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2022-02-10 22:30:12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这几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分化。

八十年代时,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中国原本经济上很平等的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阶层分化和地域发展的分化。

分化首先出现家庭中,周秉昆的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北大,而他连大学都没考,这让秉昆难免有些自卑。他的父亲以哥哥姐姐为傲,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可哥哥姐姐的优秀给秉昆造成极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我可以举出很多身边的例子。

秉昆的工友哥们也开始了分化,考上大学的两个哥们连他们每年的聚会都不来了,因为各自有了自己的圈子。友情需要的是一种没有身份感的平等关系。如果有了身份感就很难维系曾经的友情。

秉昆厚道,时刻惦念自己的朋友,自己稍微发达一点就伸手帮助老朋友。如果中国每个先富起来的人都能像秉昆这样,中国社会就没有那么多仇富情绪和戾气了。事实上,很多暴富的人都表现的相当恶劣和无耻。我知道沈阳一家暴富的老板就是这样,竟然给客人介绍为自己打工的同窗同学是自己的狗。

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先富之人,这些人可不是像秉昆那样老实厚道的工人,而是无业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他们是因为走投无路,只好自己做小买卖。那时机会遍地,只要肯付出辛苦,都比国营工厂挣的多。沈阳第一批万元户就出自这批人之中,但这些人后来很少有把事业做大的,很多人不是吸毒就是骑摩托车撞死了。像剧中水哥和骆士斌那样把公司做大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知识分子那时也心理不平衡了。本该很体面的知识分子,日子过的却很穷酸,在单位还不如后勤的职工待遇好。已经是副教授的周蓉和专业作家冯化成两口子就有相当大的失落感。那时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是:做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虽然大家生活其实都有所改善,但收入不均却让中国人愤愤不平。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那时的常态。当然,这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

分化也出现在地域上,广东首先获益。相比之下,那时的东北则是困难重重。国有企业还是被困在计划经济的制度内,面对充满活力,自由度很大的私营企业越来越没有了竞争力。而广东得引进外资和政策的宽松的优势,成为中国率先富起来的地区。私人企业和走私也同时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相随而来的就是让周秉义很不适应的港台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等到了九十年代,黄赌毒也开始死灰复燃了。

剧中对八十年代开始的分化表现的相当真实,但当时的人还在懵懂之中,谁也想不到后来中国会变成一个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周志成终于退休了。领导为了他能在退休后多拿八块钱的退休金,让他多干了两年。半辈子都是两地分居,几年才能回趟家。这样的三线建设者并不只有周志成一个人,我母亲的同事里就有这样的人。我觉得中国政府有愧于这些为国家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工人,欠他们的太多了。

这个剧有一个槽点,即周秉昆说他父亲每月工资六十多,这是不对的。那时八级工的工资应该是108元,养活一家五口完全没问题。那时八级工的工资相当于一个副处或正处的工资,国家领导人的工资不过比八级工多个四五倍而已。文革前,工资高的是艺人。比如周信芳的工资是1760元,在那时是地道的富豪。

八十年代是个机会遍地的时代,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只要肯离开国家的单位,到哪都能赚大钱。八三年,我刚转为助理工程师就有包工头找我,说每月给我八百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问我干不干。我那时的工资才五十多,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我和当时的绝大多数人一样,还没有赚钱的意识。

那时南方的一些私人企业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挖人才了,东北很多技术人员都被高薪挖走。等后来南方地区的先发优势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虹吸作用,东北振兴就变成了一个梦。人才都进了关,资本就不再出关了。

