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雨紫烟2022-09-04 14:30:26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个音乐天才,在世只有31年却给这个世界,给后人留下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7部完成的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2首钢琴三重,1首木管与弦乐八重奏,多首钢琴联弹,多首即兴曲,6首音乐瞬间,22首钢琴奏鸣曲,6首序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1首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多首变奏曲、舞曲、进行曲等。仅18岁那一年,就写了20,000小节乐谱,成捆成捆的乐谱可谓汗牛充栋。在他20岁之前就完成了5部交响曲,4首弥撒曲,6部歌剧(大多数未完成),3部弦乐四重奏,3首钢琴奏鸣曲和300余首歌曲。在人生的最后旅途,他夜以继日地创作。他于1828年11月份去世,在8、9月份之间的6个星期里,他完成了最后3个钢琴协奏曲 —— C大调,A大调,和降B大调,还有6首天鹅之歌套曲,和著名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难以想象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样的天赋和勤奋才能如此高效和高质地完成这么多作品,何况他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所以记得一位研究舒伯特的学者说过一句话——“Mozart and Beethoven are geniuses but Schubert is a miracle ”。

       我常常想这些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肖邦还有18、19世纪其他英年早逝的艺术家就像天使一样,更确切地说像从有更高文明的星球来的人,唯一的使命就是在像烟火一样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给地球人留下这些流芳百世的作品,然后他们就回家了。否则很难想象为什么在18、19世纪会爆发式地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大咖,而且他们的作品显然是超越他们那个时代的,即使现代以至将来永远都不会过时,仍然是每个音乐系的学生必学必考的曲目,仍然在全世界的各个音乐厅里被不停地演奏,长盛不衰。

       舒伯特出身贫寒,几乎没有受过太多正统的音乐训练,或者说因为他天赋异禀,没有碰到一个真正能教他的人。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在维也纳有一帮喜爱他的作品的朋友,所以才有了这个词汇“Schubertiade” —— 舒伯特沙龙。至今,Schubertiade 以艺术节的形式仍然在维也纳举行着,以此来纪念这位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奠基人。生于斯,长于斯,卒于斯,他是真正的维也纳之子。被人们所知的耳熟能详的曲目很多,比如《圣母颂》(Ave Maria), 《鳟鱼五重奏》(Trout Quintet),《天鹅之歌》(Swan Song),钢琴奏鸣曲No. 21 in B-flat Major, C小调第四交响曲(Tragic), C大调第九交响曲(The Great)等等。

      记得以前音乐课讲到舒伯特,老师首先要提到的就是Lied, 他一生留下来600余首艺术歌曲,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纪元,所以他被誉为“歌曲之王”。他把诗歌和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囊括了歌德,米勒,席勒,海涅等等著名诗人的诗作。甚至不太有名的诗人作品也因为他的谱曲而流传下来。在他之后,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进一步把这一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发扬光大,致使这一音乐形式和教堂、弥撒音乐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另外,老师一定会提到他的即兴曲。和艺术歌曲一样,舒伯特并不是原创者,但是他同样把前人所创造的这一当时并非正式的曲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紧跟其后的创作了不少好的即兴曲的是另一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大师——肖邦。即兴曲是作曲家灵感乐思的凝结,和奏鸣曲不同。一个是篇幅上稍短,另外奏鸣曲有固定的格式,而即兴曲相对自由。然而并不是说即兴曲可以随意为之,它仿佛写作中的散文,形散而神不能散。舒伯特的即兴曲大多遵循三段体,所谓Ternery。之所以说舒伯特的即兴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是加入了更多的歌唱元素,这和他从小的声乐天赋(早期参加合唱团)和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分不开的。另外,他融入了大量的和弦,用钢琴模拟各种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大、小调比较频繁的转换使得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对演奏者演奏技巧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愉悦的演奏体验。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Op. 90 和 Op. 142,每一组有4首曲子,每一首都非常浪漫、优美、动听,全部是在他去世前一年写成。我要介绍的第一组里的第四首——降A大调,是作曲家去世后才发表的。最近家里有小朋友正好弹到这首曲子,促使我想把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我所认知的舒伯特介绍一下。我记得第一次弹这首曲子是在12、3岁的时候,曲谱看似简单易上手,但要弹好是不容易的。一则是生活阅历的缺乏,二则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缺乏了解,三则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需要强有力的小指把主旋律弹得均匀、清晰而连贯是不太容易的。这首曲子的速度标记是Allegretto in 3/4 —— 小快板,所以很多人,甚至有些出了名的钢琴演奏家也把这首曲子弹得很快是不合适的,这不是一首炫耀速度的曲子。这是一首适合在初秋下着小雨的早晨或黄昏聆听的曲子,中间部分与前后两段音乐色彩的强烈反差,让你能感受到作曲家心灵深处的悲伤,和对美好人生和爱情的追忆。如果你对舒伯特和他所处的时代足够了解,这悲伤情感的来源一是他的国家所遭受的苦难,二是他自身贫病的煎熬。他最终没有能够拯救自己,却留下了这些“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美好抚慰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一代又一代。

