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假装2011-07-20 15:12:05

  


   1969年春,知道我家要搬到31号院的时候,我还没有进院子就哭了,那天晚上爸为了哄我高兴背着我量屋子的进深,然后说:“一步半。记住咱们这屋子一步半,将来你写书的时候把它写上”。直到离开锦州我和爸一直住在这一步半的房间。如果那时没有搬到这个院子的话,对前五里营子的回忆也许不会这么丰富。


     如果用我在学校学到的起绰号的本领给31号院起个绰号的话,它是名副其实的“鳏寡院”。31号共有5户人家,房东老婆早逝,他跟母亲和儿女住北面的4间大屋,小儿子跟我差不多年纪。东西厢房是对面屋结构,都是一步半的房间。我家住西屋,对面屋寡母带跟我同岁的女儿,他大儿子—杜猴子离婚后搬出去了。不知这寡母的姓名,人们都叫她杜猴子妈,那女儿当然也是杜猴子妹了。东屋的两户,蔺女士30岁左右忍受不了丈夫的家暴,离婚后带着一个学龄前的女儿。她的对面屋是孔家,只有孔家全户,有夫有妻有儿有女。孔家丈夫在工厂当炊事员,那工厂搬到三线,据说在赤峰一带,一年回来一次半次,孔家实质上是寡母带4个孩子过日子。院子里 除了孔家是市民以外,其余4户全是农民。


     我不愿意搬进这个院子是因为它在这个区域太有名。杜猴子的“流氓事件”太多;孔家两个儿子爱打架造事端,孔家妈妈护犊子有名。1969年是政治上最昏暗的时候,与这样的人家为邻,挨了欺负都没有地方讲理,我从心里惧怕。


     孔家4个孩子,上面两个男孩,老大比我大3岁,小名就叫老大;老二比我大一点点却比我年级低,小名叫孔二;老三是个女儿比我小两岁,叫二丫;老四也是男孩,叫小三。孔家妈妈人高马大,心直口快。人们背地里称她孔大娘们,我搬进去的那天她就叫我去她家玩儿,后来干脆把我当自己家孩子划为要护的范围内,一起度过的几年中,我哭她也哭,我笑她也笑。


     那时我几乎长在她家,一步半的房间孩子们回来了都得上炕,除了吃饭睡觉孩子们差不多都在外边跑着。孔家5点左右就吃晚饭,我常在她家等爸收工回来。她家吃饭的时候在炕上放个小桌,夏天多是吃生蔬菜沾大酱。锦州人什么材料都能用来炸酱:茄子酱、豆腐酱、鸡蛋酱,最具特色的要属炸鱼酱了,把新鲜的小杂鱼连头带尾放在锅里炒熟后放上大酱炖一会儿。孔家孩子用筷子“唰唰唰”地往嘴里扒水饭(煮熟的高粱米饭捞到凉水里),然后放下筷子用手拿生菜沾酱,吃饭时总是这样交替着用双手,吃葱或野蒜沾酱时嘴辣得“咝哈咝哈”的,仍不停地吃,扒水饭的速度更快。看他们吃饭真香。


     在她家玩儿时总跟上面的两个儿子争论什么,多是我赢,孔大妈在一旁笑。孔大妈夫妇都不识字,上小学6年级的大儿子是她家最大的知识分子,一次他早上给他爸寄了信,下午就听见邮递员喊“孔向林”,他家寄出的信、寄来的信都写他爸的名字。他高兴地跑出去,一边跑一边喊“妈、爸来信啦!咱的信跟爸的走差了”,可一看信他傻了眼:自己早上寄出的信怎么回来了?


     我告诉他:信封的地址写反了,竖着用的信封,收信人地址写右边,寄信人的写左边稍低一些的位置。


    “你咋知道的?”说这话时满脸不高兴,也许是对邮局不满,也许是觉得丢了面子。这能打架的哥俩每天嘴里吐出的脏话跟吃进去的饭差不多,但是他俩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个脏字,那么多年真不容易。


孔大妈是市民,完全可以和院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瓜葛地生活,可她总要跟人瓜葛,打抱不平。她跟杜猴子妈像是天敌,两人有机会就较量一番。夏天孔大妈买了件胸前印着花的背心,杜猴子妈见了阴阳怪气地说“越活越俏了啊”。杜猴子妈一炒菜,孔大妈或她的孩子就喊“谁家爎猪毛啦!”杜猴子妈的妹妹、妹夫在锦州皮革厂工作,那是当时最有油水的工厂----加工皮革时挤出的动物油收集起来分给职工。杜猴子妈有时能从妹妹那里要来一些。不是孔家嘴损,“爎猪毛”的比喻非常形象,杜猴子家炒菜时全院都漂着焦糊的猪毛味儿。


孔大妈不工作,每天下午盘腿坐在炕上看着窗外,看到自己家孩子回来就裂开嘴笑,看见我回来也露出同样的笑脸。搬进那里的第一个夏天,她教我在窗前种葫芦,说是既可以做菜,晒干后还可以作水瓢。听她指挥,我种了3年,葫芦嫩的时候很好吃,有粉皮的口感。有一年春天别人给了我几粒毛嗑儿种子,那年开始我们改种毛嗑儿了。听说葵花是从老毛子(苏联)那里传来的,所以东北人叫它毛嗑儿。


加入到孔家兄弟里,有孔大妈护着,孤独感减少了很多,有他们壮胆,还干过两件大事。


(1) 当了“批发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家的孩子更早当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品化经济落后是农村的一大特点,前五里营子也不例外。但是生产队每天都要卖菜,自留地里生产的土豆、芥菜也要及时卖掉,所以这里的孩子经济头脑很强,很会作小买卖。刚刚会数1分、2分钱的时候就开始卖糖稀了,学了加减法以后就可以帮着家里人卖菜了。


