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15-07-05 04:21:59

志愿军武器的供应

第一批入朝志愿军部队的装备水平

众所周知,旧中国没有自己完整的军工体系,我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靠战场缴获为主。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这给部队后勤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扎在中原地区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的13兵团3个军被迅速调往东北,编入东北边防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糟糕局面。原拟集体转业的42军也被迅速调到中朝边境,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

东北全力以赴保障边防军的需要。为边防军部队补充了步枪2000枝,轻机枪540挺,重机枪76挺,60毫米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92步兵炮55门;总后勤部为边防军调拨补充重机枪28挺,82毫米迫击炮71门、山炮17门。为增强边防军的反坦克力量,总后勤部给边防军拔发了2000枚反坦克地雷,东北为部队订制了2000个燃烧瓶。

在中央军委的统一组织下,总后勤部、东北、中南和边防军为加强部队的装备,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想尽了一切办法,尽了最大的努力,使部队的装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即便如此,东北边防军仍然无法统一武器制式,只能在现有条件下以连、营为单位将同型号武器装备调剂,尽量集中使用。

据第13兵团估计,边防军与美军相比,就火力而言,团以下部队除了没有坦克之外,其他火力与同建制美军部队差距不是太大。但师以上部队的火力则有悬殊差距。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有效的反坦克和防空兵器,已经确定列编的师属战防炮营和军属高炮营,均因缺乏武器而没有正式组建,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工业落后、经济困难,无法满足部队对装备的要求。

从当时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编制装备来看,38军、39军、40军的武器配备远远超出了国内其他部队。其中又以39军为最强,号称美械装备。

根据1950年9月的部队战斗实力统计,39军共装备38式步枪7320支,79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408支,美制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6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17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55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260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2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山炮12门。

由此可见,39军虽然被称为美械装备,但实际上仍然大量装备了各种杂械,尤其是步枪仍以日械为主。所谓美械,只不过是较多地装备了一些美式冲锋枪、轻重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而已。39军的装备水平是平均每连步枪120支,冲锋枪36支,轻机枪9挺,60毫米迫击炮3门;每营重机枪6挺,81、82毫米迫击炮3门;每团92式步兵炮4门,重迫击炮3门;军属炮兵营辖3个山炮营(每营12门),1个火箭炮连。

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50军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来不及补充调整,部队的装备水平很差。据战前统计,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565支,79步枪6111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458支,美式卡宾枪716支,美式冲锋枪1575支,捷克式轻机枪821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20挺,马克沁重机枪125挺,92式重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230门,81毫米迫击炮4门,82毫米迫击炮5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4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4门,美制75山炮16门,日式3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

和39军相比,50军装备的步枪以国械为主,冲锋枪数量明显减少,近战火力不足。营以下火力与39军相差不大,但炮兵的数量、质量差距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是部队实力统计。而这些装备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许多急需修理。许多枪炮使用过度,口径"过老",实际性能较理论值有所下降。

为保证边防军的武器装备维修工作顺利进行,东北人民政府决定部分工厂停止正常生产任务,全力抢修边防军送厂维修的武器。据统计,仅东北所属第51、第54兵工厂,即抢修步枪358支,轻重机枪71挺,各种火炮494门。此外,边防军各部队所属的军械修理所也昼夜加班维修武器。到1950年9月底.边防军的武器装备维修工作基本结束。

抗美援朝运动战期间志愿军武器的损耗

志愿军部队入朝参战后,经过五次战役的浴血苦战,终于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但此时志愿军各部队经过八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装备损耗极大,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据统计,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平均每月武器损耗率如下:步枪12%,冲锋枪21%,轻机枪24.3%,重机枪17.1%,60毫米迫击炮19.2%,火箭筒15.3%,轻迫击炮15%,山炮30%,高射机枪30%。例如:

第一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7701支,损失570支;冲锋枪原有2935支,损失334支;轻机枪原有1001挺,损失65挺,重机枪原有163挺,损失8挺;火箭筒原有60具,损失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78门,损失21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108门,损失2门。

第二次战役:20军步枪原有13285支,损耗1822支;冲锋枪原有3227支,损耗474支;轻机枪原有1021挺,损耗150挺;重机枪原有152挺,损耗22挺;火箭筒原有47具,损耗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29门,损耗36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2门,损耗12门。

第三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6915支,损耗179支;冲锋枪原有2315支,损耗95支;轻机枪原有798挺,损耗36挺;重机枪原有151挺,损耗3挺;火箭筒原有52具,损耗1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03门,损耗2门。

