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鷹2016-11-13 18:40:07

轉載世界日報http://www.worldjournal.com/4539828/article-8A&ismobile=false

 

「這幾年幫流浪貓狗找家,發現大多的貓狗都是被大陸留美學生丟棄的!這些獨生子女怕孤獨養個寵物,一旦畢業或搬家就把無辜的貓狗丟棄。」加州洛杉磯天使愛心流浪動物救援基金會創辦人李悅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一條新聞,忍不住附上這行評語。這則新聞標題是「在澳中國留學生畢業回國當街棄狗,澳人籲禁止留學生養寵物」,其中主角悉尼獸醫科瓦克博士(Dr Sam Kovac)在收留一條他呼作Noname的拉布拉多犬,為它治療一處感染後,在臉書講述事件說:「一個小伙子剛剛完成在澳洲的學業,準備回到中國,他就那樣把狗丟在Killara的街頭。」他表示這不是孤例,很多留學生領養寵物,回國時不知如何處理就丟棄,因此呼籲「僅限永久居民收養和擁有寵物」。

除了指出國外短居不利於長養寵物而外,流浪動物權益人士普遍的看法是,科瓦克博士的呼籲更反映了在寵物領養、棄養以及福利方面的中西差異。隨著中國人通過旅遊和留學更頻繁走向世界,尤其華人移民在各地落腳,中西之間對伴侶動物福利的不同認知程度,變得越來越「扎眼」。因此,他們建議,新移民在領養一個寵物之前多問問自己:我有能力關愛它嗎?要在哪些方面學習當地人?如果說寵物是主人的名片,那你該怎麼出示你這張名片?

畢業搬家 留學生常棄養

在某種程度上,李悅也同意科瓦克的建議。在為流浪貓狗找新主人時,她說:「我們一般不考慮留學生。」

印象最深刻一次,李悅一次性接回七隻貓兩條狗。原主人畢業回國,貓打算放到街上不管了,卻想把狗送到深山,讓它們找不回來。她的室友向李悅朋友求助,李悅在半夜11點多接到電話,第二天一大早就跟另外幾個義工上門接管。「那天是星期六,我們開車把貓狗接到臨時家庭。當天狗就全部被領養。」而七隻貓最終也找到了領養家庭。

除了畢業和搬家原因,還有留學生因寵物生病,擔心醫療費昂貴,又怕學習太忙照顧不過來,在金錢和時間雙重考驗下決定棄養。「很多留學生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更不用提照顧寵物。」同為流浪動物權益發聲的朱紅霞指出。她轉發了李悅那條消息,因為看到朋友家寄宿的17、18歲的小留學生,對寵物的概念停留在:「啊,好可愛,我也要一隻。」她感覺有話要說。

輕忽寵物權益 有深層原因

朱紅霞是美中經貿文化交流機構萬德學院的創辦人,平素就相當關注中國人在海外呈現的形象及其影響。她認為留學生棄狗的現象背後,要追溯中國人教養底子裡的東西。「回想小時候,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走開走開,你們把書讀好就好。』」這種理念下教育出來,她自嘲是五穀不分。而姐姐的孩子出生在美國,被教導要學會做決定,比如決定午飯帶什麼,並要親自動手做飯。如此培養了自理能力,涉及照顧小動物也更有辦法。

還有些中國人存在這樣心態:「不就是狗嘛,不就是貓嘛,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朱紅霞認為,這更是輕忽寵物權益的深層原因。對美國人來講,家裡的貓狗不止是貓狗而已,也是家人。她坦言,來美國伊始,她像很多人一樣心頭總有一種遠離家鄉的「不舒服的感覺」。但經過二十年在這裡生活,成為公民的過程,慢慢反思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或許包含了被瞧不起的一種心理反應。「為什麼會被瞧不起?」朱紅霞自問,體現在對待寵物,可能有些中國人在責任心、愛心方面的確修養不足。

對一個家養動物的愛與責任心,是要考慮到它久居與人共處的環境,一旦流落街頭或野外,遭遇來自車輛、郊狼、不測天氣等各類威脅,其後果不堪設想。Noname還只不過有一處小感染,最終也找到了新主人。但更多遭棄寵物發生更嚴重身心問題。朱紅霞表示,她看到過兩種極端:一種特別膽小,見人發抖;一種是易激惹發狂。她領養的一條叫「九爺」(Joey)的狗,常吃醋去打她原來就養著的黑背Honey,朱紅霞笑言是「反客為主,不准Honey靠近我」。還有一隻貓,拿她的腿「當樹爬」,腿上經常被撓出一條條血印子。沙發、家具也抓壞。怎麼也養不家,長大後自己跑掉了。

