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君羊2016-06-13 06:29:20

周六早上买了菜,看完邻居房子的拍卖,便在文学城里逛,不期翻到二十几张的颐和园风景。我的心一下子抽紧,继而被填得满满的,满满的都是对那个园子的回忆。

有关颐和园最早的印象是画廊。父亲的朋友程阿姨是北京人,带我去颐和园玩,一路几曲长廊一路讲三国水浒。五六岁的我听了个糊里糊涂,只觉得累,长廊好长,走起来没完没了的。好不容易到了石舫喝着汽水兴致才高起来。

后来到北京上学,谈恋爱了,便在每个公园压马路。颐和园离老公近离我姑家也近是我们的首选。有次在后山呆过了头还被戴着红袖箍的联防查着。多亏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批评两句后就放我们出去了。好像那次还摘了昆明湖边桑树的桑葚儿吃,乐不思蜀犯的错。

再后来是我在国旅总社做导游带英语团游览。北京三天的行程颐和园占大半天。一般是正(东)门进北宫门出,游览仁寿殿,万寿山,石舫,苏州街。也有正门进如意门出的,看完前殿,在湖边远望几眼万寿山,和铜牛照张相就走。东门进东门出最笨。得细看玉澜堂,乐寿堂,佛香阁,单排云殿和长廊就得讲半天。不能参观所有景点大老美不干小费就少,转齐了景点压缩了购物,司机又不高兴。一年里冬季的颐和园最美,人少,湖上的冷风拂面有一股叫人说不出的痛快。当然,仁寿殿后面早春的嫩柳也赞,堪比江南。

我最后一次去想必是出国前的96年初。那次带一个30多人的美国奖励旅游,团费很高。有警车开道,有中央乐团的民乐在听鹂馆包场演出。有在石舫上特设的自助餐,在大戏楼大家着旗装照团体像。我们还包了闭园后的两个小时以便夜游昆明湖,放了花?“今日看图怀旧隐,石田茅屋几时还”年少的我不懂欣赏风景,只忙着挣小费,顾不上看那月光下的微澜。而今这昆明湖水借着文学城径自荡漾起来。真想,好好一下描述我的颐和园。可是手里这支笔是多么的无力,纵有万般感慨如水龙头一拧而开,却像是无桶蓄水,任它汪洋的情感一泻千里只湿了地上的一片,留不下来些什么。

说到这儿真嫉妒那位会照相的朋友。

我该更经常地进城,认真学努力写才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