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20-07-07 16:27:04
作者:随水
 
从去年十月至今,已在印度定居半年,很多人都对印度这个谜一样的国家充满好奇,所以我就来讲讲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话说来过印度的中国游客,对印度的印象普遍两极分化——要么爱,要么恨,很少有中间地带。有人说印度是“薛定谔的印度”——测不准,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人的脑洞大、不靠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对印度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游客在印度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印度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仅仅看到了印度的某个局部、某个截面,便给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结论,这些认识都算不上客观。
 
其实就算是印度人自己也几乎没法儿把这只大象给摸全——因为印度的社会阶层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个阶层,便被限制在了这一阶层。家道中落的婆罗门不会变成贱民,贱民再怎么飞黄腾达也不可能变成婆罗门,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印度,我能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仅限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我的坐标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游客眼里的“典型印度”,就该是泰姬陵、古堡、恒河这些劳什子,南印度一样都不沾,所以这里会跟网络上流传的印度有些不一样。当然,“典型印度”本身是个伪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里才会有“典型中国”,中国人自己是不存在这一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卧儿王朝带来的伊斯兰文明。
 
▲北印度的典型风格主要为从波斯传入的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建筑
 
▲南印度的典型风格则以大型的印度教彩色庙塔为主,与北印度判若两国
 
我的太太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拉达克人,拉达克在印度的最北边,挨着西藏阿里;而哥印拜陀却在印度最南边,挨着斯里兰卡。我用谷歌看了一下,如果从我们家开车到她娘家,有3500多公里——刚好是北京开车去拉萨的距离。会跑来这里定居,因为瑜伽村的项目和我的项目合伙人都在这边。合伙人是一位在中国呆了12年的印度瑜伽大师,跟我一样是跨国婚姻,他的太太和儿子是我所知的除我之外唯二在哥印拜陀定居的中国籍公民。
 

从哥印拜陀到拉达克列城,足足3535公里

 
 

▲与北京到拉萨的公路里程相仿

 
如果不算那些在印度经商和留学的华人,定居印度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印度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宜居国家,印度的游记常常被写成大冒险,对许多人来说连踏足这个国家都需要勇气,更别说定居了。中印之间的通婚本身不多,绝大部分是中国女嫁印度男,中国男娶印度女的,除我之外我只听说过一个,娶的是个藏传佛教的锡金女孩,跟我太太一样都不是典型印度人。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一样,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一切生活和社交都基于宗教,这一壁垒是远比文化差异更大的隔阂。印度人的婚姻非常看重门当户对,包办婚姻依然盛行,女孩子倘若擅作主张自由恋爱,父母不满意的话很可能会被逐出家门(我家一个邻居便是如此,她当年不顾家里反对与丈夫结婚,她父亲至今都不跟她说话)。再加上印度媒体常年不遗余力地黑中国,中国男人娶到印度教的姑娘的事情,至少我不曾听闻过。
 
所以像我这样几乎完全靠自己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定居的经历,应该是非常罕见的。我太太虽然是印度人,但她并不会说当地的泰米尔语,也没有任何亲友在这里。
 
背景介绍大致如此,接下去我就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来讲讲在印度定居的经历。
 
01
【住】
 
既然打算定居下来,那么第一件事当然是找房子。哥印拜陀似乎没有租房中介这一行当,但有类似于58同城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供需,转卖闲置物品或者租房。我们先从平台上看好房源,然后联系房东过去看房。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印度的城市规划问题,在印度如果不问人也不用谷歌地图的话,你很难仅仅通过地址就找到某个地方。在中国你知道什么路几弄几号,一般总能按图索骥找过去。印度可不是,他们的门牌号形同虚设,酒店之类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搜索到,但假如要找别人的住家,通常有两种方式:1.到了附近以后打电话给对方,让他实时导航;2.到了附近某个地标等着对方来接你。自己硬找的话一定会鬼打墙。
 
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1.印度城市缺乏规划,社区建设杂乱无章,私有制寸土不让,常常明明很近的直线距离不得不绕道而行。2.印度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路牌和门牌号标识,很多时候地址写的都是“在XX附近”、“在XX对面”,对于不熟悉当地的人来说那是相当的不友好。
 
我们总共看了五六套房源,最后综合面积、便利性、环境等方面,选了一栋新建的私宅公寓。私宅就私宅,公寓就公寓,私宅公寓是什么鬼呢?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的,但私有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首先,无论你要建什么,都需要先要拿政府批文;第二,你可以建公寓的式样,但各个单元的产权不能分割出售——说白了就是不能自己开发买卖房地产。
 
在我的这个城市,一般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独门独户带院子的小楼,跟中国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很多人家在盖房子的时候,就会留一个楼层专门用来出租,每月收点房租不无小补。而我租的公寓,造这整个楼都是用来出租的,房东另有住处。说是公寓楼,其实也不过三层楼共六户人家;虽然只有三层楼,却已然是方圆百米的制高点了。
 
