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源自以前的贴文《观待》。
什么是这里所说的尘?佛教中称色声香味触和法为六尘。这六种相由前意识(夏娃识,即人)的观待而成为了自身的一部分(参见集谛的14.1节),从而成为了觉,即身土。这个人自身和外部世界生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集起”,积累尘刹土的过程,例如新生的婴儿能看十几厘米远,所见所闻基本上都无意义,他或她的身体和外部世界都很小。随着生活,自身和外部世界不断地生长,经过无数次“集起”,收集了十亿尘刹土,遂有三千大千世界(如图所示)
尘的积聚是身土,亦作业。业是身口意的习气,即是此三业:身业是身体的行为习气的积累,此身即是;口业是语言习气的累积,此口说的就是;意业是思想行为习惯的所有,此心所想的就是。
诸业中,有很多不引起烦恼,被称为净业。我们通常说的尘是不净业,是能起烦恼的业,总说为84000尘劳(参见14.3节的烦恼的数)。尘劳是说此烦恼(尘)劳役心身,亦作魔军,亦作84000病。魔者,夺财害命义;以尘劳烦恼人的清净之身,迷惑人的心智,害人慧命,故称其为魔。病,是说此84000尘劳能破坏人的清净之身,亦作有病,亦作增减病,亦作枷锁。有,记忆有,习气有,因果不忘为有。增减,是说五蕴的增加与减少,兴盛与衰败总是引起人的注意和不安,如是由惑起行,由行而业生。枷锁是说人由此而成为了烦恼的奴隶。
这么看,是不起尘埃好啦?也不尽然!
参见插图中12的索引图是埃及的判官在称量人的心重,心重一根羽毛为最好。那是罐子,怎么说是心?实际是在称量业重,因为心的本质是事。罐子里面装着的是心衣。心衣是烦恼等的异名(参见14.2烦恼的名),如九结即九种领带,五盖是女人的五种围巾等。当然,心衣也有好衣服,如惭和愧等。如果业重在12的时分天以下,人就可能出尘,摆脱枷锁。除尘的工具就是道谛里的十渡。这种情况下,不起尘埃,不生好。
有些人慧根猛利,定力身后,出尘的能力就强,比如发起金刚喻定,他或她很快就上升到了四禅天(参见插图5)。净土之中,人可能感觉生活单调枯燥,或者因为贪(法)被伤的太狠了,感觉悲观、消极;那人就可能开堂纳尘受生。这种情况下,就起尘埃,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