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17-11-05 22:25:26

她的画才气十足,连呼吸都是碧绿温润。一大早,罗寒蕾会早早进入画室,潜心研究她的作品。

罗寒蕾

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常乐镇,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该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5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蒋采苹工作室。2008年调往广州画院工作,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

技法讲解

第一次见到她的工笔画之后被画里的“时光”震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瞬间变成一张大网,网住了画里画外的她。

这种迷恋,曾让她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里,迸发出灵感,创造了一种独有的表现技法,她叫它——网。

她时常会用一张轮廓不规则的绢布状底纹,来当做主体人物的背景网。


罗寒蕾作品 等待

这是她一笔一线地勾画出来的,还曾经被外人误认为是拓印出来的高仿真肌理。


有人说她这样就是偏执狂,但对她而言,有这样的网,画里的人物才更像是生活在社交关系中,才是活的。

她在等待,等待一个结局,或许等待的过程就是结局。她在等待,等待是为了一段感情的成长,或许等待只为某人的匆匆一现。——引自罗寒蕾日志








罗寒蕾开始创作《金陵十二钗》,以《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为主题背景,一年多的创作时间里,每一天看到这幅画,“才觉得自己好像还活着。”


 
罗寒蕾 金陵十二钗 90X160cm 纸本 2012年 


湘云、黛玉

“十二钗”,十二位清净女儿的一颦一笑,让罗寒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仿若置身大观园,看时光为她们写下的哀怨情仇。那段时间,每一天进入画室,看到这张画,她都有种一辈子也画不完的感觉。

迎、探、惜三春  

元春
 

元春 

巧姐
 

凤姐  

李纨
 

秦可卿 妙玉

《红楼梦》是个厚重的主题,怎么样才能突出“十二钗”的人各有命,和她们对命运或屈服,或斗争,或懵懂,或无奈的复杂?

编织这张网,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在工笔画的创作中,“因果报应”轻易可见,勾勒、调色、染色,每一步都快不得、慌不得,不然一步的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对工笔画画家来说,慢,即是快。

 
 《金陵十二钗》进入最后的染色阶段,罗寒蕾选择从“十二钗”的中心——元春入手,可当元春的染色完成时,她绝望地哭了。

  工笔画最突出的特点便是造型的平面化,太立体反而失去了厚重淳朴的味道。而元春的面部太立体了,不是她想要的样子,可那张画纸已经不起再次的擦洗。

  这就像一场重病手术,如果不做手术,面临死亡,如果做手术,不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有几成。

 几番寻思之后,她用了一整晚的时间,下定决心,选择手术。在元春面部画错的地方用平头笔刷洗,

 然后用一个眉钳,把洗掉的毛毛拔掉,

最后再用圆润的石头,摁平它。

用很幼细的笔和很淡的颜色,慢慢将那个平面补回来,像织布一样。之后再用自己特制的喷管,在纸上喷上胶矾水,

补好的选址光洁平整,完好如初。重新显现的美人面孔,端庄、圣洁,几近无瑕。

 元春面部的修补完成那一刻,罗寒蕾面对着清晨穿透画室的阳光,长吁一口气,《金陵十二钗》又活了,看着眼前复活的这幅画,她竟忍不住泪如雨下,自己也似重生了一般。

罗寒蕾在女儿出生后,以最细腻的笔触,画下这个她与世界最亲密的联系

婴孩时颤动的睫毛《元元》纸本23cm


《星星有几颗》85X40cm 纸本 2013年


女儿懵懂张开的双手,看你一头的汗,脱掉衣服吧。有没有觉得,风吹过来凉凉的? 来,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四、五……


纯净的眼神


《我也来画》72X46cm纸本

《片段系列·花一朵》 61X65cm 2012年 纸本


娇嫩的一朵花,在即将完成时,花瓣被一道水迹折了。甜甜浅笑的小姑娘,被放在《片段系列》里,边缘有了烧过的痕迹。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无法预料......


 


 


 


 


《 家》2012年纸本 165X110cm


 


 


 


 

Bellemom2017-11-06 03:38:49
画得太好了!最佩服画工笔画的画家,得多有耐心啊
Tortoises2017-11-06 11:18:02
工笔其实不好画也好画。不好画是要细,细节处几乎要每笔都要看模特,好画是要画的都在哪,不用想。熟能生巧。
redwine2017-11-06 20:55:12
工笔画可以画的很漂亮,但是美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