我租的公寓大约80平米,2室1厅2卫,折合人民币月租1000块不到一点。据邻居们说这个价格算是比较贵的,然而就我看的几套房源比较下来,这价格在当地合情合理。这样一套公寓如果带产权的话在当地售价约三四十万人民币,一年1.2万的租金,租售比在3%左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作为参考,印度的银行定存利率可以高达7%)。房东建这栋三层楼公寓成本七十万,如果全部租出去一年收入7万,至少也要十年才能回本,算不上一个好投资。
 
房子敲定,下一步是添置家具和电器。印度租房有个特点:房间通常不带任何家具、电器,租客要自备所有家具、热水器、燃气灶、空调,甚至吊扇。我们租的房子房东给装了吊橱、衣柜、吊扇,除此之外都得买。在印度的大城市也找得到一些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出租房,但这些房子通常都是租给外国人或海外归国的印度富人,价格往往比市价高几倍。
 
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人的“洁癖”。估计很多中国人听到这话会震惊:印度明明就是世界上最脏的国家,怎么可能有洁癖?这点我真不骗你们,印度人真有洁癖,只是印度人的洁净观比较奇葩。觉得印度人脏,是对印度最大的误解。印度人还觉得我们脏呢!过去婆罗门是不出国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到了国外就会被污染,只有印度是最干净的。
 
众所周知印度有种姓阶级有贱民,贱民过去又叫“不可触碰者”,甚至连影子都不能碰到别人。这是为啥呢?就是因为印度教有洁癖,觉得贱民“不洁”啊!在一个洁癖的社会里,脏活总得有人干,而贱民们就是职业干脏活的人,他们不得不接触到印度教定义为“不洁”的那些东西,比如动物尸体、血污、粪便之类。印度教里面有一套繁琐的分类体系来定义“不洁”,比如人身上有十二种不洁物(如粪便、唾液等),被多次转手的人或物也都是不洁的。就连器物亦有各自的洁净排名:金>银>青铜>黄铜>陶器。并且不洁不限于客观事物,出生和死亡这类事件也是不洁的。
 
按照我们的认识,脏可以清洗,哪怕掉粪坑里,也总有办法洗干净,印度教的不洁却是超越物质层面的。有些“不洁”具有时效应,造成的污染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化解:比如用水清洗——恒河水被认为是洁净力最强的水;比如剃除毛发——在印度如果有重要家庭成员离世,最亲近的人会去剃光头,因为死亡是一种不洁;再比如涂抹牛的五种分泌物。
 
有些“不洁”却是永久的,那些永久性的不洁不但无法通过物理来清洗,甚至是无法通过物理隔绝的。这就有点像一些男人会觉得女人被别人睡过就脏了,这种“不洁”是洗不干净的。印度教徒对这种“不洁”有一种精神上的膈应,困扰印度已久的厕所问题根源便是在此,印度人无法忍受把厕所这么脏的东西和他们的神龛放在同一个屋檐下,所以很多地方就算修厕所也常常会独立在房屋外面。我们租的房子有两个卫生间,我们有一户印度教的邻居从来不使用厨房边上的那间卫生间,他们觉得如果在那里大小便会污染厨房——因为这个卫生间跟厨房使用了同一堵墙。
 
由是之故,印度人会比较忌讳别人用过的东西——因为被多次转手的东西是不洁的。谁知道这张床上发生过什么?谁知道这个灶台烧过什么?谁知道这个冰箱里放过什么?所以最保险就是所有东西全部用自己的。
 
我们是“白手起家”,只好从零开始一样样添置。不算从国内背过来的东西,在印度安家这部分,家具家电锅碗瓢盆七七八八在当地花了大概两万块钱。
 
▲刚搬入新家一片狼藉,前后花了两周才把基本生活用品采购到位
 
▲印度的厨房没有抽油烟机,燃气灶的火力也不足以爆炒。厨房里的炒锅、焖烧锅我都是从中国带过来的
 
我们租房的时候正好赶上相当于印度“圣诞”的排灯节,商场里各种大促,所以我们的第一批大件都是去商场买的。先说家具部分,印度这个国家虽然不富裕,但人民群众倒是非常讲究环保健康,凡是居家家具基本只买实木的,办公家具才会用胶合板。实木家具比中国便宜——因为是印度制造;胶合板家具比中国要贵——因为都是进口。我们买了急需的餐桌、电脑桌、床垫、椅子,后来又陆续在亚马逊上买了第二张电脑桌、沙发、电视柜。对比看了下我们某些邻居,他们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坐在地上、吃饭在地上、睡觉也在地上。在某种意义上,家具对印度人大概算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再说家用电器,我只想说印度的家用电器真的太贵太贵了!怎么个贵法呢?你回想一下中国十年前的型号,以及二十年前的价格。比方说一台中国二十多年前用的那种单门冰箱,印度促销都要1700人民币;那种对开门的大冰箱,印度卖上万;国内1800人民币的55寸小米电视,印度小米专卖店同型号要3800块(其他品牌这个尺寸要五六千)……如此反差,罄竹难书。印度的家电跟印度人民的消费水平完全是不挂钩的,这让我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家里7000块钱买29寸夏普彩电,7000块钱买1.5匹的夏普空调,1500块钱买夏普微波炉(当年我们家是夏普脑残粉)……那可是九十年代的钱啊!如今回想起来当年的这种消费简直是犯罪。
 
