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2-06-23 23:04:05

    对联是从律诗的联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采用对偶句是为了以活泼的联想,或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主旨。传情达意是目的,写对偶句是手段。据说五代时期,后蜀国后主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来潮,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孟昶自己动笔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有史以来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在这之前,也不一定没有,只不过没有记载下来。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 ,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自撰成联” ,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 ,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要求有四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统称为对联格律或对联规则,这和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差不多。“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第一,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第二,多分句的对联,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第三,上下联以及各分句(如果有的话)中相对应词组的字数也要相等。

    “内容相关”是指对联上下联内容应该有所关联,除无情对之外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而是应该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一是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即上下联内容存在正向关联,这叫“正对” 。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是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即上下联内容存在反向关联,这叫“反对” 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身居陋室无欲则刚” 。三是把所要表达的主题分成上下联来说,两句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上下联内容存在连续性关联,这叫“流水对” 。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根据正对、反对和流水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无情对作为特例,别具情趣。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而且不仅词性相对,最好词性细分成的小类也相对,但是上下联的内容却毫不相干,刚好完全违背上面讲的内容相关。作无情对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上下联的意思必须毫不相干,如果在某方面有点联系,就不成为无情对,也就不成为对联。

    “词性相当”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现代汉语虚实划分的内容要丰富一些,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有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虚词是虽然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词性相当是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不仅虚实相同,属于哪一类实词或虚词也要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名词的数量最多,为了对仗工整,就再往下细分小类,即把名词再分为天文地理,人物器具等等,。工对要求小类也相对,只是名词对名词,就是宽对,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就叫做失对。

    从“词性相当”引申出要求上下联词组和句式结构对应。句式结构对应比较简单,比如七字句上联是二二一二的结构,下联必须与之相同,不能是二二二一,如此等等。词组也有词性,除了词性相同之外,它们的结构也必须相同。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和述补,举例于下:主谓: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并列:声音、朋友、甘苦、好歹、山青水秀、红男绿女;偏正:春风、微笑、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述补: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因为结构不同,“春风”可以对“冬雪”,但不能对“司令” ,尽管它们都是名词性的词组。

    一般情况上下联自身或相互间不允许有重复的字出现,有时因为技巧或内容的需要,也可以重复用字,“词性相当”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重复用字的规则。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 如果上联重复使用某个字,则下联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这叫做“同位重复”。

如上联是“春回大地春光好”,下联的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必须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重复用字特别是连续重复能强化对联所要表达的情绪,看下面一幅十分有名的对联:“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就可以体会这层意思。上联在某一位置用了某个字,下联同一位置再用这个字,叫做“同位重复”,这是不允许的,除非这个字是虚字或虚词(最常见是“之”字)。其实一般情况,下联其它位置也是不能用这个字,例外的是如果上联在某两位置用两个不同的字,允许下联相应这两位置交换用这两个字,叫做“异位互重” 又称“换位格”。孙中山去世时,林森的挽联:“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就是用异位互重的技巧。

  平仄的概念,如果用普通话,平声字指声调为阴平、阳平的字;仄声字指声调为上声、去声的字;如果用平水韵,仄声字指声调为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一副对联中的每个字要麽都按普通话,要麽都按平水韵,不可有些字按普通话而另一些字按平水韵。“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对联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得最基本的规则,其次要求上下联单边的声调和谐,对于没有分句的联句的基本规则是除联脚外,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或可稍微放宽到相邻词组结尾字平仄交替,做不到这一点的毛病叫做失步。多分句联的上下联只要求每个分句内的平仄交替,而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第三,上下联的声调相互协调,即上联中对平仄有要求的那些字,下联相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做不到这一点的毛病叫做失调。第四,尽量避免三仄尾,即上联最后三个字避免都是仄声字,尤其不能是同一声调的仄声字;绝对不允许三平脚,即下联最后三个字绝对不可以都是平声字。这是因为对联是由律诗的对仗的联句发展而来的,所以除了没有“粘”以外,其它平仄要求都和律诗一样,也不允许犯孤平,只是孤平一般不采用两个仄声字中间夹一个平声字的定义。

    近年国内楹联颇为流行一种叫“马蹄韵”的对联用字的平仄分布要求,提出者广东某大学中文系教授十分得意,仿佛是自己的一大发明,其实早在清代中叶就已经出现。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单句的对联句中的字“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多分句的对联还要求各分句的句脚也要“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形状如骏马奋蹄时的节奏,因而得名。写对联和写诗一样,以意思和意境为重,这种额外的平仄要求并没有多大意义。 

    主题相同的对联可以组成一个联集,笔者曾对我国六个故都,作过一个古都联集,抄录于下:

    西安:

    五千年青史  唐宫旧迹  汉室遗存  都付君前  岁月悠悠  故土留故事

    八百里秦川  雁塔晨钟  南山暮霭  尽收眼底  笙歌阵阵  新人绘新图

    洛阳:

    龙马负河图  灵龟出洛书  信知此处  是华夏文明发源地

    白驹存古寺  伊阙留佛影  追忆当年  乃释家经典弘法城

    (注)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寺,伊阙为龙门石窟所在地。

    南京:

    龙蟠钟阜  虎踞石城  依旧是山川形胜  何须说眼空无物

    晋代衣冠  六朝金粉  转眼间沧海桑田  真可叹天若有情

    开封:

    孟元老  写东京市井风情  故国繁华  都留梦境

    张择端  描北宋人间世态  当年胜景  尽入丹青

    北京:

    明清禁苑  果然是金碧辉煌  一派皇家气势  令人叹为观止

    燕赵雄关  不愧称奇伟磅礴  九州华夏屏藩  读史感触良深                                                                                                                                          

    杭州:

    钱王威武  一剑霜寒  十四州疆土  筚路蓝缕  开辟祥和福地

    宋帝偏安  百年屈辱  三千里山河  升平歌舞  堪怜残缺金瓯

    (注)钱镠占十四州,建吴越国,定都杭州,崇佛造了大量寺院。

比较长的对联,上下联自身某些分句也可以对仗,这叫做“当句对”。西安联中“唐宫旧迹  汉室遗存”和“雁塔晨钟  南山暮霭”,南京联中“龙蟠钟阜  虎踞石城”和“晋代衣冠  六朝金粉”都是当句对的例子。

笔者另有一个十二生肖联集:

   鼠:熟知地理善钻洞,不识文章空啃书。

   牛:传神妙笔韩公画(注一),避世函关老子骑。

   虎:八面威风惊百兽,一张玉照闹三秦(注二)。

   兔:捣药时时持玉杵,观星夜夜伴嫦娥。

   龙:驾雾腾云鳞错落,呼风唤雨首蜿蜒。

   蛇:衔珠为报隋侯药(注三),盗草方知白氏情(注四)。

   马:武帝遣师伐大宛,文皇刻石守昭陵。

   羊:曾随难女泾川侧(注五),也伴节臣北海边(注六)。

猴:花果山头称大圣,蟠桃会上闹天宫。

鸡:晋室重兴鸣祖逖(注七),秦关赚出救田文(注八)

   狗:忠心护主人人爱,雪地留梅朵朵开。

   猪:剃度难能修正果,皈依不见断凡心。

 

注一:韩公画。韩滉(公元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人。历经唐玄宗至唐德宗四朝;曾为江淮转运使,官至唐德宗宰相,封晋国公。韩滉在政事之余,雅爱丹青,擅画人物、田家风光,牛羊曲尽其妙。传世作品《五牛图》是国宝,他与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提到善画马的曹霸的弟子韩幹合称牛马二韩。

注二: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其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于2007年10月被省林业厅公开。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网友、虎专家、法律界人士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2008年6月底,政府宣布周正龙拍摄虎照造假,13位大小官员受到处分。

注三:隋侯药。晋干宝《搜神记》曰:“隋侯行,见大蛇伤,救而施药治之。其后蛇衔珠以报之,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堂。故歷世称焉。”。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合称隋珠和璧,后世用来泛指珍宝。

注四:《白蛇传》故事,白素贞盗仙草救许仙。

注五:难女。唐李朝威《柳毅传》记载了洞庭龙王之女嫁给泾川龙王之子,遭夫婿遗弃,公婆虐待,牧羊在泾河岸边。风餐露宿,衣衫褴褛,受饥挨饿,苦不堪言。适逢柳毅长安赴考下第还乡,遂托其传书的故事。

注六:苏武牧羊故事。

注七:东晋祖逖为恢复北方,每天闻鸡而起,舞剑练武。

注八:孟尝君田文从秦国逃归,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孟尝君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诗钟,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取“击钵催诗”之意,是文人的一种寓锻炼敏捷才思于竞争(比赛)的一种游戏。游戏中,不限人数,但限时限字。通常有人出题,有人记录。出题后用一根线系好香和铜钱,下面承以铜盘。寸香燃尽后烧断线,于是铜钱落入盘中,铿锵作响,作为构思时间的结束,把所作的诗写下,所以叫做诗钟。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完全按七言律诗对偶句的规范。诗钟起源于塾学中老师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方法,后来福建诗社用来练笔竞作,称为折枝,所以诗钟又名折枝诗,流传到各地,成为社会上的文字游戏。根据出题方法,诗钟分为嵌字体和分咏体两大类。诗钟最初都是嵌字体,限嵌二个不同字于上下句不同位置;后来出现分咏体,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各举一位清代名臣的作品为例。限嵌“窗、夜”二字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福建标为《窗•夜》一唱。林则徐所作为:“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本来“窗”和“夜”是不容易用来直接相对的,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可以据以成联了。申报(晚清至民国著名报纸)和凉棚毫不相干,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

    和普通对联比较,诗钟有一些特殊要求。第一,句式单一,诗钟一般只限于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第二,对仗工整,不仅仅是从字词层次的狭义对仗要求,也是从句意境界的广义对仗层次来要求的。狭义对仗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要求字词实际意义对应整齐,不能出现以一物对两物的“三脚钟”,如用 “秋月” 对“风云”就是一物(月)对两物(风、云)。分咏体的上下联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第三,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平起式“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和 仄起式“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五字必论,因为不得孤平拗救,仄起式下句一、三不能同为仄声。分咏体诗钟用字讲究,扣题严格,具体要求不一一赘述。嵌字体诗钟根据题目选字所嵌位置依次称为“一唱”……“七唱”,从前也有多半是借用前人讨论声病时所用的名目当作钟格名称,把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和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

 

惜也2022-06-24 16:02:11
感觉诗钟的介绍有点没有击中要害。诗钟要"响",很多诗钟是不错的对联,但是"哑"钟,也很遗憾。
龙剑2022-06-25 16:29:54
不明白什么是“诗钟要响”的意思,请教了!
龙剑2022-06-25 16:32:37
实际上诗钟是限时接续诗句的游戏。
惜也2022-06-25 17:00:23
我的理解是,诗钟是谜面,所咏之物是谜底。因为先有谜底再制诗钟,如果制得好,一击便中,就是响钟;如果制得不是太好,尽管钟
龙剑2022-06-26 00:24:27
从你这段话可知你没玩过诗钟。
惜也2022-06-27 05:21:19
看过别人玩,有这种感觉。诗钟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