一條叫Sleepy的巴吉度獵犬讓朱紅霞至今說起來滿口愛憐。帶回家那天,她把小狗放在副駕駛座,「它馬上爬到我大腿上,一動不動坐好。」晚上睡覺時,也定要壓住被子底下主人的一條腿。「如果讓它自己一個睡小窩,它就可憐巴巴看著你。」可能是被拋棄的經歷讓Sleepy產生極度不安全感。

李悅的經驗告訴她,寵物被棄產生心理陰影後,通常狗恢復速度比貓快一些,一旦感受愛意,不出幾星期便能接受新主人。她認為這跟狗普遍圈養,對人較依賴有關。在她收留的棄貓中,「有一隻三年才理人,才能讓人抱。」流浪貓對人戒心尤其大,去年9月她帶回家一隻,眼睛受過傷,性情較反覆,「平時也會蹭過來要你撓痒,但對它動作稍微大一點,反過來就咬你一口。」

棄養走程序 收容機構多

捉貓仔那天,秦添(化名)是從樓里的飲水機邊被叫走幫忙的。他來到花壇邊,杯子夾在兩腿間,撥開草叢。在卓梅把一窩小貓端出來過程中,他不小心把杯子打翻,褲子打濕一片。卓梅數一數,有五隻。跟這幾隻貓仔出現在收容所的原因不盡相同,在多家收容所做過義工的卓梅說,動物是以各種各樣理由被送過去,「男朋友不喜歡,懷孕,怕小孩過敏,搬家…」,甚至有「它變太肥」之類她直呼「愚蠢」的棄養理由。

從收容所領養貓咪的Faye打小喜歡小動物。在中國,媽媽養的兩隻貓裡有一隻生病去世後,她因為傷心,到美國來就又領養一隻。貓咪Lucky的信息表裡寫著是「在路上被找到的」,估計是走丟了。她說也有看到寫著主人搬家不能再養。她唸書時候沒養貓,就是因為了解到很多公寓不許養,還有一些學生宿舍可能也不允許。另外,每次入住公寓要交300元寵物費(pet fee),有點小貴。

兩歲的阿福是一條雄性已結紮哈士奇,主人回國前想託給朋友照顧,已養著兩條狗的朋友找到李悅。救援流浪貓狗做出了名氣,像這樣人們把貓狗直接交託她的情況越來越多。很快,新主人出現了,是李悅認識十幾年的一個朋友。「貓來福,狗來富。」這個棄養和再領養過程,讓阿福不致流落街頭。但她也坦言,因為是名狗,長相比較好,所以有幾個人搶。「一些又老又不好看的狗,就比較難被領養。」

在美國,民間營利或非營利動物收容組織比比皆是,不是說程序性棄養很難,非要丟棄街頭不可。

也有像南加州河濱縣動物服務局(Riverside County Department of Animal Services),在政府層面向公眾提供寵物棄養服務(relinquishment service)。飼主在填寫包括寵物行為與性情、曾有幾任飼主、棄養原因等信息後,經由該局安排與一名動物保健專員對談。在棄養貓狗當日,需帶上醫療紀錄和疫苗證明,交118元的承諾費(commitment fee)。如果狗沒上牌(dog license),可能被追繳費用。無時效性疫苗證明的,需補交疫苗施打費。若要工作人員上門接走貓狗,接狗的費用是153元,接貓145元。兔子、豚鼠、鳥和爬蟲類寵物只要在辦公時間送往該局,花20元即可交付。

Faye很肯定地說,如果自己搬家是一定會帶著Lucky走的。而她也是畢業後,在一個城市找到工作,安定下來,才養了Lucky。她身邊的寵物主朋友如果要棄養,也至少會負責任地尋找領養人。有位同事參加工作後,由於頻繁出差沒法照顧需要每天出門和較多陪伴的小狗,將之託付給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公司有時候也會看到「給我家寵物找新主人」(find my pet a new owner)的小廣告。而唸書時她接觸的幾個留學生,如果需要回國或換城市、換工作,都會尋找自己信任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來領養。

