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真正成为我们祖先的首席代表,还要等到西汉,并且是和儒成为一家独尊的学派分不开的。我们知道儒家的道统,直至战国还是是只追认到尧舜的。黄帝形迹,固然经稷下百家在战国时代大树特树,可依然是和什么赤帝白帝的并列在一起。《庄子》中借黄帝的口,说了很多道家的话。所以有汉初的皇室好“黄老之道”。这时还没有儒家什么事。从战国到西汉初,儒家实在是混的不得志。为了争取庙堂地位,就必须夺回话语权,而要夺回话语权,处在西汉的特殊环境中,就不得不认下黄帝这尊新神。而儒家当初可是极不情愿去认领别家的神的,所以在众多的早于尧舜的祖先传说中,主要选择性地承认了黄帝一个。
今天看似天经地义,当时的过程却血泪斑斑。儒家为了能占住庙堂,不仅把别人的神抬到了自家神的头上,叔孙通还把读书人的尊严都丢了;董仲舒把学术道统都丢了;赵绾、王臧把身家性命也丢了;司马迁好像也丢了。。。就这样前仆后继,终于在庙堂之上站稳了脚跟。西汉是中国的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政权,它需要知识分子在学术上所作的,就是从理论上来证明其取得政权的合法性。各家各派都想通过这个契机上位。战斗的焦点就在封禅、正朔和服色。
封禅,是新朝国王即位后,为报答上苍降天命于他,筑坛祭祀以感谢神灵提拔任命的。虽属飘渺,可事关重大。当年秦始皇信了齐国的方士之言,到了泰山想封禅。顺便就近召了齐鲁之地几十个儒生,来询问相关仪式。结果这些酸儒毫无准备,慌乱中出了一堆无厘头的馊主意。居然还说不能乘车马,要把皇帝用莆席包起来,抬上山。惹得始皇帝当场翻脸赶人,还是一拍两散好,互相都不会被“坑”呵。惨痛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忘记。可儒家这方面天生不如术数家,说起来比数来宝还顺溜:“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一直数了七十二家。儒家翻了半天书,仅仅能找到从尧舜到三代,比其它学派的“证据”弱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