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由墨2022-01-29 21:37:04

在中国史书中,疑似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也有人认为是《隋书》中提到的流求。宋元时期,海峡两岸已有贸易往来;1281年元世祖设立了澎湖寨巡检司,开始对澎湖实行行政管辖;1349年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属泉州晋江县,而琉球为海外诸国之一;明朝陈第的《东番记》描绘了台湾西南地区原住民的风土人情。
1543年,葡萄牙船只在经过台湾海峡,有个船员在遥望时,偶然发现一个青葱翠绿的海岛,禁不住喊出“Ilha Formosa(葡萄牙语:美丽岛)”。就这样,“福尔摩沙”成为西方世界对台湾岛的称呼。虽然,葡萄牙人是最早发现,抵达台湾的欧洲探险者,但是与台湾之间仅止于用鸦片与银元交换台湾原住民的物品,并没有算进一步殖民的打算。
1624年,荷兰人夺取台湾,建立殖民统治。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拿下普罗民遮城,包围热兰遮城。1662年,郑军攻占荷兰人的制高点—乌特勒支碉堡,台湾的荷兰当局自知已无力再战,只得退出台湾。
1683年,清康熙22年农历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澎湖海战中击溃东宁王国刘国轩舰队。未久,位于承天府(今台南市)的延平郡王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新历9月5日)向施琅请降。自此,台湾正式并入中华版图。
1776年7月4日,在台湾正式并入中华版图93年后,美国正式宣告从大英帝国独立。
1782年11月30日,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一个新的霸主诞生了,拉开了旧霸主破落的帷幕。
1895年4月17日,清日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被割让给日本。
据国民政府的资料——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在《对日宣战布告》中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3年11月22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开罗举行会议,中美双方领导人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中美首脑晤谈后,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美、英、中三国会谈和美中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关于日本归还台湾于中国的问题,霍氏拟订的供罗斯福审阅的草案初稿明确表示:“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25日,美方正式打印的草案文稿中将上述文字中的“日本人”改为“日本”。霍氏起草的《开罗宣言》草稿先送给中国代表王宠惠及蒋介石过目,然后在11月26日交中、英、美三方官员(中方是王宠惠、美方是霍普金斯和驻苏大使哈里曼,英方代表是外交大臣艾登和外交副大臣贾德干)讨论。 
在就《开罗宣言》草案讨论中,中英代表进行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英国代表贾德干说,宣言草案中对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都提“应予剥夺”,惟独满洲、台湾和澎湖写明应“归还中华民国”。他建议,为求一致,将满洲、台湾和澎湖也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中国代表王宠惠反驳道,全世界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引起的,如果《开罗宣言》对满洲、台湾、澎湖只说应由日本放弃而不说应归还哪个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将疑惑不解。他反对贾德干的修改意见。贾德干辩解道,草稿中的“满洲、台、澎”之上,已冠有“日本夺自中国的土地”的字样,日本放弃之后,归还中国是不言而喻的。王宠惠据理力争,他说,外国人对于满洲、台、澎,带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主张,英国代表想必时有所闻,如果《开罗宣言》不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而使用含糊的措词,那么,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和反侵略的目标,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开罗宣言》也将丧失其价值。美国代表哈里曼赞成王宠惠的意见,贾德干陷于孤立。结果,英方未能就宣言草案这一实质问题进行修改,只是对美方草案作了一些非实质性的文字上的改动,将宣言初稿此段文字表述为:“被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特别是满洲和台湾,应归还中华民国”,这样就删去了美方文本中语气较强的“背信弃义”和“理所当然”两个词组。丘吉尔本人又对宣言草案文字进一步做了修改,将文中的“特别是”改为“例如”,又在“满洲和台湾”两个地名后,加上了“澎湖”。
经过当天认真讨论,《开罗宣言》草案经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后,正式定稿,但暂不发表,由美英人员送往德黑兰,听取参加美、英、苏三国德黑兰会议的斯大林的意见。11月30日,丘吉尔引用了《开罗宣言》有关日本归还其侵占领土的一段话,问询斯大林的意见如何。斯大林回答称他“完全”赞成“宣言及其全部内容”,并明确表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朝鲜应该独立,满洲、台湾和澎湖等岛屿应该回归中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问题,《开罗宣言》的其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于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投降。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的全部条款,无条件地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掠夺的领土全部交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书》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日本接受“中、美、英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这样,《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这四个文件组成了环环相扣的国际法律链条,明确无误地确认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证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国际协议具有无可否认的有效性。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中,中华民国希望同盟国同意战后日本放弃台湾并移转主权回归,此内容列入开罗宣言,后于波茨坦公告内重申应履行。