她是從一家所謂high-kill Shelter的動物收容所領養了Lucky。這類收容所在經過一段時間寵物未被領養后,為騰出接收空間,便對其實施安樂死。也有收容所視乎目前空間,不定時開放接收,故安樂死實施率相對低。選擇棄養機構前不妨查詢清楚。

救援流浪動物 要講究方法

李悅十幾年前開始做流浪狗救助,通常是送到寵物醫院看有沒有芯片,通過芯片找到主人後,送回去,不產生費用;找不到主的,打疫苗、洗澡、除蟲,再找領養家庭,過程需要花費200多元。三年前她結識一個做流浪貓救助的朋友,兩人住得較遠,覆蓋區域廣,於是一拍即合,組成二人小組。對流浪貓的處理,李悅說,一般是把貓抓回來,打疫苗、做結紮。小貓可找人領養;若貓已野化,不跟人親近,便放生。一隻貓這樣做下來也需要花150多元。她們至今已參與救助貓上百隻,狗三四十隻。自半年前成立流浪動物救援基金會,12個理事會成員每人年費100元,20多個會員每人年費20元,也是一筆資金來源。

而幾乎以一己獨力救援流浪貓的卓梅(化名),知道這項工作需要投入多少金錢和精力。為了捉貓、結紮、餵食、找人領養,包括自己養,她每個月花費1000多元。每天下班就需要開車去不同地方,平日時間塞得滿滿不算,甚至沒空出門旅遊。有一次回國探親,需要安排二十個朋友給家裡的貓餵食,每天兩人輪班。

卓梅強調:「流浪貓第一要做結紮。」最不負責任的,是把沒有結紮過的貓丟到街上。結紮可控制流浪貓數量,不然貓糞、食物殘渣到處都是,貓群打架擾民,跳蚤傳播疾病,對社區保洁、居民健康造成隱憂。據說結紮對貓狗本身健康也好,老了不太容易生病。

「餵貓一定要先做結紮放生後再餵。」這是卓梅的第二個建議。七年前,卓梅從曼哈坦搬家到皇后區,發現流浪貓較多。有個朋友在家附近餵20多隻貓,她看了搖頭,說:「你找義工捉去做結紮,每隻貓給30元勞務費。」朋友聽說做結紮免費,不願給,她便自己掏錢。「汽油、貓食、時間,不都是花費嗎?」卓梅說,給這群貓做結紮後,她繼續餵食七年,發現貓的數量減少到三隻。

在紐約皇后區白石鎮一棟辦公樓後的停車場,為捕捉一隻目測四個月大的白色小貓,卓梅已經連續投食一個月。它的兄弟被捉到了,「毛色純白,很漂亮,還有希望被領養。」她說,就等兩隻小貓一起送去結紮、領養。「再大會更野化,更難與人共處。」而一般兩個月是到了可以送去領養的階段。

停車場花壇前架起一個鐵籠子,籠外貼有她聯繫電話,並留言叮囑大樓管理員不要把籠子搬走。下午六點多,她從車後備箱取出貓糧和貓罐頭,倒入食盆,連同水碗一起放入籠中。風很大,她撿了幾塊碎石壓住上覆的紙板。等貓一天天習慣到溫暖的籠裡攝食,就能伺機關起籠門。有一次差點抓住,但貓從籠角的豁口鑽出去了。還有一次,樓裡出來幫忙她的人伸手去抓,把貓嚇跑了。她看見一團白影從停泊的汽車車腹下探頭探腦,發現有人,又竄到另一輛車底下。她壓低興奮的聲音:「它已經有防備心,要慢慢等。」

最近卓梅剛把從這裡捉到的一窩初生貓仔送到動物收容所,冀望通過收容所的領養活動(adoption events)找新家。有時她也掛分類廣告網Craigslist幫小貓找新主人。「貓媽媽是禮拜天抓住的,當時不知道她剛產仔。禮拜一,我聽到花壇草叢裡有小貓叫,猜它們應該是母子。」但把小貓放到母貓籠子裡,它不餵。「禮拜四,我把母貓送去結紮。醫生說,它奶水很多啊。」禮拜五拿回家放回籠子,它仍舊不餵,過了兩天只好把它放生。卓梅說,如果不是小貓餓得喵喵叫,她不會發現它們。但母貓不理,她只好買來貓奶親手餵。

