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子里最近有一些research的讨论, 分享一下我娃的经历给大家做个参考。我娃做research起因很偶然,是正好看到一个对某教授的采访,教授谈了一些自己领域的科研成果(非CS),说还有海量数据需要处理,未来可能会有新发现。娃对那个领域很好奇,说处理数据我会呀,又是暑假(夏令营也改online了),有的是时间,于是查了教授的contact,写了封email说自己擅长coding,可以volunteer帮忙处理大量数据,还附上了自己的竞赛成绩。转天收到回信,写的很热情,问啥时能zoom详谈,娃当晚就和教授谈了,两天之后加入lab开始干活。娃主要是跟一个博士生一起做,根据他的思路来分析处理数据,娃的算法功底挺有帮助的,写出来的程序大大提高了效率,分析了大量数据之后有一些pattern开始出现,娃一有更新结果就发给大家,收到feedback后调整code继续做下一步处理,一直做到十月份项目才结束,最后娃写了一个technical report,详细解释了数据处理的算法和结果,教授对这个报告的评价是“extremely well written”,没想到写作能力在这派上用场了:)临近年底时收到博士生的email,说就这个项目写了一篇paper,娃被列为作者之一(后来发表了)。这个经历对升学有多大用说不清,但对娃是个很好的锻炼,尤其是communication skills,如何清楚的解释自己的观点,想法有分歧时如何处理,在team meeting时如何互动,怎么写professional email等等,长远来说这些skills比科研和paper本身更有价值。如果娃有兴趣,学校也提供做research的资源和渠道当然最好,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资源,自己联系或许也会有不错的结果,娃的一个好朋友也是特别喜欢coding,做过不少projects,自己联系教授也找到了research机会。据我有限的观察编程方面找非CS lab的research机会容易一些(相当于C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而CS lab一般不缺会编程的人所以可能不太需要外援。另外有没有paper多半是运气,不应该作为research的目的,能力的提升更重要,而且看到自己写的程序发挥实际作用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paper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