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2022-09-08 23:37:52

其实我真没感觉《隐入尘烟》有什么艺术魅力,整部电影节奏缓慢,连演员的动作都像慢动作。配上人物木讷的表情,让人感觉特别冗长乏味。如果不是被炒作的这么厉害,我恐怕看个开头就会弃剧了。这种感觉和看《无依之地》很类似,都是坚持着看完的。也许拍的像纪录片就是这部电影的艺术特色。导演特意选了一个农民出演男一号,用意也是用其本色出演,使电影看着更像纪录片。拍的像纪录片的好处是,让人感觉很真实,但同时也失去了故事性和艺术魅力。

有铁和贵英属于中国农民阶层中最底层最落魄的人,和《无依之地》那些失败和落魄的人一样,属于最不受社会关注的人群。区别是前者选择了在黄土地上种庄稼,对每天有大馒头吃有土坯房住很知足;而后者为了独立和自由则放弃寄人篱下的生活,选择到处漂泊。这里面除了社会提供的选择不同之外,更多的是性格和文化所致。

这部电影能把镜头对准有铁和贵英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我是很欣赏的。另外,海清的表演很出色、很逼真,将患有残疾且长期受歧视的妇女麻木、自卑和逆来顺受的性格通过形体语言和眼神表达的很准确。那个农民本色演员也很好地诠释了角色,这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然而,想要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的更好是两码事。如果一个电影只在意表达的内容,而不注重艺术表现手法,则很难成为电影佳作。

《隐入尘烟》最主要的问题是戏剧冲突过于平淡,冲突的张力不够。有铁和贵英都是好人,也都是老实和自卑的人。俩人性格过于雷同没有反差导致俩人为主的戏缺乏戏剧冲突。俩人稍微不同的是,有铁身体很好,很能干,贵英则身体羸弱。电影里都是有铁照顾桂英,而桂英则成了弱者中的弱者,成为有铁实实在在的负担。这样的角色设计使电影故事特别乏味,也削弱了电影本应有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相对照的是瑞士电影《海蒂》,海蒂和爷爷都是内心善良的人,海蒂天真无邪,爷爷则性格暴躁孤癖。这构成了海蒂与爷爷两个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更为常见且各具特色。正是有了海蒂与爷爷的性格对比和矛盾冲突,才使得本来简单的故事变得好看了。而海蒂的天真善良被爷爷怪癖性格衬托的更加美好,海蒂自然质朴的性格也被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女孩衬托的更有活力,更让人赞美自然纯朴的人性。这种艺术手法,更好的塑造了人物,让善的力量更感染人。

另外,《隐入尘烟》的逻辑也很有问题。有铁的不幸到底是因为单纯的贫困还是因为社会原因呢?或者就是偶然事件造成的?给我的感觉,如果贵英不意外死亡,有铁的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因为农家自有农家乐。在基本温饱能满足的情况下,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谁能说住在豪宅里同床异梦的夫妻比住在土坯房里的恩爱夫妻更幸福?昆德拉在《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指出,人类之所以得不到幸福是因为人类对新鲜和变化的渴望超过了对重复的渴望,正是这种永不知足的贪念,让人类的内心无法安定,始终烦乱。所以,昆德拉说,只有狗没有离开伊甸园,因为狗对每天一个羊角面包从不厌倦。

我没看明白的是,最后有铁是跟他侄子去住了还是离家出走或者自杀了。如果是自杀或出走了,那放生驴子的情节还勉强说的过去。如果是跟他侄子去住了,那在逻辑上就说不通。除非有铁是佛教徒,否则一个农民没有可能不把驴子卖了,而是放生了。这种情调纯属城里小资的闭门造车,与真实生活太不相符了。也许编导是想在最后升华一下有铁的境界,渲染一下有铁的善良,但这种明显是硬贴上去的情节,让人感觉不伦不类,且缺乏生活逻辑。

如今中国社会的物资丰富程度和人民的收入水平都是毛时代无法想象的,可现在的人活得却比毛时代焦虑的多。媒体上每天都在宣传一夜暴富的神话,网红门一天赚的钱是辛辛苦苦劳作的农民几辈子都挣不到的,在这种巨大反差的刺激下,物资再发达,人们也难有幸福感。而有铁并不是那种喜欢攀比的人,他很知足,对城里的楼房也不羡慕。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农民思维,但这样的人其实更容易获得幸福。电影里有铁的不幸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故,似乎告诉观众,如果贵英不死,有铁就不会那么不幸。这使得《隐入尘烟》所表达的苦难和不幸缺少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部电影是以西北黄土地为背景的。黄土地现在成了中国苦难的象征,也是中国落后愚昧的缩影,电影里的黄土地上的农民还是像驴一样麻木不仁地活着,从这点来说,这部电影还没有跳出《河殇》思路。黄土地也像中国的一块伤疤,时不时会被人揭开,让沉浸在强国梦的中国人被疼醒,想起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还在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也有其社会意义。