她又張望了一陣,白貓不再出現,而天已黑下來。回威斯特徹斯特郡的家要開車一小時。在家中土庫,還有幾十隻無人領養、也沒法放生的貓在等她吃飯。「老貓,黑貓、不喜歡人的貓,都送不掉。」放養吧,有一隻貓是在某家Home Depot停車場捉到的,因停車場改建封鎖,不便把貓放回去,就留下來。

過寵物癮 形式不拘一格

跟李悅觀察到的那些「比較有錢、買的都是名貴寵物」的大陸留學生顯然不一樣,Faye信奉「領養代替購買」。她道出原因:「覺得有好多小動物無家可歸,很可憐。尤其是聽說high-kill Shelter這種收容所後,覺得能救一隻是一隻。」

Faye看中住所周圍一家收容所裡的貓咪後,去那裡跟貓咪在一個小屋子裡相處了一下。她說,這個步驟是為了看寵物性情怎樣,是否和你玩得來,「如果覺得不太適合,可以繼續找下一隻。」確定領養後便作登記,有的收容所要支付領養費,一般不會太高,「也有打折時候是免費的」。如果考慮到領養的寵物已注射疫苗、做除蟲、結紮、植入芯片…領養比起購買,甚至比免費白拿一隻寵物還是便宜。

她建議養寵物前做一些功課,查一下應該怎麼養小動物,應該餵什麼不應該餵什麼。李悅說,動物收容所會要求領養人填表,了解其經濟狀況,如有無固定工作,健康狀況如何、家裡幾口人等,再安排一個需全家出席的面試。社工從旁觀察人和動物的互動。「哪怕有一個人表現冷淡,或寵物表現出不喜歡其中一個人,這家人都不准把寵物帶走。」她也建議領養人依自己和家人性情、年齡、居住條件、生活方式,想好要養大狗小狗、年輕狗還是老狗。「老人可能適合選乖巧的小狗,家裡後院大的話,養一條活潑的大狗也不錯。」

而他們基金會挑選領養人,比較傾向以前養過貓狗的家庭。當然希望對方經濟條件良好,但也要看別的。有一對夫婦專程從紐約飛到洛杉磯領養,其心殷殷。還有新主人會定期在朋友圈或貓狗群裡曬寵物照片。她最近回訪一個開辦中文學校的貓咪領養人,「她把貓照顧得超好,也問了好多養貓經,還把我們的領養項目推薦給學生家長。」李悅說,領養人都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有的還成了救援義工。但她也見過領養人忽略狗狗,把它扔在陽台,夏天100多度的氣溫下,可憐的黑背很快中暑死掉。經過仔細挑選並評估領養人,動物遭二次棄養的概率很小,生活不好的也很少。有一次,過一星期他們就把寵物接回來,再找別家領養,是因為新主人對貓敏感,把貓放在室外養。「她家室外養了很多蘭花,而貓又會對蘭花敏感。」

擁有一對姐妹貓的蔡恩惠也支持領養,購買的話,她怕助長商業養殖場。「不能想象養殖場里的貓狗一直不停生小貓小狗,被拿來賣。」六年前,教友家附近的野貓生了三隻小貓,一個月大。她要了兩隻。「因為想著要作伴,一定要養兩隻以上。」另一隻給人預訂了,後來那人卻沒拿走,小貓被放了生。「放走的那一隻,後來又生了一對兄妹。」

她在教友幫忙下捉到它們,要送去結紮卻遇上「排期」。她說,街頭領養的困難是,兩個月的小貓已有野性,身上長跳蚤,弄到家裡也有。最後還是無奈把小貓放生了。「我一直很後悔當年沒有三隻一起拿,」她假設,如果第三隻也拿回來,跟現已六歲的姐妹一樣做結紮,就不會多出兩隻流浪小貓。

五隻貓仔還在卓梅家裡時,蔡恩惠幫忙擴散消息。幫助捉小貓的秦添倒是心動過一陣,他住的法拉盛某合作公寓委員會允許養寵物,但家人不同意。在附近的親戚家住的合作公寓對養寵物有如下規定:嚴格來說不可養,只在樓裡出生的可以;不可四腳著地從正門帶進樓裡。蔡恩惠又去勸說同樣愛小動物的朋友張路。她倆都養過貓、烏龜、鸚鵡、魚和蝌蚪等小動物。張路擔心租住的獨立屋房東有意見,蔡恩惠說:「我家房東原來也不准養貓,後來發現我養,就睜一眼閉一眼了。有一天她看見外面的野貓在窗外盯著屋內的貓看,居然說:『那些貓沒有我們家的可愛。』」