     爸从来不让我卖菜,我也没有自觉性,白天玩儿,晚饭后还要跟孩子们玩儿一会儿捉迷藏什么的,等到谁家妈妈喊“都几点了,还不回来?”才回家,那时爸也洗完衣服、预备好洗澡水了。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堆在家里的那些土豆实在占地方,爸利用早晚时间卖太慢,就跟孔大妈商量自己想去卖。孔大妈说“我借给你称,让二丫陪着你”。没有这两个基本条件,我不敢去,孔大妈真理解我。


     下午4点— 6点,周围工厂下班,是卖土豆的黄金时段。二丫拿着称,我用小筐挎了几斤最大的土豆来到合作社对面的道边时,已经有大人、孩子在那里卖了,好地方早就被他们占了,我和二丫在最靠边地方坐下等客人。是胆小还是虚荣,我几乎不敢抬头,别的孩子在那里喊叫,有买主去他们那里问价,伸手翻他们筐里的土豆,我们这里根本无人问津。二丫同情地看着我,我不怕没有客人,就怕二丫烦了不陪我了。


      在那儿发现了他们卖土豆的技巧:表面放大土豆,大的挑完了,买主和卖主为土豆的大小、价钱争执一会儿后降一次价。她们每个等级的筐都是这样装,都是这样卖。爸收了土豆以后也按大小分了类,我拿的都是最大的最好的。


      终于有个少妇来我这儿问价了。她上下翻了翻筐里的土豆,抬起头来喊“小李子,到这嘎儿来”,随着她的声音,还跟过来几个人。


     “一毛二分五,我俩全买了,行吗?”最好的土豆1斤一毛三,她要求降0.5分。


     我点了点头。


     一起跟过来的几个人中,一个中年男子看看我的脸再看看筐,怀疑地问我:“这是你家的土豆?”


     我点了点头。


    “家里还有吗?”


     我又点了点头儿。


    “那你带我们到你家去买,行不?”


     我点了点头儿,开始带他们往我家走。二丫拿称,我拿空筐,我俩走在前面,不知道后面跟了多少人,从自行车声,说话声中感觉人不少。


     到了我家,他们看着已经分好类的土豆顺次要求降0.5分,我也点了头。只见他们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大口袋,几十斤地买。那时家家粮食不够吃,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更是不够吃,土豆里面有淀粉,人们像买红薯那样买土豆,补充粮食的不足。这种需求观,搞得我到至今仍不认为土豆是菜,因为家里种过,更觉得不是该花钱买的菜,所以土豆上菜桌的时候很少。


     爸回来的时候,土豆堆没有了,连土豆上落下来的土我都打扫干净了。爸很惊讶。我胆怯地拿出卖土豆的钱给爸:“这是2683,二丫一直陪着我,我给她买了根冰棍,小三在旁边,也给他了买一根”。


   

成长2011-07-20 15:50:07
终于离开了锦州。
巍巍太行2011-07-20 16:40:17
我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读完石姐的回忆录,这是解放前发生的事吗?真荒唐!
苗青青2011-07-20 18:16:04
新力,你的故事写的很好,但是段与段之间不太清楚,我帮你分了一下段儿,才读明白了。
苗青青2011-07-20 18:20:07
我觉得这见事不算什么太大的事,但是杨宝琴处理得很好。你爸爸也很有智慧,他并不赞成偏激看人,这我很欣赏。
苗青青2011-07-20 18:27:26
我把分段二的文章QQH给你了, 可能文字太多,跟贴没贴上。
加州花坊2011-07-20 18:29:14
现在你爸爸,妈妈怎么样了?你姐姐呢?不要停下来啊,继续写!
闽姑2011-07-20 20:21:24
流着泪读完.我掉了这么多眼泪,你得请我吃冰棍.不知道北方有没有红豆冰棍?我最爱吃的一种.
石假装2011-07-20 23:05:08
是啊,过去遇到的是是非非都成了后来生活的精神基石了。
石假装2011-07-20 23:05:49
花姐,我还要接着写,一直写到大家能笑。
石假装2011-07-20 23:06:28
40多年前的事,也可以算旧了。
石假装2011-07-20 23:08:20
抱歉。没注意到这么乱乎乎的。这次特别长,更难读了。谢谢你帮助分段,现在好读多了。
石假装2011-07-20 23:09:40
就像你说的那样,周围还算善良公正,我爸也稳和。我幸运。
石假装2011-07-20 23:14:08
闽姑,我会写到让你笑。我请你来日本吃红小豆冰棍,豆沙多极了,保证你会喜欢。
闽姑2011-07-21 01:02:50
这个好.我去这里的日本店找找~~谢谢!
hr15512011-07-21 04:02:04
can i have one?
加州花坊2011-07-21 04:24:52
我也要吃。对了,冰箱里还放着我自己冻的,谢谢提醒。
石假装2011-07-21 04:26:02
日本有很多好吃的,如果有机会来,我请大家吃。
梦月女2011-07-21 05:16:32
流着泪读完. 很久没读过这么朴实感人的文章...
石假装2011-07-21 10:49:51
你一定也对锦州情有独钟吧。
苗青青2011-07-21 14:20:46
别客气,这是考虑到咱这里戴老花镜的不少, 他们看起来更方便。接着回忆,直到俺们能笑起来啊!
安静2011-07-21 20:16:39
感动!
石假装2011-07-22 01:59:53
谢谢!
加州花坊2011-07-22 02:44:49
我有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