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布《一般命令第一号》,命令在台日军向蒋介石将军投降。同年8月29日,蒋中正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9月1日于重庆宣布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同时命陈仪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的总司令;10月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于台北成立,接收人员前进指挥所副主任范诵尧等分别在10月5日至24日分别由上海或重庆飞抵台湾。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典礼于上午十时在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台湾、澎湖列岛,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在台北市接受了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长官安滕利吉的投降。日本最后一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签字领受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第一号训令,规定自1945年10月25日起台湾全省回归中国版图。被迫割让给日本50余年的台湾省,终于彻底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自此,台湾正式回归中国。
 
1946年10月,当台湾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曾专程来到台湾视察。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后,美国开始试图托管台湾。但遭遇到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反对。美国因此改变立场,放弃了托管台湾的做法。
蒋介石,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不可抹杀的贡献。
1946年国共两党因为执政理念相左而爆发了内战。经过三年战争,中共获胜,控制了中国大陆,国民党失利,转进台湾。由此,台海进入了分治状态。
50年代初,中共曾厉兵秣马准备横渡台湾海峡,以武力解放台湾。惜因强权肇事,而未能成行。民贫国弱,受人欺凌。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这一声明得到了美方的响应,由此促成了中美大使级会谈(即日内瓦—华沙谈判)。这一谈判从1955年8月一直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核心就是台湾问题。
同时,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与吴努总理会谈时说:“如果美军撤退,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如蒋介石接受,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只要蒋介石同意中国的和平与统一,同意和平解放台湾,并且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我们相信即使蒋介石本人,中国人民也可以宽恕他”。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共方面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也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统一国家的倡议。
1956年以后,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不仅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而且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予,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于1956年的春天,委托赴章士钊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中正的信。信中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具体办法:
(一)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中正;
(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注: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中正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四)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注: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此信内容后来成为中共对台湾政策的基础。
1958年,美国逼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以实现其“划峡而治”的图谋。但是,蒋介石坚拒美国人的逼迫,坚守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底线,矢志反攻、收复大陆,一统中国。
有一个关于1958年八·二三金厦地区炮战缘由的传闻,未见官方资料证实——
1958年八·二三之前,金厦地区国军炮兵占有优势和主动权,经常发动炮击,对厦门周边地区民众生活,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损伤。据说,毛泽东得知美国逼迫蒋介石撤兵金马,而蒋介石坚绝拒绝的情报后,综合金厦地区的情况,做出炮击金门的决定,于是就有了八·二三炮战。而蒋介石在得知共军炮击金门后,拍案叫好,认为此举帮他摆脱了美国人的逼迫。
60年代初,共产党因政策错误,以及天灾,陷入困境。国民党认为是光复大陆的好时机,于是在1961年制定了“国光计划”,同时开始策画“海威”行动,派遣武装人员潜入大陆,建立游击区。
对于国民党来说,共产党的困境确实是其光复大陆的有利天时。而且,自转进台湾以来,国民党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十年有余,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在人和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然而,国民党却疏失了“地利”这一关键的重要因素。其结果一如共产党在50年代初攻打金门一样——失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资料显示,从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共歼灭国民党武装特务40股,594人”。到1965年,参与“海威”行动的1800名国军,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生还。