鉴于印度家电的两倍甚至三倍于中国的高价,除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热水器、净水器这些大件,小家电我都尽可能从国内背过来的,省了很多钱——小米4K激光电视,国内7800买了个二手(二手过海关更方便),印度售价20000+;小米智能压力电饭煲,国内525,印度没找到,类似产品1000+;九阳智能豆浆机,2016年双十一599买的,印度要2000+。
 
我这里不是要给小米打广告,买小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有小米的售后,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就算不给三包,起码有个地方可以送修。小米在印度同样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印度当地受欢迎程度之高,以致有一些印度人还以为小米是印度品牌。
 
在添置的家电中,有两样东西买后悔了。一是净水器,我买好了印度本土品牌的一台净水器之后,才发现在印度小米门店有一款印度特供版的小米净水器,物美价廉。中国的小米净水器是实时出水的,出水的时候必须通电;印度版则是带水箱的,这样就不会受到停电影响了。二是冰箱,以前在国内,冰箱用得并不多,因此在印度就买了个单门冰箱,觉着应该够用了。住下来才发现,这里一方面天气热,新鲜蔬果放在室温下一会儿就蔫儿了;另一方面虫蚁多,如果不用密封容器,不一会儿蚂蚁就会来安家,所以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放冰箱里——冰箱不只是冰箱,更是保险箱。很多在中国没有必要放冰箱的东西,在这里最好都放冰箱。
 

▲印度版的小米净水器

现在的印度就有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轻工业薄弱,政府为保护自己落后的产业,对家电产品征收高额的关税,造成家电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外淘汰的老旧型号库存倒是在印度市场得以焕发第二春。由于关税壁垒的存在,走私在印度非常有利可图,甚至我都考虑干过——由于印度政府限售无人机,你在国内买套大疆无人机,带到印度立马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贩毒也不过如此吧。身为外国人,干走私有优势,只要把数量控制在自用的合理范围内,印度海关不会太为难你。
 
 
▲印度亚马逊上的大疆无人机售价都在国内的2倍以上,你们下次来印度带一套无人机,就可以把旅费赚回来了
 
今时今日印度和中国的差距,也有点像九十年代的中国和日本。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电子产品就是品质和高科技的象征,日本最好的产品都只有日文菜单只在日本销售;如今中国最新的产品也都只有中文菜单只在中国销售,甚至有的必须连接在中国网络下才能正常工作。然而印度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普遍不佳,这?
chufang2020-07-07 16:36:52
我记得以前国民党时代,有个中国人定居在印度。蒋介石访印他是翻译。后来他的儿子回大陆定居。
ch80492020-07-07 20:00:15
谢谢分享!非常详细生动的生活描述,赞!但俺想象不出能在印度生活一段日子。这是不是也是神的旨意?
攀山舞水2020-07-08 03:18:19
谢谢转帖,非常有趣的阅读,哈哈大笑好多次。
yujing_hk2020-07-08 05:38:03
赞转贴与随水。
Californian2020-07-08 20:25:48
在国内网站看过,作者被骂的一塌糊涂。
攀山舞水2020-07-08 20:55:24
骂作者什么?
yayalin2020-07-08 21:46:16
中国转帖信息量够大,在国内被骂是因为时间敏感?
planet2020-07-08 22:50:56
近20年,有很多印度同事,实在对印度人没好感。奸诈,推卸责任,好色。最近还听到前公司阿三玩弄中国女实习生后抛弃了她,女的怀孕了。
sslw2020-07-09 00:22:01
巴基斯坦人才坏四处占便宜,印度人素质高些。。
兵团农工2020-07-09 00:45:28
三个印度22-25岁租客印象:说话不诚实;很少打扫卫生;不尊重他人;胡搅蛮缠;强横。
晚风庭院2020-07-09 00:53:08
谢谢分享!尽管有不少印度同事,对印度的了解还是比较浅,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
tina02020-07-09 02:44:39
非常真实,接地气。谢谢分享
txhhbl2020-07-09 03:05:18
谢谢转贴分享,感谢作者随水,好文, 信息量很大,也很有趣。
largesammy2020-07-09 03:50:54
中国其实有大量的印度走私牛肉,就是因为印度牛肉比中国便宜太多。
chunping2020-07-09 09:33:48
他们不是不吃牛肉和猪肉吗?
Redcheetah2020-07-09 09:41:20
interesting....
闲暇食光2020-07-09 18:07:01
写得很棒!
borisg2020-07-10 08:27:18
写得很好。Coimbatore应该是外国人很少的地方,原味的当地文化。祝福这一对。Namaste!
ttw972020-09-25 05:05:37
很好奇,作文者的太太是什么阶层的? 听说高种姓是不跟外族通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