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岩声2020-07-04 07:25:39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yujing_hk2020-07-04 08:49:32
我第一次独自旅行也不到17岁。从下放的农村到母亲下放的山村。坐1小时长途车,走20多里山路。
石假装2020-07-04 13:30:28
我第一次独自坐火车9岁,
老朽2020-07-04 14:15:41
古时候好像是说偷书不叫偷叫窃,您更高雅叫顺。
yanshengjiang2020-07-04 14:46:26
您这趟独自旅行,很辛苦,但孩子走路去看母亲,再苦再累都觉得甜,我想。
yanshengjiang2020-07-04 14:47:52
顺书,好像是你们北京人的叫法吧?我在哪个作家写的一篇文章里学来的。
yanshengjiang2020-07-04 14:51:16
一个9岁的孩子独自坐火车,从锦州到石家庄,关外到关内,这么遥远复杂的路程!您该写一文,永远记录下来。
yanshengjiang2020-07-04 14:57:57
顺那本书对我写作的影响,补充一点:在那之前的二年,我作文成绩时好时坏,取决于哪个老师教;之后的二年高中,总得优
yujing_hk2020-07-04 16:02:26
去抓一根救命的绳。
香槟球2020-07-04 16:42:46
勇敢的少年。故事真多。非常好看。
老朽2020-07-04 16:55:45
那是,北京人把偷叫顺,偷多难听啊?所以好奇这个字流传出去。
L6C_7772020-07-04 17:42:07
一代不如一代, 别毁你孩子
yanshengjiang2020-07-04 17:50:50
谢谢!过奖了!算不上勇敢,那个时候很平常。现在孩子金贵,父母一般舍不得放孩子这样出去乱跑穷游。
yanshengjiang2020-07-04 17:52:34
是的,一代不如一代。我养大二个孩子,才知我们这一代人当孩子的时候,是多么的优秀。
老朽2020-07-04 18:22:41
崔悲的是我们这代人要做中国人的子女,做美国人的父母。
yanshengjiang2020-07-04 18:34:47
老朽这见识太深刻了!我们的父母,受五四和革命的影响,可能是中国历史最差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唉,不说了!
云燕假日2020-07-04 18:43:06
李希凡那张照片是在桂林,我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乘火车出门大约14岁左右去的就是桂林,中间还要跨省转车...
云燕假日2020-07-04 18:50:35
李希凡那张照片是在桂林,我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乘火车出门大约14岁左右去的就是桂林,中间还要跨省转车...
原上草20172020-07-04 19:09:15
刚才试了一下,如果发帖时把字体设成中号,发出来的贴,文字就不会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吃力。
老朽2020-07-04 20:11:10
节选一段,"从都市新昌路到浦东乡下"
yanshengjiang2020-07-04 20:33:31
谢谢指点。这篇文章是直接Copy-past我原网易博客的网页,字体我没调整。以后注意。
yanshengjiang2020-07-04 20:41:14
看了全文,你对外婆的感情很深!你父亲很特殊:第二次我爹挤兑我,想住毛主席的行宫,刘庄”。这么不客气地要儿子花钱!
yanshengjiang2020-07-04 20:42:36
想想其实也可算一件好事:你父亲与你没有距离,不客气就是不生分。
lxny2020-07-04 20:49:56
我的家乡呢,郎溪,喜欢看你的作品
lxny2020-07-04 20:51:19
你记忆力真不错,看到宣城2字特别亲切
yanshengjiang2020-07-04 21:07:50
谢谢!我那次旅行,在郎溪住了一个月,每晚到郎溪河里洗澡,在简陋的影院看过电影。郎溪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yanshengjiang2020-07-04 21:10:26
可惜那次我只是随长途汽车路过宣城。当时的思绪里,有新四军遭伏击的茂林,好像离宣城不远。
yanshengjiang2020-07-04 21:19:19
李希凡照片原来有注解:桂林。背景一看就知是桂林。我家孩子没误机。他就是懒得给我发短信。真真气死人!
yanshengjiang2020-07-05 08:17:48
今早忽生一念:写篇《郎溪散忆》如何?在心里掂量了一下素材,可写2千字,但都是鸡毛蒜皮,不知写出会如何
yanshengjiang2020-07-05 10:08:28
这里面肯定有心酸且温馨的故事,应该写出,予以纪念。
yanshengjiang2020-07-05 21:06:11
yujing_hk:在“想唱就唱”听了您小提琴思乡曲,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我在练中提琴唱支山歌给大海听,待练好贴上
lxny2020-07-06 02:06:47
期待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