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也许心里会涌出这样的心情:

秋风吹走夏天最后一片裙裾

虚构起时间的索引

记忆被冷冷的雨滴串起

随着五颜六色的落叶 在掌心绽放

你从雾中走来

浅笑嫣然 如睡莲在月影中摇曳

你向雨中走去

不言不语 湿漉漉的眼睫遮住了忧伤

 

我们曾在春天把梧桐摇醒

将幸福装进蒲公英的花瓣

我们曾在冬天收集天穹滑落的星子

以为种下它就会让誓言地老天荒

我们曾在夏天用爱情浇灌一朵玫瑰

用花开的时间储存所有的希望

可当秋雨敲打窗棂的时候

只有昏黄的路灯把等候的影子拉长

 

一只雨燕落在对面的屋檐

从它漆黑的瞳孔里 折射出萧瑟的守望

昔日的伴侣 已经不知去向

在最初相遇的地方 四季轮回

而岁月不声不响

在被抛弃的地方 沧海桑田

潮湿了廓清的天空和月光

而它仍以永恒的姿态守护着无解的苍茫

 

回忆在喂养着决绝的渴望

不忍冬天的冰雪把你的样子封藏

既然稚嫩的小草能托起春天

愿这绵绵的秋雨也能洗刷时间的灰尘

把往事装进沙漏

于是再不怕遗失一丝有你的过往

即使经历这秋雨的凄凉

我的爱 仍会守候在你归来的路上

 

当年已经82岁高龄的霍洛维兹演奏的这首曲子,他的触键方式、技巧、情绪的掌控一切的一切都是登峰造极的(虽然有一些小的错误但我仍然选择这一版)。

《舒伯特黨》,尤利烏斯·施密德,1897年

朱利斯·施密特(Julius Schmid)的雕刻——舒伯特在维也纳沙龙的“舒伯特之夜”上弹钢琴

根据舒伯特的遗愿,他长眠在他的偶像贝多芬旁边。

维也纳Stadtpark公园中舒伯特纪念雕像,很多街道和公园是以其名命名的。这座纪念碑是舒伯特坐着的大理石雕塑。他双腿交叉坐着,一本打开的书坐在他的腿上。他的右臂放在椅背上,仰望天空。雕像基座四面是有关缪斯寓言的浮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燕马依风2022-09-04 14:44:43
洋人的那东东太啰嗦, 其实就一句话: 天凉好个秋。。。
未完的歌2022-09-04 14:48:19
好文一定要顶。你会弹琴,那天给大伙上一段。
离岸2022-09-04 20:30:13
好文。非常同意“要弹好是不容易的。一则是生活阅历的缺乏,二则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缺乏了解。。”
夜曲2022-09-05 14:27:33
‘他们的作品显然是超越他们那个时代的’,太同意了,很可能也是超越我们这个时代的。
青雨紫烟2022-09-05 15:33:02
您已识得愁滋味了,我古诗词很差,羡慕你们出口成诗的。
青雨紫烟2022-09-05 15:34:07
岂敢,不敢献丑,就是业余爱好而已。谢未班!
青雨紫烟2022-09-05 15:36:26
同道中人!考任何音乐院校,错音都是可容忍的。大师举重若轻的掌控力值得我一生去学习!
青雨紫烟2022-09-05 15:38:22
的确如此,甚至超越我们这个时代!谢谢。
betadine2022-09-06 02:21:48
写的真好,下个月去维也纳,我一定去拜访。除了他的间奏曲,我还喜欢舒伯特的
青雨紫烟2022-09-06 14:21:32
同样喜爱。d.960 我文中提到过,最喜欢大师Richter的演绎。维也纳19世纪曾是欧洲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