡下,日子越过越艰难。这些都不摆了,今天他带着杨老五跳柏条河,你说我气不气,我前面几个儿子都没得了,我,我,我心好痛啊”
说着说着,丁氏哭了出来,一下子把多年的委屈苦难都释放出来,这些也是她脾气不好没有任何耐性的原因,虽然她心里知道日子的苦不是杨仁玉的原因,作为女人这次是一个机会,她可以在公公面前不讲理的变相的苦式吐槽。
正说话间,一个高大魁梧穿着布衫头上缠着帕巾的肌肉线条分明的中年男人,走进门,对着公孙杨尊敬的喊了声“爸”
这个男人是公孙杨的儿子,杨永清,他以前在崇宁县城的中心北大街上开茶馆,后来卖了茶馆,带着老婆孩子搬到乡下,租了几亩薄田为生。
他在门外听到了父亲河老婆的对话,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他觉得孩子大了要有好的教导,否则闲的打架斗殴,如果再大一些跟了不好的帮派就没办法挽救了,但是家里的经济情况很紧张,最近又乡上加征公粮,一年要交2年的公粮,他脸色迟疑的问父亲“你看老四已经8岁了,是不是早该启蒙了”,还没等公孙杨发话,丁氏急吼吼的说“天天就是考虑别人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呢?”
“老5不是才7岁还小嘛?”
“小什么小,大户人家都是4岁就启蒙了,你们如果要让老四启蒙,就必须让老五一起,否则我不干”
公孙杨慢慢的帮着儿子解释“读私塾,很费钱,现在一下子拿两份书钱,我们现在很困难,不如先让老四先读,明年我们多努力攒些谷子把老五再送过去”
丁氏低头不情愿的说“我不是偏心,要公平”
杨永清邹了眉头说“老五不是读书的料,学学手艺倒是好选择,你看他什么竹子,稻杆在他手上,没人教就能做出各种工具用具,如果跟了好师傅,肯定赛过鲁班”
公孙杨点头赞同的说“是啊,是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老四的爹以前是读过洋学堂的,他读书肯定没问题,你看老四跟我去茶馆听说书,人家说一遍,回来他就能复述讲完全部的故事,他记忆力非常的超群”
听了公公和老公的解释,丁氏还是不服气嘟囔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老五还小,要去就一起去,要不就都不去”。
杨永清没有想到丁氏这么执着,也怕丁氏闹大了暴露老四的身份,于是妥协说“好吧,不过我先带老四过去,那位周老先生,收学生很挑的,收了谷子,如果孩子读不进去,就会把孩子退回来,老四聪明,让他先趟趟路”
丁氏没词了不情愿的挑了一下眉角不吭气算是同意了,杨永清和公孙杨走到院子里,坐在竹编桌子旁的竹凳子上半躺着喝茶,天色快黑了,草堂旁的竹林刷刷的作响,两个人望着天,听着柏条河水在寂静的夜晚哗哗的流水声,沉默的抽着旱烟,想起那个临终的嘱托“要他长大能够读书,不要踏足官场”
沉默中杨永清不由的轻轻的念了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受到感染,公孙杨学起了川剧评书赵子龙救阿斗结尾诗,鼓励赞赏儿子的作为“匹马单枪敢独行,皆称飞虎一身胆,黑发当阳救幼主,忠心到底无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