《隐入尘烟》的背景年代不详,但似乎不经意间暴露出农村的一些问题。一个是农村土地的资本化,那个需要有铁给其输血的种地大户,就是资本的代表。欠农民地租,压低农产品价格这两点就说明下乡资本多是奸商思维,指望这些下乡资本带领农民致富是不可能的。今后,农村经济如何换代升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

第二是联产承包制的效率瓶颈问题。联产承包制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刺激了农业产出,改善了农民生活,但联产承包制释放出的生产力很快就进入瓶颈。现在那些富裕的农村很少是靠种地致富的,比如南街村,其实是靠搞工业富起来的。如果搞工业化,农民被组织起来,社会生活也基本城市化了。可一直搞农业生产的农村,很难突破收入瓶颈,会成为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水平垫底的阶层。有铁最后把自己全部粮食都买了,也不过换回几千元钱。这说明,农民要摆脱贫困,只靠种地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国家的工业化和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和反哺。

三是扶贫不接地气的问题。因为电影的年代背景不详,不知道电影里那个给农民在城里建房的政策是啥时候的事,是不是还在执行。这种不接地气的扶贫很搞笑,除非你让有铁农转非,在城里给他安排工作,或者允许有铁转卖住房致富,否则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另外,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得农民的社会生活原子化了,农村成了文化沙漠和精神洼地。这也是农村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sihuanian2022-09-08 23:50:44
我也觉得戏剧冲突有些平淡, 不如【盲井】【盲山】, 但是要知道这种平淡是一个流派, 以是枝裕和为代表的, 就是流水账般的
chufang2022-09-08 23:57:26
《无依之地》Nomadland 也是个例子。
为人父2022-09-08 23:58:02
不管什么形式和流派都要符合逻辑,符合艺术规律才好看,才吸引人。中国电影人往往在形式上赶时髦,却忽视了内容的逻辑性。
sihuanian2022-09-09 00:18:45
男主放生驴后自杀了, 比较符合逻辑。但是政治不正确, 无法过审, 就改了, 改得不是很丝滑。
CarriePanda2022-09-09 01:47:59
感觉太脆弱了。如果他老婆是意外身亡,至于去自杀吗?如果是被害,然后他去报仇自杀还可以理解。
cxyz2022-09-09 01:53:24
我很喜欢是枝裕和的电影 觉得这种电影
为人父2022-09-09 02:33:47
如果男主被设计成最后自杀了,那电影要表达什么呢?
凊荷2022-09-09 02:48:30
看来你还是没看懂电影
大兔子张三2022-09-09 02:57:24
我看过韩国电影《农情家园》虽然没有这部这么惨,也是在平淡中反应移民不易的
为人父2022-09-09 03:18:00
一部电影拍的特别难懂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思想,就是反映甘肃贫困地区的现实。我倒觉得说的有道理。
凊荷2022-09-09 03:34:11
这个电影和山河令一个道理
这个星球有点轴2022-09-09 03:45:18
精彩影评。老为看事情总是非常深刻。我没看电影,也看到说此片在炒作。不过从大家的描述看来,我觉得这两人似乎就是多余人,
这个星球有点轴2022-09-09 03:51:49
老版主,我记得你出了一部系列书讲述和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还是你说你读的系列?我看你的书单都头大,太多了:)
sihuanian2022-09-09 04:43:26
还是看红剧, 主旋律剧, 励志剧的思维。还有很多影片不是这样的。
为人父2022-09-09 13:29:27
是的,有铁和贵英就像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与这个社会是隔离的。他们都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为人父2022-09-09 13:30:38
我是经常讲中国农村的问题,因为我每次回国都和农民农村有交集。
为人父2022-09-09 14:13:49
观众到底是电影的被动受体还是电影艺术的主体呢?到底是电影创作是电影制作者自己d事,
sihuanian2022-09-09 21:28:55
什么样的都可以有,开放, 包容,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Respecturopinion2022-09-10 04:06:09
刚看完,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除了彼此,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这就是为什么贵英死后,有铁选择自杀。因为这世界上唯一关心他的人
Respecturopinion2022-09-10 04:09:11
这世界上唯一关心他的人走了。当你在这个世界上,不再被人需要, 生活就变得很没意义。
Respecturopinion2022-09-10 04:14:10
很奇怪这部片子竟然过审了。贫困的生活,人性的冷漠,政府的不作为。。。与主旋律相差甚远。
雪花自然2022-09-10 16:51:40
看不了这种电影,从评论和描述来看就是一部夸张极端的文艺片,把一切丑都集中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