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某个民族爱钱不爱钱不是一个价值的判断,而是一个事实的判断;也就是说不谈论爱钱本身对不对,而是仅比较一下各个民族爱钱的程度。
这个星球上恐怕并不存在不爱钱的民族,但各民族爱钱的方式很不相同。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的文化这样,把“恭喜发财”当成喜庆节日中最吉利、最讨人欢心的祝词?!又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民族这样,把“财神爷”奉作家家户户最敬畏最令人迷信的神明?!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财神,不仅只有一路,而且要五路,即所谓“五路财神”。传统国人一生最讲究的是“福”、“禄”、“寿”三星高照,象征金钱财富的“禄”就是其中最明亮的一星。传统国人最喜欢的年画也不例外地与钱财连在一起,像什么“招财进宝”、“发家利市”、“金山银山”等等。
再没有比我们的文化更不像她自己的了。这个文化最不爱钱,又最爱钱。她的价值观中既对金钱无比蔑视,又对其万分垂羡。她哺育的圣贤或“君子”擅长将金钱涂上一层真真假假的伦理光彩,而她同样喂养的“小人”或唯利之徒却用自己贪欲的油污再次抹去那层光彩。我们的民族即使不是唯一最爱钱的民族,也是最爱钱的民族之一。“钱”的观念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微观层面。
自古以来,芸芸众生大都是拜金主义者,人们信仰宗教,与其说是精神需要,不如说是更多更高的物质追求,即:既要今生的享受,又要来世的富贵。要不然,家家户户死了人,紧忙着烧纸钱、纸房子、纸车马干什么?!当下,竟有人烧起了“美元”、“洋楼”与“奔驰”。豪门权贵人家还要用金银财宝各种财富作为陪葬品,以致陵墓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研究历史文化的不尽源泉,甚至“盗墓”也成为经久不衰的地下行业。我们文化中有关金钱万能的格言或俗话也比比皆是,如“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官提鞋”、“有钱能消万重灾”、“有钱能通诸神灵”等等。“笑贫不笑娼”即中国千百年来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对于我们华人来说,数字藏匿着命运的玄机,当然也就可以预卜财运,西方人将之称为Numerology。例如:在粤语中,“8”与“发财”的“发”近乎谐音,自然就成了世人的最爱,也因此,带有“8”的一切号码如车牌、门牌、路牌、证卡号、电话号等都成了抢手货。在房地产业,对华人顾客,带“8”、“88”、“888”、“8888”,尤其带有更多位数“8”的门牌号,不但好卖,而且可卖高得多的价钱。据报载,有一次,某地拍卖手机号码“8888”,人们竟相叫价,结果此号码以天文数字被一“大款”个体户抢到。就连美国最大的电话公司AT&T也为迎合华人的心理,在免费线路号码“800”满载之后,又开了“888”线路,为此,AT&T大广告的背景就是财神爷加“888”。AT&T公司的这一招果真灵,勾得华人同胞趋之若鹜。试想,倘若一个华人开着“8888”牌号的名车、住着“8888”牌号的豪宅、打着“8888”号码的手机,那滋味就定是跟当了皇帝老儿或上了天堂差不多了。
一位熟人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一个同事的侄女,嫁给了一个新加坡的富商。她侄女的车牌号尾数就是8888,结果你猜怎么着?连警察特别关照,有时遇有堵车,还有警车帮着开路。这事虽不大,但却同样反映了中国人拜金主义之渗透。所以,'拜金'这个词很形象,甚至透过字面,都好像看到拜金者一副对金钱崇拜之极时的奴态。”
虽然,钱并不等于资本,也并不一定从资本中获得。但追逐钱的强烈动机,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转化为资本运转中对利润的追求。华人是一个具有经商本能的族裔,脉管里流动着渴望赚钱的热血。有一个笑话说,多年前在印尼,华人和当地人互相认为对方很愚蠢。大中午,华人顶着烈日搬货,当地人却在树阴下歇息。华人想,这些人真傻,这么好的机会不赚钱却睡懒觉;当地人则笑这些华人真笨,这么糟的时候不躲避却拼老命。正是这种拼老命赚钱的干劲儿加上转得快的脑筋,使华人不仅在印尼,而且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至少掌握了60%~70%的经济命脉。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华人取财的“道”是什么呢?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华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能打进主流经济圈子,而只能在一些落后的国家称雄呢?经过观察,人们发现,华人的经济行为的特征,通俗点儿讲,就是致富的手段,至少在其初期阶段,主要有三个要素:首先是利用原始资本积累的经济手段,即野蛮落后的剥削方式,如极便宜的劳动力、恶劣的劳动环境、陈旧和不安全的技术设备、劳保福利的无保障、劳动时间的冗长、不合理的工资制度等等,这在落后国家是普遍的,而在发达国家却早已过时;其次是利用社会的非制度化,即人治为主或不完善的法制,如各级政府的擅权腐败、各种法规税制不严、社会秩序混乱不堪、非法性的投机冒险、赚取利润的非经济手段等等;再次是利用投资经营的短期行为,即单纯追求利润的急功近利,如不讲信誉、不讲道德诉求、不讲社会责任感、不讲回馈社会等等。
华人最追求“富贵”,但很多人往往即便富了也富而不贵,甚至为富不仁。由于暴富显富,而又不回馈社会,往往遭到忌恨,使自己与当地民众陷于对立的状态。
菲律宾马尼拉的华人有个“忠义山庄”,里面盖满豪宅,平时全都大门紧锁,只有清明时节,方见人影。原来,这些建筑是当地华人富家专为死者而建的灵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数百万的当地穷人,却还居住在破木棚里。一位当地华人首富为其女办婚事,一次就花费数百万美元,而许多当地穷人却结不起婚。有人很早就预言,华人会遇到社会的反弹。果不其然,绑架勒赎华人成了菲律宾的热门生意,甚至连军警也与绑匪相勾结而介入其中。据1996年3月17日《纽约时报》马尼拉报导,三年来,共有665人遭绑架,其中多数为华人,有31人被撕票,受害人支付的赎金超过1100多万。其实,受害人和赎金远不止上述统计,因为许多人因怕官匪勾结,而往往私下了结。此种状况愈演愈烈,以致不少人先存够赎金以防万一。更有甚者,就连一名台湾驻菲办事处的黄姓情报官员的儿子也曾遭到绑架,后经讨价还价后以100万菲元赎回。近20年后的今天,这种绑架热愈甚。
多年来,印尼的排华运动也主要基于这个原因。尽管华人豪富们也许与当地军方关系颇密,但怎奈当地广大民众之间的积怨却非常之深,以致遇到偶然事件,就可能以或大或小的规模爆发。
除了两岸三地之外,笔者还去过世界上不少“唐人街”一类的华人社区,几乎无一例外,身立其境地感受到上述华人经济行为的文化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