第四次战役:38军原有步枪4376支,损耗316支;冲锋枪原有1333支,损耗312支;轻机枪原有600挺,损耗250挺;重机枪原有135挺,损耗35挺;火箭筒原有41具,损耗12具;60毫米迫击炮125门,损耗47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69门,损耗12门;山炮原有30门,损耗5门。

第五次战役:63军步枪原有7643支,损耗645支;冲锋枪原有2716支,损耗308支;轻机枪原有605挺,损耗59挺;重机枪原有160挺,损耗12挺; 60毫米迫击炮257门,损耗11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1门,损耗3门;山炮原有36门,损耗8门。

第五次战役:65军步枪原有7484支,损耗481支;冲锋枪原有2701支,损耗316支;轻机枪原有610挺,损耗96挺;重机枪原有155挺,损耗18挺; 60毫米迫击炮原有248门,损耗36门;高射机枪原有91挺,损耗14挺;山炮原有27门,损耗3门。

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轻机枪各22%,重机枪56%,60毫米迫击炮24%,82毫米迫击炮21%,野炮41%,榴弹炮50%,高射炮75%。

64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24%,冲锋枪36%,轻重机枪各44%,60毫米迫击炮62%,82毫米迫击炮32%。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前,39军统计全军实力,仅装备38式步枪2460支,79步枪10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063支,美制冲锋枪1843支,美制卡宾枪1658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挺,捷克式轻机枪599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70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42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45挺, 60毫米迫击炮183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3门,120毫米迫击炮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6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50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2门,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具,日制92式步兵炮27门,日制41式山炮8门,日制94式山炮10门,美制75毫米山炮10门。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次战役期间,39军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武器补充(如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而且还大量利用了战场缴获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例如部队缴获了大批美式卡宾枪、60毫米火箭筒、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与出国前相比,武器装备损耗明显,尤其是步枪净损失6千余支,装备实力大减。

50军由于前三次战役的恶仗、硬仗并不多,所以部队装备损耗程度比39军低。四次战役前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424支,79式步枪465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96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261支,美式卡宾枪891支,美式冲锋枪1388支,捷克式轻机枪64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33挺,马克沁重机枪104挺, 60毫米迫击炮168门, 82毫米迫击炮40门,100毫米迫击炮6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7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6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9门,美制75山炮14门。

虽然50军的装备损耗程度较39军为低,但因为该军在运动战前三次战役中战果小,缴获少,尤其没有像39军那样得到大批美式反坦克火箭筒的补充,这使得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中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节节阻击联合国军反扑,为后续部队的入朝参战争取时间。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用简陋的武器阻击敌人陆空联合进攻,涌现出无数英雄群体,使敌人付出惨重代价,但每天进展平均不足一千米。

阻击战的特点是武器弹药消耗多,缴获少,我志愿军部队克服天寒地冻,后勤供应不足,身心疲惫等困难,在朝鲜的冻天雪地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顽强地阻击联合国军的反扑,逐渐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为此,我志愿军也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截止到1951年5月25日,按国防师编制计算,仅第50军就缺短枪58.6%,冲锋枪48.9%,轻机枪33.3%,重机枪39.5%,60毫米迫击炮44.4%,82毫米迫击炮45.7%,重迫击炮33.3%,山炮100%。第42军除补充了一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外,按国防军编制仍缺轻机枪33.3%,重机枪33.3%,60毫米迫击炮61.5%,82毫米迫击炮81.48%。第38军缺82毫米迫击炮81.48%,山炮38.9%。

武器损失如此之大,除了战争激烈残酷以外,前线部队在管理和观念上的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武器装备的无谓损失。运动战期间,我军缴获的主要是轻武器,重武器经常被敌机炸毁。由于后勤前送弹药困难,前方部队对后勤是否能及时足量供应弹药普遍信心不足,本单位缴获的弹药往往则截留自用,不往上报。缴获了敌人轻武器则在战场上随时换装,随时使用,因携行能力有限,换装后自己原有的枪往往就扔掉了,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浪费。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高造成的。

对后续入朝志愿军部队改装苏式武器

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虽能自制部分武器弹药,但无力全部承担志愿军的武器弹药供应。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同时也为了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中央军委决定从苏联进口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志愿军部队。鉴于朝鲜战况激烈,志愿军入朝参战仅半年就由后方补充了47000余支步枪;37毫米高炮部队入朝仅三个月即损失了近10%的装备。为了保证后续供给,中央军委决定在进口的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中,拿出36个师的装备成建制地改装部队,其余9个师的步兵轻武器用以补充各部队在1951年第2、3、4季度的作战损失。