張路這才道出原因,她來美國前把自己養的一條拉布拉多犬託付給父親,父親轉手就送人。「我是在考托福期間,覺得孤獨和無聊,就買來兩個月大的小狗。當時猛背英文單詞,也給小狗取了個英文名字,叫Winnie。」怕再有辜負,她思來想去,寧願像卓梅那樣做義工親近小動物,也不敢再養。她聽說十年前,卓梅因為家中有老鼠而養貓,接著開始去動物收容所做義工,又走上街頭做流浪貓救助。這些年救助了約2000隻貓。

除了做義工,也可參與臨時家庭(foster home)項目,在找到新主人前暫時收留小動物,以便它們被調教到適合家養的程度。比如在紐約的Animal Care Centers of NYC,可以選擇一至兩周的短期寄養,兩至四周的標準寄養,四至八周的長期寄養;其中,三至12周的「領養大使」(adoption ambassador)項目,需要臨時家庭也幫忙尋找新主人,通過在自己社區內口耳相傳,或在社交媒體傳播消息都可以。忙碌的上班族,擁有寒暑假的大學生等,只要年滿18歲,很多人提供這類寄養服務。

吃喝玩看病 做預算更穩妥

雖然目前沒養狗,張路喜歡在網上看相關內容,算是過乾癮。「量販店買狗糧更便宜」,「哪幾種狗意外保險不涵蓋」,「哪幾種狗健保費用低」、「去蚤蝨藥物網購還是去店裡買」之類話題,她可以聊得頭頭是道。她透露,人用的很多藥,狗也能用。一些連鎖藥店允許寵物註冊為家庭成員,通過學名藥項目(generic program)花不到四元就能拿到處方。

Faye給Lucky餵的是比較貴的貓糧,一個月30元左右。給它做年檢,但如果不生病也沒太大花銷。她坦言養貓生活費成本不是很高。等Lucky年紀大一點,會考慮買健保。

張路建議,想長養寵物的人做一份預算。「聽說養一隻狗每年至少要花三、四百元,多的兩、三千元。如果你養它15年,那就是從4500元到4萬5000元不等。」除去食物、窩、玩具、藥物、清潔梳妝用品,一些有行為問題的貓狗需要參加矯正班,這也是一筆花費。如果不買保險,體檢看病或咬人賠償費用要先撥一邊。若不事先規劃好,一旦碰到預算緊張,半途可能就不想養了。事先算一筆帳,覺得「不值」,乾脆一開始別養也好。特別是性情凶悍的狗不買保險,萬一咬人,動輒賠償百千元,還要實施安樂死。

除了花費方面,要留意曾被棄養或流落街頭的動物,會有一定戒心或野性。Faye媽媽的兩隻貓是三個月抱養,「跟人特別的親。」Lucky在一歲半抱養,就跟人有點生疏。而蔡恩惠的姐姐在回台灣期間把領養的貓暫寄她家,那隻貓甚至行為脫序,把她的虎皮鸚鵡抓死一隻。

寵物需要人的陪伴。Faye說,貓是相對獨立的動物。「它不像小狗需要每天出去遛。你如果在家,它會追著你,但有時候它做自己事情,懶得理你。」在她出去幾天回家的時候,Lucky表現得特別黏人,這是養久了生出感情。所以Faye建議主人們要花時間跟寵物相處。她也爭取有時間就跟Lucky一起玩,用許多小玩具逗它。

自稱「貓奴」的蔡恩惠出門時常常帶著一對貓大人,盡量減少它們跟她分離時間。「小的時候,兩隻放一個寵物背包,現在要分開放兩個包,一肩背一隻,依然覺得重。」上公車的時候,貓咪不停叫,可能想鑽出來。乘客聽到都讚「Cute」(可愛),也不討厭。她說由此可見美國人對寵物態度普遍很友好。

去年她計畫帶貓咪去夏威夷渡假。手續都辦妥了,只差沒上飛機。最後有一些原因沒帶去。她記得提交了年檢報告,包括狂犬疫苗的打針紀錄;出發前七天體檢一次開出健康證明。那家航空公司一隻貓狗的機票是100元,不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的美國國內本土飛行價。籠子可以放在乘客座位底下。「有的航空公司把寵物艙分開。我想那裡或許跟行李艙一樣,會很吵,又冷吧。」

