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姐姐2021-04-17 12:20:20

今年的极地寒流破坏了休斯顿的不少生态环境,但也杀死了不少病虫害,后院的粉色月季花开的又大又盛。

家里台湾来客了 (1)。(2)

1987年我第一次见到,被一湾海峡阻隔, 离开亲人整整39年,从台湾终于回到故乡的Q伯。在我出国前,还再见过Q伯一面。

那是紧接着的,第二年清明时节,Q伯偕夫人一起从台湾回来,先去安徽探望还住在水利工地上,弟弟的一家。清明节,Q伯夫妇和弟弟全家一起在父母两座青草萋萋的土坟外,燃香供品,长跪祭拜,泣诉天人永隔的心碎思念。。

但愿公公婆婆在天之灵得着了慰籍,能听见,看见两位老人在世时,肝肠寸断,日思暮想终不得见面的长子总算归来。。仰天一声长叹啊,大陆台湾近四十年的人为断绝(48,49年至87年),大陆多少百姓人家的父老家人等不起啊,很多都像Q公公,Q婆婆一样,有生之年没能盼来,亲情骨肉团圆的那一天。。

費玉清 狼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E7AKZ0mRI

Q伯夫妇从安徽回到南京后,趁着周末,Q伯的表弟第二次陪着表兄夫妇来拜访我母亲。Q伯这次来是西装笔挺,不像他第一次来时,还穿着三,四十年代的长袍马褂。Q伯虽然两鬓斑白,仍尽显军人特有的轩昂挺拔, Q伯母斯文小巧,同戴副眼镜,穿着简朴,素色棉布衣衫,轻言细语,和Q伯一样和蔼慈祥。

说起来,Q公公,Q婆婆和我母亲真是有缘分(以下就称公公婆婆,我们从小到大对两位老人的叫法)。母亲从姑母办的高中毕业后,还不满17岁就从上海考进了原南京中央高级护校。那时,婆婆是护校女生宿舍的舍监,她是菩萨心肠,对所有的女学生一视同仁,都很爱护,但还是对母亲这位年级里年龄最小,明显营养不良的小女生特别关照。婆婆常分批请女学生们到家里吃她亲自下厨烧的淮阳菜,不管哪批女学生被请,我妈一定在列。

母亲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听从挚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劝告弃官, 昄依佛门。后来战事频繁,外公用以谋生养家,在上海南京路上开的一间律师事务所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关闭了事务所后,就想跳出尘世一心向佛,并研究翻译佛经(从藏文翻汉文)。然而,外公有三个太太,六个子女(五个尚未成年)要抚养。他就想了个办法,把一大家子人都托付给在上海办学校的妹妹照料。母亲的姑母亦是民国教育家,她忙于办学,无暇管理家事。家里的佣人们见平白增添了不少人口,事情也多了起来,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对这寄人篱下的一大家子总是恶言恶语,白眼相向。外婆是外公的第三个太太,不用说,她和她的孩子们就要更加受气了。

母亲是外婆的长女,从小看到外婆在大家族里的处境,就非常懂事。她发奋读书用功,盼着尽快长大,能以一己之力赡养母亲和弟妹。母亲高中毕业后,知道自己没有条件像她的大伯父和叔叔家里的堂兄弟姐妹那样,家里有钱供他们读大学或出国留学,就毫不犹豫地投考了护校。因为当年的南京中央高级护校即给所有学生免学费,管吃管住,还每月发给学生少量的零花钱,且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直接进南京中央医院任职当护士, 薪水也很不错。

民国时期的护士(网图)

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央医院 ( 网图)

母亲在南京读护校时,有Q妈妈(当初老中央医院年轻辈对婆婆的爱称)还有Q先生(老中央医院老同事,老朋友对公公的尊称)的悉心关心和照料,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毕业就留校当护校小先生了。抗战期间,她随老中央医院,还有公公婆婆一起撤退到重庆,教书带学生,同时遇见我父亲。抗战胜利后,母亲又随医院,带领护校学生,和公公婆婆,还有我父亲一起回到南京。除了46年母亲考取公派出国进修学习和49年后,在镇江工作的那几年,文革前母亲一直在南京工作直至68年底被关进干校牛棚隔离审查。而公公婆婆至抗战胜利后一直居住在南京,直到文革中被逼搬去安徽。