每个时代都有幸运者和倒霉蛋,东北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倒霉蛋。而东北国企私有化后的那些下岗工人则是倒霉蛋中的倒霉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遥远的星光2022-02-10 23:28:48
改编的太厉害,少了好多原来的味道。有点看不下去
sihuanian2022-02-10 23:37:36
分化写得很有深度。 看来艺人收入高不只是现在的现象, 过去的名艺人收入也是非常高。
是前生已注定2022-02-11 00:10:26
过去是红的更红,不红的更穷
夜半_听雨2022-02-11 00:31:03
分化,这个总结的很精准啊,不过剧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为人父2022-02-11 01:05:04
年代剧能忠于历史就好。八十年代只是分化的开始,九十年代才是高峰。
为人父2022-02-11 01:07:15
那时对留用的技术人员也是赎买政策,他们有保留工资,比所定的工资高出十几倍。那时国家领导人最高工资才五百元。
LoveCatDog2022-02-11 01:15:16
您说的很准确,当时人们都是懵懂的。小说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分化,深刻而真实,底层人民挣扎着勉强生存,看着非常沉重。
夜半_听雨2022-02-11 01:16:06
那就看看剧里怎么演下岗潮,尤其东北这个老牌重工业基地,下岗人数按人口的几成算,对社会对家庭都是很大的冲击
yzhl8882022-02-11 01:22:20
嗯,我记得我奶奶退休前就是1百多,她是特级工,织织锦缎的。
crabtree122022-02-11 01:27:36
这剧从肚子就开始烂了,等不到尾了。。。。
6degrees2022-02-11 02:32:43
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加大是必然的。
6degrees2022-02-11 02:37:29
这剧非常负面,看着让人不舒服。
我的心情我做主2022-02-11 02:43:10
老周心眼就是歪的。明明知道自己小儿子啥样,可还是要修理秉昆,刷存在感也不该这样伤娃啊
6degrees2022-02-11 02:55:18
三个孩子,老大倒插门,老二挤宿舍,秉昆混的最好吧?别墅住着,还孝顺照顾老妈。老周就是虚荣,还理直气壮。
为人父2022-02-11 03:28:06
这都是编剧为了制造戏剧冲突故意编的,没必要认真。强势的家长那时太多了,在家里并不讲理很常见。
为人父2022-02-11 03:28:26
以后得看看小说。
为人父2022-02-11 03:29:57
纺织工人可能不是八级技工制,这个我有点记不住了。我大舅是八级钳工,我记得他就挣一百多块,在那时算高工资了。
为人父2022-02-11 03:31:12
九十年代国企工人下岗后贫富分化最为严重。
为人父2022-02-11 03:32:01
不要太急着下结论,看完再说。:)
6degrees2022-02-11 03:33:53
现在比那个时候严重多了。
BeagleDog2022-02-11 03:45:54
我对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后来听说下岗工人很惨,但家里兄弟姐妹都上大学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出国了,
BeagleDog2022-02-11 03:47:28
周爹自己说,是8级瓦工。
valore2022-02-11 04:08:07
周爸爸讲话伤人,又要面子,和秉昆话赶话越来越激烈。多子女家庭孩子对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怨情义不甘心其实满真实。东北人似乎
valore2022-02-11 04:11:36
剧挺真实,而且加了暖色调,增添了人性。基本没有聚焦太恶的人。现实实际上更残酷,无趣,无情,不易。
为人父2022-02-11 04:44:06
建筑工人工资应该更高一些,毕竟劳动强度大。
为人父2022-02-11 04:47:34
你说的很对。我是地道东北人,剧中的所有角色我都觉得很熟悉,非常有东北味。
为人父2022-02-11 04:50:10
尤其是一家子都在一个厂的就更惨了。尤其是亏损企业的,老工人死了连骨灰盒都买不起。
鹰翔2022-02-11 05:26:19
深刻
Rising★2022-02-11 15:06:51
是父母对孩子都有点虚荣心,只是没想到扫街拜年伤到了秉昆自尊心
落英如雪2022-02-11 15:39:02
为了过审很多剧都在结尾时魔改,以突出和谐主旋律并上价值。这部戏太迫不及待了。
我的心情我做主2022-02-11 17:07:11
八几年买别墅是比较搞,但素,用那个百无用处的女婿的话说,秉昆是养口体,实实在在
我的心情我做主2022-02-11 17:09:20
我还是同意秉昆,老周就是有些虚荣势利。不过,穷怕苦怕的社会小人物,我能理解。就是
我的心情我做主2022-02-11 17:13:28
人物还是挺真实接地气的,能触到人的痛点,所以大家才有感而发。尤其是当今社会,父母
我的心情我做主2022-02-11 17:17:20
秉昆在家没被人尊重是积累起来的,他哥当着朋友面一脚踹他PG墩,跟他哥说理,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