1951年3月, 志愿军19兵团在华北地区完成换装苏式轻武器,到达东北后,又补充了苏式高射机枪270挺。志愿军20兵团由东北负责换装8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共计步枪31944支,冲锋枪5856支,轻机枪1608挺,重机枪43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41挺。

在成建制换装的同时,给朝鲜境内的第9兵团补充步枪11979支,冲锋枪2196支(不含26军);补充13兵团苏式步枪15972支,冲锋枪2928支。改装的苏式轻武器都配有2个基数的弹药。

除了苏式轻武器,还给志愿军一线部队补充了各种型号枪械7576支,炮142门,给二线部队补充了各种枪6701支,炮23门。

由于改装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千头万绪,后勤部门在下发武器时发生了一些错漏。如4月份发给50军的82毫米迫击炮因无法使用而被退回;发给38军的60毫米迫击炮发现有沙眼;发给42军的60毫米迫击炮炮足坏了,炮身与炮盘不相匹配,无法使用。发给19兵团的92步兵炮缺少桡棍,冲锋枪、步骑枪普遍缺少通条。

为保证已经改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第二批、第三批入朝参战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总后勤部专门致电前方,要求各部队入朝后尽可能不要用缴获的武器装备随便调换苏式装备,而应将缴获的武器交后方修理备用。若万不得已而使用缴获武器时,也必须在部队整训时重新调整。

通过紧急进口一批苏式武器装备志愿军。至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尤其是炮兵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止到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机动炮兵部队共装备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4门,日制4式150毫米榴弹炮15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2门,日制91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日制90式野炮9门,日制38式野炮2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3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36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共装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3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165门,98式高射机关炮7门,苏罗通高射机关炮6门,美制40毫米高射炮6门,7.92毫米高射机枪310挺,89式高射机枪240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1560挺。

志愿军各步兵部队(包括20、26、27、39、40、63、64、65军,不包括12、15、60、38、42军)共装备有60毫米迫击炮1895门,81毫米迫击炮165门,82毫米迫击炮48门,100毫米迫击炮10门,105毫米迫击炮2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80门,120毫米迫击炮25门,125毫米迫击炮12门,化学迫击炮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265具,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128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0门,75毫米无后座力炮19门,苏制37毫米战防炮3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5门,日制37毫米战防炮18门,苏制45毫米战防炮4门,98式高射机关炮2门,日式75毫米高射炮1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71门,苏制20毫米机关炮4门,92式步兵炮155门,美制75毫米山炮71门,13式山炮15门,晋造36式山炮63门,日制41式山炮83门,日制94式山炮50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9门,日制38式野炮113门。

平均计算,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参战步兵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水平恢复到了出国参战前的最高水平。各部队的炮兵火力,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装备的美制75毫米榴弹炮。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至1951年年底的志愿军武器补充

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敌我双方都转入防御。此时志愿军全军统计共有81、82毫米迫击炮1506门,重迫击炮223门,各式山炮479门,日式野炮297门,苏制76.2毫米野炮272门,57毫米战防炮95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230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99门,85毫米高炮72门,37毫米高炮461门,T34型坦克88辆,IS2型坦克30辆,喀秋莎火箭炮71门。

1951年夏秋两季,志愿军连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起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

截止到1951年9月底,志愿军全部武器保有量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2088挺,日式13.2毫米高射机枪15挺,60毫米迫击炮3333门,81毫米迫击炮237门,82毫米迫击炮1244门,100毫米迫击炮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09门,120毫米迫击炮34门,苏制107毫米迫击炮56门,加拿大制57毫米战防炮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72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249门,90毫米火箭筒395具,美制60毫米火箭筒310具,苏制37毫米高炮643门,德制37毫米高炮3门,美制40毫米高炮6门,苏制85毫米高炮72门,92式步兵炮122门,日制41式山炮140门,日制94式山炮156门,美制75毫米山炮129门,日制38式野炮120门,日制90式野炮49门,苏制76.2毫米野炮260门,37改75榴炮9门,日式105毫米榴弹炮58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150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94门,日式150毫米榴弹炮23门,苏制15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3门,日制92式加农炮8门,喀秋莎火箭炮69门。

