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year2009-03-17 15:40:28
人们一提到外来物种,就会联想到破坏,而外来物种也的确是近代动物灭绝的首要原因,但是外来物种的具体危害则和物种、地点、时间都有关系,即可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能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也包括对农牧业的影响和对本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两大方面,而外来物种本身也可以作为资源来利用。所以有必要根据具体物种来谈及影响。
穴兔(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穴兔长期以来都是澳洲的头号外来动物,曾经是让澳洲非常头疼的问题。穴兔是于1859年(也可能是1858)年最初从英国引入到墨尔本附近的吉郎,随后逐渐遍布澳洲各地,只是在澳洲北部地区没有被占据。英国的穴兔本身也是引进的,穴兔的原产地是欧洲西南部,被驯化成家兔之后被带到世界各地,英国的引进时间大约是12世纪。穴兔对农牧业和自然环境都有巨大的影响。穴兔体形虽然小,但是食量很大,9只穴兔的食量就可以和一只绵羊相当,并且食性广泛。而穴兔的繁殖能力又极强,3-4个月就可以性成熟,平均一胎可以繁殖4-5个后代。从农牧业的角度来看,穴兔既可以和牲畜争夺草场,又可以糟踏庄稼。穴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穴兔可以吃光地表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也协助外来杂草的传播。穴兔会吃掉大量金合欢等本土植被中重要植物的种子,造成本土植物无法顺利更新。大量穴兔的选择性进食也会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穴兔也和本土小型草食动物存在竞争关系,兔袋狸和鼠袋鼠类分布范围的缩减或者消失很可能就和穴兔的竞争相关,因为其衰落恰好发生在穴兔入侵之后。不过在穴兔导致一些本土小型动物衰落之后,代替它们成为了肉食动物比如一些猛禽的重要食物,穴兔可能也是抑制野兔兴盛的重要因素,从这点来说,倒也具有一些正面的影响。控制穴兔的主要手段是有针对性的疾病,这种疾病手段效果很好而不伤害其它动物,甚至不能伤害到穴兔的近亲野兔。1950年粘液瘤病的使用是第一次对穴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来穴兔产生了一定抗病性而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人们又陆陆续续找到了一些新的有效疾病,现在穴兔仍然是数量比较多,还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已经远不及1950年之前那样的灾难性规模了。天敌物种也被用于控制穴兔的数量,不过效果远不如疾病控制显著,不足以对穴兔的控制产生决定性影响。穴兔可以作为肉用或者提供毛皮,捕杀的穴兔可以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等地。
野兔Legus capensis
野兔也是从英国引入的,最初在1837年被带到澳洲,不过当时的引入并不成功,1862年的引入才让野兔得以在澳洲扎根。在野兔刚立足后不久曾经有过大爆发,改变了植物的组成,破坏植物的种子。但是随后因为穴兔、袋鼠、家畜等的竞争关系以及后来引入的狐狸等的捕食,使其数量减少。现在野兔主要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地区,密度并不高,一般造成的危害不大,只是偶然性会产生一些危害。野兔不太需要控制,不过一旦需要控制时却并不容易控制,野兔不受粘液瘤病的影响,也几乎难以用毒饵来清除,有效的方法主要就是射杀。野兔的数量现在不是很多,对其的利用也是小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