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缺少父爱和相当艰辛的。但至她十七岁有幸遇见婆婆和公公起,在母亲成年后最重要的三十几年里,她从公公婆婆那里得到了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母亲有事总愿意和公公婆婆商量,听取两老的忠告。她也像亲女儿一样尊重,孝敬两位老人。公公婆婆家和我家作邻居的那些年月里,两位老人帮助母亲照顾还年幼的我姐俩,两家人就像一家人,三代人亲情融融,和睦相处。

那天,母亲和Q伯夫妇还有陪同他们的表弟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啊,从抗战说到49年,再到文革。。Q伯也讲到了48,49年,他们这些外省人初到台湾时的艰辛,以及台湾后来的发展建设和经济腾飞。。

而母亲和Q伯的表弟都没有提起过,公公婆婆在年逾古稀的年纪,被迫流离颠沛,寄居到小儿子家本来就不够转身,且不能遮风挡雨的水利工地上,用工棚改建的宿舍后的情况。从公公陆续的来信里得知,那时安徽太穷,城镇居民本来不多的户口粮食定量里,还要搭配大部分山芋干等杂粮(南京居民的口粮定量还是吃大米的)。为水利工地配备的小卖部,除了卖些凭票供应的肥皂草纸,和非常简单的副食品。必须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偶尔去赶个农民集市,买些新鲜鸡蛋和蔬菜。。婆婆一直有胃病,后来想吃一碗不掺山芋干的白粥,也是难事啊。。谁又能忍心详细告诉Q伯,两老晚年的悲惨境遇呢?那无疑是在他历尽风霜,伤痕累累的心头再插上一柄利刃啊。。

好了,也不能总提令人伤心的事了,换个话题,说说那天母亲临时起意留客吃饭的高兴事吧。

今年的朱顶红也开得比往年好

那会儿居民家里电话还没有普及,预先也不知道家里要来客。我竟然在几个小时里,不仅飞车(脚踏车)出门采购了时鲜蔬菜,活鱼活虾,南京有名的桂花鸭,金陵烤鸡,五香牛肉。。开饭时,出台了几个鸡,鸭,牛肉,椒盐大虾,花生米皮蛋的大冷盘,蒸了活鳊鱼,还有好几道热抄,记得有虾仁滑蛋,茭白豌豆鸡片,广东甜酸咕咾肉,火腿丁抄鲜蘑菇绿蚕豆瓣(红,白,绿三色鲜明),干贝鸡汤煮干丝,红烧冬笋,拌双丝(莴笋竹笋切丝,热水抄过,拌上小磨麻油,少许南京机轮酱油)荠菜拌豆腐,清抄嫩豆苗,鲜蚕豆,。。当然还有南京的菊花老蛋汤。。Q伯Q伯母还有他们的表弟,尝过了每道菜后,都赞不绝口。Q伯还特意夸奖几次,说我烧出了他母亲作的淮阳菜味道呢。

那几年是十年浩劫后,国富民丰的好日子。家里也不断有海外亲戚,父母劫后余生的好友,老同学,学生来访,饭菜盛情招待的同时,我也练就了作菜的厨艺。当然那时我还不是老溪,是小溪,脑子灵,手脚快。加上市场经济活跃,供应好,价钱公道,什么都买得到。家里来了客,弄出像模像样的一桌好菜,也不是什么难事。。

本来还想交代一下那个片儿警逼走公公婆婆,占房讨好他那位初恋女友,青春苗条的“一珠”,她后来的命运的,一看,文儿太长了,就此打住,下篇再续了。

愿天下人家团圆,幸福。。

好快乐的一家人

感谢您花时间读文。。未完待续

原创拙文,请勿转载,谢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