生命等價 呵護你的毛小孩

帶寵物回中國面臨額外費用,包括中國方的檢疫、海關隔離費,還不算上等待時間,部分留學生丟棄寵物也出於這個原因。然而,在美國,有一個不僅付出金錢,還冒著生命危險去中國救狗並運來的亞裔,Marc Ching,這個由原籍中日的父母領養長大的日韓混血兒,在加州休曼橡林(Sherman Oaks)擁有動物救助基金會Animal Hope & Wellness Foundation。李悅說,這些年,Ching掏錢逾百萬元,從廣西玉林救出2000多條差點送去「狗肉節」的狗,分別護送到如北京、沈陽等救助基地,等待中國國內領養,或運到美國。「最近有90多條狗在湖南,準備運過來。」李悅和弟弟正恰詢航空公司。每只狗的救助、運送費用要上千元,其中包括機票兩三百元。

李悅也在朋友圈發布消息,希望促成玉林狗的領養。她跟其他義工定期去跟那些狗玩耍,幫助它們擺脫創傷。她和Marc Ching是素食者,希望兩家基金會凝聚力量,「目標是,呼籲到中國政府出來干預,取消狗肉節」。

卓梅難忘1976年回廣東老家,眾人打狗吃肉的場景。「那條狗,屎尿都打出來。」雖然她沒吃肉,卻也沒阻止。那時候似乎無動於衷,現在會想:自己為什麼不出手阻止呢?「那一幕一直在我眼前晃。」

朱紅霞的姐夫至今不願意去中國,理由是:「怎麼會有人吃狗?吃狗如同吃小孩兒!」

張路曾在小學同學家吃過一次狗肉。「同學從微波爐裡端出肉,連連說好香,讓我嚐一塊。不就是紅燒肉嘛。」因為養過Winnie,她不會再去吃任何狗肉,但她同意肉食狗和寵物狗可以區分開來。不過因為生活在美國,覺得入鄉隨俗也是對的。「在美國經常聽到這種新聞,一隻貓是小鎮鎮長、一條狗是大學吉祥物,這種現象太普遍了。在平常美國人家裡,貓狗就是毛小孩,怎麼可能吃貓肉狗肉。」

朱紅霞看到美國的寵物文化、人們對流浪動物的態度,漸漸改變身邊一些華人朋友。有人沒養過寵物,因不忍其被棄而加入救助或領養。還有一個朋友在路上見到有貓狗被撞死,每次都停車,挖土掩埋。多年踐行不怠。在中國武漢,她遇到隆音居士林的創辦人李蓮珍,致力於收養被人拋棄或被車壓壞腿的狗。朱紅霞問她:「你為什麼要把愛投放在一般人不太關心的流浪動物身上?」她答:「只要是愛,放在哪裡都一樣。」希望弟子們通過對小動物行善,也由此及人,對人行善。這佛教中眾生平等的思想,其實深植在中國傳統文明中,令人敬畏和善待一切生命。

她與Sleepy的相遇正是一幅有愛畫面。那天進商店買東西前,她感覺有個小動物竄到腳下,一看,是條小狗,於是抱起來,親親摟摟。等買完東西出來,只見一家七八口人在路邊等她。原來狗是他們在街邊撿的,但住的地方不許養。看她這麼愛狗,想送給她。「他們看我第一次見到它就能摟摟親親,一般人會害怕被咬或有蟲,做不到這樣的。」

張路以前特別喜歡親Winnie。家人和朋友規勸:這樣會染病。但到了美國,她發現這是愛狗人的「標籤式行為」。「就像吸煙很酷,有害健康還是有人要吸。」

李悅建議,決定養寵物後,一定要當它是家庭成員。「狗的壽命一般14年,貓17年左右。盡量不要中途棄養。」她歡迎願意加入救援或領養的人聯繫他們。如果在其他城市,想自己做起來,也不妨像她一樣一個人、兩個人起步做。人在中國的話,可以參與Marc Ching的救援行動。「他馬上要去大陸給狗打10萬個芯片,以便走失的狗找到主人,避免淪為肉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Juzizhoutou2016-11-16 03:47:27
始养终弃,毫无责任感与良心,与本质天生就坏及缺乏教养有关。真可怜那些被遗弃的猫狗们,也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