1965年11月13日夜至14日晨,在福建崇武以东海域,台占乌丘岛附近,发生的一场海战。以一大陆方面伤一艇,台湾方面伤一舰,沉一舰的结果结束。
始于1961年的国光计划自此停摆不前,最后悄然而终。
在国民党执行光复大陆的“国光计划”期间,周恩来于1963年将中共的对台湾政策的归纳为”一纲四目”,这也是“一国两制”的前身。
其中“一纲”指的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则为:(1)省亲会友,来去自由;(2)既往不咎,立功受奖;(3)国共合作,爱国一家;(4)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1965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谈到香港问题时,他说,可以考虑在1997年以后让香港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与此同时,正在为隔绝的两岸关系寻找突破机会的周恩来,收到了一封蒋介石曾经的秘书汪日章的来信。信中希望总理帮忙关照在浙江奉化的一位94岁高龄老妇——蒋妙缘。
见信,周恩来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便立刻派人把蒋妙缘从奉化接到上海,予以悉心照顾。后经老人的同意,由其女婿的陪同,派出专机将其送往台湾。
1965年,95岁的蒋妙缘踏上了台湾的土地,这一天,蒋介石夫妇早早在机场等待,接到舅母的那一刻,蒋介石热泪盈眶,上前搀扶舅母,表达着思念,不久后又给她安排了一座府邸,此后蒋妙缘就在台湾安度余生,直至去世。
老太太真幸运,走的是时候,晚上半年多,怕就是别样结局了。
关于蒋介石和蒋妙缘的关系,因无关本文主题,故不在此赘述,有意了解者不妨在网上上查找“蒋妙缘”三字,即可获得有关资料。
据传闻,1965年7月,毛泽东曾委托著名记者曹聚仁赴台面见蒋氏父子,并亲笔手书一阙《临江仙·寄友》,托曹聚仁转交蒋介石。全词内容如下: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菊香书屋奏琴徽。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草山薄雾拂单衣。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这阙临江仙文情并茂,一时广为流传,颇得文人墨客赞赏。然而,虽有人言之凿凿曾在台北的曹聚仁纪念馆中亲见毛泽东亲书的此词手稿,并有抄录,但至今未见手稿的影印件。
另有传言,蒋介石老来思乡之情日浓,因而对中共的一系列言行颇为心动,产生了与大陆的中共进行和谈,统一台海的想法。由此,国共双方开始暗通款曲,私下就两岸统一的事项进行会商讨论。
倘若这一传言属实,对于国家,民族,以及芸芸众生来说,无疑是两岸统一的最佳的上乘方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如果说,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执着于消灭异己,发动内战,从而导致大陆与台湾的分离,那么,这一次统一的契机则是由于毛泽东的执着于内部反修、防修的意识而中断了。
俗话有:解铃还须系铃人。70年代中期,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位系铃人先后去世,两岸进入了蒋经国和邓小平的时代。台海关系何去何从?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来取代原有“解放台湾”的口号,正式对台湾展开了积极的、友善的“和平统一”攻势。
作为蒋介石的亲生儿子,权力的继承人,蒋经国,对大陆方面“和平统一”建议的回应则是:“中华民国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与中共政权交涉,并且绝对不放弃光复大陆、解救同胞的神圣任务,这个立场绝不会变更。”。同年4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中,把蒋经国的回应进一步演变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1986年,民主进步党成立。
1987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兼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蒋经国宣布于7月15日解除实施了38年56天的《台湾省戒严令》。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总统任上逝世,李登辉接掌台湾大权。
1988年4月17日,民进党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四个如果”决议文:“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
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前,民进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在其党纲内容中正式列入主张台独的立场。
台海分歧由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对于国家体制,治国方略等方面的党派政争,或者说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争斗,转变成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冲突。
真正的台海危机拉开了序幕。
面对日渐增长的台独势力,大陆方面重新拾起冷藏已久的武力统一方案。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反分裂国家法》作为武力统一台湾的法理依据。动用武装力量,以战争的手段统一台湾的方案成为国家法律,大陆开始了认真的整军经武的备战。

 

来罘2022-01-30 16:01:31
魔鬼藏于细节。民进党1988提出四个如果,的确不是big if,已有预感?1991通过台独党纲,时间耐人寻味,大失所望?
信笔由墨2022-01-30 22:14:31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蒋经国的”三不“实已暗含独意。正所谓:宁为鸡头,不当牛尾。
来罘2022-01-31 15:51:03
1982廖承志致小蒋,信末称伫候复音。复音却来自宋美龄,坚称三不乃国民党浩然正气使然。足见三不非小蒋个人义气。
信笔由墨2022-01-31 18:27:18
中华民国尊逢的先总统蒋公介石先生是赞同两岸接触的。复信虽是蒋夫人手笔,然“三不“却实出经国,有背蒋公生前之意。
信笔由墨2022-01-31 18:45:08
斯人皆已去,我辈对于当年之事寻蛛丝而述己见,当不为过。唯须出于国家、民族利益,切不可杂有党派之私。
来罘2022-01-31 22:51:14
老蒋的接触实为反攻大陆,至小蒋,反攻已成笑谈,自保成为当务之急。
来罘2022-01-31 22:51:47
客观是相对的,尽量吧。不过,你这一杆子可是打翻了党史研究的一船人。新春愉快!
信笔由墨2022-02-01 03:10:50
惶恐。真不知一麻秆竟能打翻一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