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2-07-30 03:17:22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和柳永齐名,都是擅写慢词长调使词由小令开拓发展的代表人物。张先还是宋代词坛上承花间婉约,下启苏轼豪放的重要角色。张先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写景名句,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他创作的慢词,数量仅次于柳永,对慢词艺术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张先词又常用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张先的《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样一句,当时就广泛流传,因此人们称他“张三中”。他不以为然说这一句还不是自己写得最好的,平生最得意的是《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中的“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以及《剪牡丹》中的“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你们不如叫我“张三影”。从此张先就以“张三影‘闻名北宋词坛,苏轼每提到他的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总是戏称:“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和柳永的坎坷一生恰成鲜明对照。

    张先是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授汉阳军司理参军,调河南法曹参军,改著作佐郎,知阆中县,代还,拜秘书丞,知亳州鹿邑县,也担任过和柳永一样的屯田员外郎,后知渝州、虢州、安州,安州本名安陆郡,故史称张先为“张安陆”,他的词集就叫做《安陆集》 。治平元年(1064)七十五岁时,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宝元二年卒,年八十八,是寿命最长的宋代词人。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周密的先辈,私下藏有吴兴张氏的十咏图,是张先画的他父亲张维画像和十首诗。吴兴太守马士卿在南园宴请六位长寿的老人,其中就有张先父的御尉寺臣,时年91岁的张维。由此可知,张先长寿与其家族的遗传有关。张先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张先年轻时就很风流,据说那首结句为:“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有名的《一丛花令》就是以年轻时的恋人口吻写的,情真意切,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值得称道,不像他的其它艳词显得浅薄。张先在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为妾。在家宴上,苏轼作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在几年前一次老夫少妻的结缡事件中被广为引用。更厉害的是五年后,张先又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于是苏轼再度赋诗调侃:“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张先退休之后居住在湖州,但一直来往于湖州、杭州之间,和后辈文友诗词唱和。苏轼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外放到杭州任通判,不久张先组织了湖杭词社,据研究苏轼是在这以后才正式开始填词的,在词的创作上可以说张先和苏轼是在师友之间。事实上,苏轼的词是受到张先不少影响的,苏轼许多词作都有题序,比如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有一段题序说明创作的缘由,这种做法明显是来自张先的写作习惯。除了晚辈苏轼之外,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词界祭酒晏殊都对张先极为欣赏,恰恰和柳永在士大夫中间饱遭白眼,落拓江湖相反。张先从南方到京师,听说文坛老大欧阳修想见他,便到欧府送帖子拜访。欧阳修见张先来访,慌忙中将鞋穿倒了就跑出门来迎接,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桃杏嫁东风”郎中。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特地把张先辟为通判(主管刑法事务的副职官员),带在身边,随时切磋。

    晏殊这时新接纳了一个侍儿,这位侍儿容貌出众,能歌善舞,很受晏殊宠爱。晏殊每写上一首新词,总让这位侍儿先唱上几遍,然后等张先来了,再让她唱给张先听,因此这个侍儿也给张先留下极深也极美好的印象。但是不久后,这位侍儿不知怎的得罪了晏殊的妻子,夫人一怒之下,就将这位侍儿赶出了家门。一天,张先又到晏殊家饮酒,酒席上,张先不见侍儿出来唱歌,很是惊异,一问,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于是,就当场填了一首《碧牡丹》词:“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沉烟彻。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这首词大意是说,侍儿在你家服侍你,你写的一首首新词都让她唱遍了。现在你夫人将其逐出门去,落得你一人,孤零零地伴着芭蕉冷雨,空对着铜镜里的孤单身影。打发人家走是多么容易呀!人走了,连化妆的粉盒钗钿都遭冷落,被抛弃了。现在人已去远了,再也难寻了,看到的只是蓝桥远处那千里沉霭的暮云。试问,你现在和那位侍儿,又隔了几重山,又隔了几重水呢?

  此词刚刚写好,晏殊读后,不禁神情凄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张先这首词情真意切,打中了晏殊心灵上的要害。张先一是唤起了晏殊对往日情谊的回忆,二是也微带责备口吻,谴责晏殊不该轻易就把人家给赶走。尤其是结句:“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几句话,不但写得极为精彩,而且意蕴丰富,极易唤起晏殊的情思。晏殊不禁喟然叹道:“唉,人生在世,贵在适意,我为什么要自苦如此,自己折磨自己呢?再说,这应该是夫人之过,是她将侍儿赶走的呀!”于是,他马上派人带上金银财物,去赎那位侍儿回来。那位侍儿果然回来了,在酒宴上,晏殊说:“你回来,可多亏了这位张通判呀!多亏他写了这样一首词,你看看,就唱唱它吧。”侍儿拿起了红牙檀板,含着眼泪,唱起了张先这首《碧牡丹》 。一向性情豁达,爱开玩笑的张先,这时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