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長江2022-03-28 02:29:11

 

 

 

汤显祖先生两句诗引发的公案

古徽州指的是今天黄山,绩溪,和婺源等一带地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行郡县制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王朝在这里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和歙州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被改名为徽州。 此后历经元、明、清三朝,版图为一府六县: 即徽州府下辖 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个县 (见图)。安徽的省名源自于皖南的徽州和安庆两个府名字的第一个字。

如今婺源被划给了江西,绩溪(胡适先生的故乡)划给了同属于安徽省的地级市宣城市。其余四县,休宁,祁门,黟县和歙县,由地级黄山市管辖 (见图)。黄山市还管着黄山,徽州和屯溪三个区。好端端的一个完整的徽州,如今被裂解了。

皖南山区风景秀丽。仅仅黄山市的管辖范围内就有黄山和齐云山(休宁县境内)。祁门县和石台县交界处的牯牛降风景区也是美不胜收。不远的池州地区(青阳县境内)还有一座九华山。

旅游事业的开发离不开文人墨客的诗词,于是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先生的两句诗就被“开发”出来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新冠爆发前,我们多次在皖南旅游,我也看到过这两句宣传标语,但没有太重视。而如今互联网上有许多文章,大意是汤先生根本就不喜欢去徽州,这两句诗被断章取义了。

我们先来看看汤先生这首20个字的五绝和序:

明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序曰:

“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里黄指黄山,而白指白岳齐云山。

如今人们的解释是:友人吴(序)觉得我境遇比较困难,建议我到黄山齐云山去看看。未能成行。于是写了这首诗。

但这里“不果”作何解释?是没有安排好,还是汤根本不愿意去?如果是后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如果是前者,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乎有人开始拔高了,说汤先生眼里根本看不上徽州这个充满铜臭的地方。他做梦也不会梦到徽州的。

这勉强也能说的通。但进一步,有人脑洞再开,联系到当时的政治。说是友人劝汤先生到徽州是让他去拜会“致仕”在家的座师,前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生。让他给许大人低个头,解释一下过去的误会。而汤先生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帖子中当然也就增添了有关许大学士的一些不靠谱的“轶事”,如他的八脚牌坊等。

Hope_Hope2022-03-28 03:45:17
拜读,谢谢長江兄介绍。
遍野2022-03-28 15:57:58
动人篇!谢谢长江兄分享!
槛外長江2022-03-30 19:43:44
谢谢二位文友赏读!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