在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战斗中,仅10月份,我志愿军一线7个参战军就损耗步骑枪5059支,短枪258支,冲锋枪2846支,轻机枪723挺,重机枪199挺,高射机枪30挺,60毫米迫击炮248门,轻迫击炮117门,重迫击炮3门,火箭筒40具,无后座力炮75门,高射机关炮19门,92步兵炮24门,山炮8门,野炮9门,榴弹炮3门。

其中志愿军20兵团损失各种武器均在10%以上,最多者达32%。特别是67军在19天的阻击战中,即损失冲锋枪57%,轻机枪61%,60毫米迫击炮64%。

在损耗巨大的同时,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缴获却极少。20兵团在10月份只缴获步枪125支,冲锋枪3支,轻重机枪43挺,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各1门。因此,在朝鲜战场上根本无法像国内战争那样"以战养战","补给主要来自前线",只能依靠后方补给。朝鲜战争让我军第一次认识到后勤保障在现代化战争中的极端重要性。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国家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物资保障志愿军的供应。全国人民也掀起了捐献武器装备,积极支援前线的热潮。

截止到1951年底,自志愿军入朝以来,以进口的四种轻武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共改装了35个师。另外给各部队补充了各种**9000余支,步骑枪64000余支,冲锋枪30030余支,轻机枪4400余挺,重机枪1900余挺,高射机枪100余挺,迫击炮3100余门,火箭筒2900余具,无后座力炮800余门。

截止到1951年底,志愿军全军共有60毫米迫击炮4552门,82毫米迫击炮1719门,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28门,苏制107毫米迫击炮57门,120毫米迫击炮30门,90毫米火箭筒3122具,喀秋莎火箭炮72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824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53门,日制41山炮154门,日制94山炮148门,美制75毫米山炮137门,日制38式野炮119门,日制90式野炮38门,苏制76.2毫米野炮297门,日式105毫米榴弹炮1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93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249门,苏制15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2门,日制92式加农炮4门,T34型坦克114辆,IS2坦克24辆,SU122自行火炮16门,12.7毫米高射机枪2382挺,苏制37毫米高炮956门,苏制76.2毫米高炮60门,85毫米高炮120门。

中国人民志愿军火箭炮部队进行齐射。

1952年至战争结束时志愿军武器装备的调拨补充

战争进入1952年,日益呈现战争长期化的趋势。为着眼于长远,我军除了继续向苏联订购武器装备,也开始组织国内兵工厂自制一些战场上急需的武器装备补充前线,如51式**、50式冲锋枪、51式90毫米火箭筒、仿美57毫米无后座力炮、仿美75毫米无后座力炮、82毫米迫击炮等。在自制与进口双管齐下的同时,我军也在国内各大清点库存,将一些性能尚好,有弹药保障的旧杂式武器装备送往朝鲜,作为志愿军武器损耗的补充。因此直到战争结束,虽然志愿军部队普遍换装了进口的苏式武器,但部队中仍有大量旧杂式武器。

1952年6月27日,总参谋部决定从东北库存中为志愿军调拨51式手枪11400支,51式90毫米火箭筒214具,57毫米无后座力炮33门。由华北库存中调拨新品捷克式轻机枪356挺,新品马克沁79重机枪98挺。由中南、华东从编余武器中各自选质量好的7.92毫米口径各式步枪8000支,共16000支补充朝鲜前线。由华北库存中调拨日制41式、94式,晋造36式山炮共计40门装备志愿军。

1952年9月24日,为了加强志愿军步兵部队的火力,总参谋部规定在朝鲜的志愿军16个军,每个步枪班增配冲锋枪3支,每个步兵连增配轻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1门,机炮连增配82毫米迫击炮1门。团属重迫击炮连因为无力进口也无库存,国内生产尚不能满足需要,暂以82毫米迫击炮6门代替。

按以上4种火器的增配计算:冲锋枪每一步枪班增加3支,16个军共增加34976支,除了库存有21316支外,尚缺13660支。轻机枪每连增编至9挺,16个军应有14480挺,除现有11287挺外,尚缺3193挺,60毫米迫击炮每连增编至3门,16个军应有4032门,除现有3641门外,尚缺391门,82毫米迫击炮每机炮连增1门(共4门),16个军共增加432门。所缺编的武器装备从华北调拨7.92轻机枪693挺,60毫米迫击炮240门,82毫米迫击炮380门(尚差52门,由后续生产解决);从西南调拨79轻机枪500挺,60毫米炮100门。从中南调拨79轻机枪2000挺;从东北调拨50式冲锋枪13660支,60毫米迫击炮51门。

