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的少年,躺在夏日星空下的柔软的草地上,天大地大,鸟息虫鸣——他会为未来焦虑吗?
我觉得 ,不会,因为还没到焦虑的年纪。然而,应该会茫然。即便是已经走进成人世界里的你我,当面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第一个反应,多少会因陌生而拘谨而情怯,个体的区别,不过是掩饰的好和不好而已。
换句话说,要看心里那个声音,是不是坚定坚强,压倒那份陌生的感觉。
人,确实是有很多时候,是要跟自己对话的。想起年幼时候读的鸡汤文,人,因该跟自己做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很拗口,当时也不是特别有感触感悟,所以象其他的书页一样,一翻即过,没有想到RESET去看第二眼。
当然了,那时候的时间,大半不是自己的,一些交给学校,一些交给父母,一些交给找上门来的小朋友,甚至邻里亲朋,自己?没有了。
所以年幼的时候,是不由自主把自己放进环境里并等同于环境一部分的——这个结论不是我的,是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几岁的小孩子,会叫着自己的名字提出自己的要求,“小明饿了”,“小明不想写作业”——至于"我"的概念,是没有的。
能够把自己从环境中剥离出来,已经是成长环节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剥离出来的另外一个表象,是人,会变得有意无意,跟自己对话,对自己评判,不仅仅是因为独处的时间增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更是意识到,我,为什么不XXXX?。。。。
也就是开始比较,比较自己,和“别人”。为什么“它”比我运气好?为什么这件事不想我想的那样?“我”到底因该怎么做?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答案,而答案,可以是ANSWER,也可以是SOLUTION,因问题而异,可以靠人,也可以靠己。
我是比较倾向于相信还是要“靠己”的那一类——SELF HELP。
想SELF HELP,先要学会SELF TALK——总是要先分析清楚问题在哪里——SELF TALK, 也是有TECHNIQUE的,HOW?
最底层的SELF TALK,是被动的自我否定,我做不好啊,或者,嗯,我可能做不好——“那根本不是我能掌控的”,“我体重很难改变”,“倒霉吧”。
第二层,“我应该有条理一点”,“我早开始就好了”,“我应该再努力一点”。。。所有这些,后面没说完的是一个否定的句式——可是我没有。
LEVEL 3,“我不会在工作中再犯这个错误了”,“我不会再吃的比我应该吃的更多了”,“我不会再有拖拖拉拉的毛病了”——现在好多了,是不是?起码,也许,可能,会有改变,而且,是,想自己希望的,好的方向改变。
再进一步,“这个是我想要的我”,“我是能控制自己的”,“我会先做完这件事”,“我能记住新认识人的名字,这件事对我很重要”——可以(刺激自己)行动起来了。
最后的一个呢,稍微有点唯心,“我是宇宙中的一员,它如何,我如何,我是那束光中的一粒”。
——这些TIPS,都来自于SHAD HELMSTETTER的一本书,WHAT TO SAY WHEN YOU TALK TO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