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公爵2011-05-07 07:35:53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寻找外交平衡只是表面的,澳大利亚从骨子里是个亲美国家,中国的经济吸引力不可能让澳大利亚转为亲华。他认为中国可能是“史上最孤独的崛起大国”。

他大概没说错,中国的经济能力转化成政治魅力是相当漫长的过程,甚至中国当前的经济能力也仍处于积累阶段。中国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显然缺少亲密的朋友。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西方,不仅美国,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不认同中国“走自己的路”,在针对中国的人权指责中,他们众口一词。中国周边国家对华经济交往密切,并普遍受益,但“中国威胁论”在不少国家都有,他们愿意拉美国来“平衡”中国,这一切对喜欢和谐和热络的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开心的事。

然而这一切我们能改变吗?如果我们要变成西方舆论场上受欢迎的国家,我们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我们的国力、特别是军力不会让美国及欧洲大国感到不安。二是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完全从属西方,成为西方文化忠实的学生。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不仅应维护西方的眼前利益,还应确保在未来不对西方主导世界构成任何挑战。而我们发展太快,像是要动西方的“奶酪”。

日本二战后的崛起就符合上述条件,日本人口不太多,在美军占领之下,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西方的掌心。中国完全是另一回事,甚至跟当年的苏联都不一样,中国成为第一个有可能在经济总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德国有媒体评论说,那将是“扣人心弦的世界历史转折”。

处在这样的位置上,中国不应指望听到多少掌声,我们更有可能听到的大概是喝倒彩。由于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在内,世界多数国家都习惯了既有的国际秩序,中国会给世界权力结构带来什么变化,很多国家都会当成“风险”去看。他们的担心中国用嘴去劝是消除不了的。

中国如果想继续发展壮大,就要有坚强的民族意志,承受一定的孤独。不气馁,也不怨天尤人,把很多国家对中国“耍两面派”看成是正常的。这个局面不会是永恒的,我们可以做些工作,尤其是当中国崛起给很多国家带来的利益大到不可取代时,情况会发生变化。但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不能期待别人会真心 “亲华”。

西方的不友好,会增加中国内部思想分裂的压力,而西方又很愿意促成它。由此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外部亦真亦假的“对华包围”更具挑战性。西方对中国的做法,很像是“意识形态制裁”,从中国思想界的现状看,它并非毫无效果。

一流大国的出现,通常都经历了痛苦的堆积,中国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近了这样的位置。中国人只是想摆脱贫穷,没想到这和“做世界大国”意外绑在了一起,但我们有退路吗?我们做没有独立意识形态的“亚西方”现实吗?

努力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承受自己应当承受的,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不患得患失,历史在给中华民族机会,但它对我们胸襟的要求非常高。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历史在给中华民族机会但它对我们胸襟的要求非常高
  • 搬家
  • 过年
  • 人生有几个十年
  • 【转贴】去国十年 . 不忍归(悲文,慎入)
  • 天外飞砖2011-05-07 08:29:59
    ……
    西双版纳2011-05-07 09:11:23
    我早说过:其实中国早应该世界第一了。只是运气实在太背了。。。。
    禅城小子2011-05-07 10:56:14
    两年来第一贴
    禅城小子2011-05-07 11:03:11
    刚才听电台说
    天外飞砖2011-05-07 14:13:20
    古代确实州就是大城市的意思。比如燕云十四州,幽州,凉州等等。
    2011-05-08 02:22:06
    好文章!!
    kookaburra2011-05-08 06:25:38
    这位是英语媒体上最唱衰中国的,到了汉语媒体,一口一个我们。。。
    天外飞砖2011-05-09 01:15:39
    外蒙古那块不归我们了……
    lalala_02011-05-09 10:39:11
    其实东北原来不是中国的,是后来满清带来的,内蒙是元蒙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