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夏天2021-06-26 18:06:07

已经离开中国很久了,对于国内风气、思潮、思想的变化,只能通过影视剧隔着一层玻璃朦胧地去感受。以前闲下来时看了点跟近代历史有关的电视剧,比如《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北平无战事》,很喜欢,觉得这些剧对历史的诠释有了新的角度,尤其是承认国共两党都是意在拯救中华民族,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尤其身在其中的个人,更是存着救国救民的心进入了不同的阵营。最近追《叛逆者》,更是深切地感受到国内影视创作的不易,在严格审查的大背景下,还在尽力传达一些民主、自由、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些对观众来讲都是些潜移默化的启蒙,假以时日,中国人的想法也会慢慢发生改变,慢慢通向真正的现代化。 

          在《叛逆者》里,林楠笙和朱怡贞的思想共鸣源于惠特曼的《草叶集》,而且《草叶集》作为一个象征贯穿整个剧,男、女主角都是通过《草叶集》查密码度过他们的特工生涯的:我歌唱个人/单一的、独立的人/发出民主的声音/大众的声音/不仅歌唱样貌、 大脑 、整个形体/我平等地歌唱女性和男性。这是人的觉醒、对个体意识的张扬、对人的尊重。与之对应的,是现实中国民党对个体价值的抹杀,比如顾慎言被戴笠立为贪污的典型,林楠笙的白老师劝他“上面要树他典型,底下人就得按这个方向办案,” 只有林楠笙对此愤愤不平,想还顾慎言一个公道,先查清事实,再按条例办案。只可惜在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战时集权体制下,他的力量微如蝼蚁。另一方面,林楠笙为共产党所吸引,因为顾慎之会在他危难时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共产党会在左秋明牺牲后为他竖一块碑纪念他,老纪临牺牲前安排他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撤离,这对自父亲去世后尝尽人间冷暖的林楠笙太重要了。他初见顾慎之,不由自主就说出这样的话:母亲不得不求人,求了也没什么用 - 肯援手的人少之又少。他在共产党这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而朱怡贞,在得知他是国民党特务、安全转移后又回过头来找他,这少女的冲动、浪漫和纯真,感染了林楠笙也感染了观众。

          也就是说,共产党追求的是民主、自由和人性,国民党代表的是极权、贪污和腐败,朱一龙的表演让林楠笙转变阵营的过程很有说服力,可是观众在“被洗脑”的同时,有没有想到:1. 当时共产党在抗日的战场上到底表现如何?2. 当时在延安及所谓的根据地有没有体制性的极权?比如延安整风、清算、对个体价值的湮灭?如果那时还没有那么恶劣或者战时“情有可原”的话,49年以后呢?有民主、自由和尊重人权和人性吗?现在呢,有没有与国民党当时相似的极权、贪污和腐败?如果有,那么当时的国民党的极权、贪污和腐败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了而现在的共产党也理应得到与当时国民党不得不退守台湾相似的待遇?

          看豆瓣上的评论,都是就林楠笙谈林楠笙,就《叛逆者》谈《叛逆者》,还没有看到跳出这个框架做国统区与延安的对比,过去的国民党和现在的共产党的对比,这自然是国内的文科教育根本不鼓励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不过,《叛逆者》给了观众很好的原始材料去探究共产党的产生,从而给观众一个与现实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