为了节约运力,志愿军决定从即将回国的20军、27军、42军的装备中抽调部分上述四种武器,作为其他部队战损的补充来源。

在1952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秋季战术反击中,各型火炮已经成了战斗中的火力支柱,仅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志愿军共计损毁各型火炮240门(其中60毫米迫击炮87门,82毫米迫击炮51门,107毫米迫击炮1门,120毫米迫击炮1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28门,51式90M火箭筒16具,各型山炮16门,苏制76.2毫米野炮5门,日制38式野炮1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9门,苏制37毫米高炮5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15门,喀秋莎火箭炮1门)。被击伤火炮共计122门(60毫米迫击炮10门、82毫米迫击炮14门,107毫米化学迫击炮2门,无后座力炮4门,火箭筒13具,日制山炮9门,美制75毫米山炮1门,日制38式野炮3门,苏制76.2毫米野炮4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8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10门,美制155毫米榴弹炮1门,日制150毫米榴弹炮1门,苏制152毫米榴弹炮1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12门,卡秋莎火箭炮6门,坦克5辆,苏制37毫米高炮12门,苏制85毫米高炮5门)。

1952年全年共向朝鲜境内补充各型枪支163,772支,其中步骑枪24686支,手枪33,148支,冲锋枪104002支,轻重机枪1833挺,高射机枪53挺。各种火炮3427门(迫击炮846门,信号筒400个,90毫米火箭筒1315门,步兵炮160门,无后座力炮647门,山炮27门,野炮16门,榴弹炮16门)。

1952年全年武器损耗相当严重,除部分武器系超龄所致外,其中因使用保管不良,爱护重视程度不够和可以避免的人为损失为数甚大。从1952年全年损耗来看,各种枪损坏52234支,占同期总数的9.8%,火炮1591门,占同期总数的10%以上(尚不包括能修复者),约值人民币1500亿元(旧币)。1953年1至4月虽无大规模战斗,但损坏现象仍很严重,共损坏各种枪7916支,火炮389门。其中人为的损失各种枪584支,占7.3%,火炮64门,占18%(尚不包括能修复者),约值人民币26亿元(旧币)。60军、24军三个单位火炮膛炸23门,占人为损失的36%,65军仓库失火损失各种枪333支,火炮10门(价值人民币8亿6千万元)。

根据从1952年6月至1953年6月的统计资料,志愿军武器补充根据国内补充武器情况,按照先部队后机关,先前方后后方,先作战部队后休整部队,并适当照顾主要方向的作战军的分配原则分发。在这一年中共补充部队51式手枪58135支,50式冲锋枪95652支,步骑枪20130支,轻机枪5732挺,重机枪465挺,高射机枪81挺,60毫米迫击炮1392门,82毫米迫击炮1539门,重迫击炮6门,无后座力炮1907门,火箭筒1276具,山炮133门,野炮55门,榴弹炮55门。

经此补充调整后,志愿军步兵部队之轻重机枪、冲锋枪、**,口径大体一致(轻重机枪以7.92与苏制7.62口径为主)。除手枪外,冲锋枪、轻重机枪还有部分库存。

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志愿军司令部规定前方部队换下的杂色堪用武器,凡有部分弹源者,一律装备后方部队。后方已有之杂色武器也暂不作调整,在一年中由前方部队交回之杂色武器中,装备后方部队短枪1646支,冲锋枪3886支,卡宾枪1070支,步骑枪8603支,轻机枪154挺。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武器装备损失

据统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共损失:

各种手枪8357支(其中51式手枪1179支,驳壳枪2816支,杂式手枪3463支,信号枪899支);

各种步枪44086支(其中38式步枪5509支,99式472支,莫辛纳甘式28089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527支,恩菲尔德步枪6支,捷克步枪4666支,日制6.5改7.92步枪59支,杂式步枪241支,美制卡宾枪1617支,美制M1半自动步枪1900支);

冲锋枪28525支(其中50式11491支,波波莎11429支,司登式611支,汤姆生式4754支,M1盖德式240支);

轻机枪4325挺(其中歪把子3挺,苏制德普式1711挺,美制M1918式321挺,日制96式7挺,英制布伦式55挺,加拿大制7.92布伦760挺,捷克式1407挺,比利时拉启利式44挺,杂式轻机枪17挺);

重机枪1234挺(其中苏制郭留诺夫718挺,苏制7.62马克沁5挺,美制M1917式176挺,日制92式重机枪53挺,7.92马克沁236挺,79式重机枪7挺,日制79式重机枪7挺,苏制7.62车载机枪28挺,苏制12.7车载高射机枪2挺,日77改79重机枪2挺);

高射机枪525挺(其中日式7.7高射机枪2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477挺,美制M2式高射机枪46挺);

掷弹筒70具,枪榴筒3,信号筒16具,

各式迫击炮2657门(其中60毫米迫击炮1841门,81毫米迫击炮44门,国产82毫米迫击炮691门,苏制82毫米迫击炮10门,苏制107毫米迫击炮5门,美制107毫米迫击炮27门,国产120毫米迫击炮34门,苏制120毫米迫击炮5门);

各型无后座力炮396门(其中国产57毫米无后座力炮372门,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9门,国产75毫米无后座力炮7门,美制75毫米无后座力炮8门);

各式火箭筒694具(其中美制60毫米火箭筒174具,国产90毫米火箭筒491具,美制90毫米火箭筒29具);

火箭炮11门(其中国产102毫米6管火箭炮7门,喀秋莎火箭炮4门);

战防炮8门(其中苏制5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57毫米战防炮1门);92步兵炮78门;

各式山炮177门(其中晋造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日制94式山炮74门,美制75毫米山炮27门,苏制76.2毫米山炮2门);

各式野炮136门(其中日制38式野炮58门,日制90式75毫米野炮13门,日制95式75毫米野炮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61门);

T34型坦克14辆,IS2坦克4辆,

美制105毫米榴弹炮64门,

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4门,

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3门,

日制150毫米榴弹炮1门,

美制155毫米榴弹炮8门,

日制105毫米加农炮6门,

苏制152毫米加农炮2门;

各型高炮142门(其中20毫米高炮2门,苏制37毫米高炮116门,美制40毫米高炮3门,苏制85毫米高炮21门)。

志愿军弹药的供应

运动战期间的弹药供应

由于在此前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争的现代化程度有限,且我军军工基础薄弱,弹药主要依靠缴获,火力强度及火力持续性有限。因此特别强调近战、夜战、白刃格斗和精确射击。对于我军来说,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物质消耗量是空前的,但即便如此,每次战斗发射子弹平均也仅30-40发左右。

依据以往的战争经验,参照当时国内的工业能力和国民经济状况,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中央军委制订的弹药基数标准如下: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名称 数量(每个基数)

马步枪弹 40发 平射炮弹 30发

轻机枪弹 500发 战防炮弹 30发

重机枪弹 1000发 坦克炮弹 30发

掷弹筒弹 25发 92式步兵炮弹 30发

6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山炮炮弹 30发

81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野炮炮弹 30发

82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榴弹炮炮弹 30发

100毫米迫击炮弹 40发 手榴弹 每个战斗员4枚

12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工兵炸 药 每人2500千克

150毫米迫击炮弹 20发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按上述标准配齐了两个基数的轻武器弹药,一个基数的炮弹。另外在1950年8月底之前,东北边防军每个军领到了爆破筒200根,炸药7500千克。东北在凤城、通化两个方向上囤积了轻武器弹药三四个基数,各种炮弹约19个基数,以备战争需要。

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在华东地区待的第9兵团紧急驰援朝鲜战场,该兵团的弹药按重武器4.8、轻武器3.2基数携行弹药。由于行动仓促,有些弹药在华东地区不能配足的,到达东北后由东北负责配齐。配属第66军作战的华北炮兵第40团的弹药一律补足20个基数。

战斗打响后,面对美军这样火力空前强大的对手,志愿军各部队深感自身火力强度与对手相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部队仍然沿用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果统计考核制度:即每次战斗发射多少子弹,消灭多少敌人的方法,导致很多战士为节约弹药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15-07-05 04:28:40
入朝后前四次战役都是用缴获的美英日加上国产武器打的,说好的内战时期苏联的军援呢?难道都留在国内下崽?:)
soccer882015-07-05 05:24:43
这仗打的,后勤怎么做,和开超市似的,五花八门。能打成平手真是不容易,又没有空军
勿来三2015-07-05 06:47:47
军队行军也只能晩上跑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15-07-05 09:20:22
五次战役三胜一平一负,战争始于鸭绿江边,终于三八线,算是美军热爱和平主动转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