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喜剧里的中国人
廖 康 博客
莫里哀在什么剧中写过中国人?如果以神似论之,那就可以说,这位十七世纪法国戏剧家最后两部喜剧里的主角,简直就是二十一世纪某些中国人的典型。一部是Le Bourgeois gentilhomme,通常译作《贵人迷》。贵人不是一个阶级范畴,还是译作《贵族迷》准确些。其实,剧名直译是《资产阶级绅士》。在十七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可不像现在某些中国人自称“小资”那么洋洋得意。资产阶级是一些依靠勤劳、聪明、技术、工商、投机和剥削而赚了钱的暴发户。他们没有头衔,仍然是平民,在社会上既遭嫉妒,又让人看不起。其中很多人一心想花钱买爵位,或通过婚姻,爬上贵族阶层。而绅士则是对贵族男性的尊称,不是彬彬有礼的男人都可以得到的称号。事实上,很多绅士非常傲慢无礼。所以,这剧名在当时就是对那种攀附贵族的暴发户的讥讽用语。戏剧本身更是嘲笑那些附庸风雅的资产阶级。另一部是Le Malade imaginaire,通常译作《无病呻吟》。表面上看这部喜剧是讽刺某种自以为有病的人。实际上,还是嘲笑那些模仿贵族的暴发户。主角自以为娇贵,其实,他的身体异常健壮。否则,照他那样频繁地放血治疗,一般人早趴下了。那年头,生物医学还没有产生。西方的医术比中国落后多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放血。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了,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其中少数人,我希望是少数,便开始学习贵族作派了。我有个朋友,二十多年前在英国拿到经济学硕士。他家里有些底子,颇有人脉,很快便赚了大钱。现在,他已经不大管生意上的事了,而是热衷于开讲座,教新富们贵族的礼仪: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怎么跳舞,怎样言谈,怎么使用刀叉,怎么饮茶喝咖啡,怎样过精致的生活……不一而足。他还发表了不少相关文章,都是讲贵族的作派:在公众场合,公侯伯子男们会怎样行事,举止,对答,等等。他让我读读,提提意见。碍于朋友面子,我硬着头皮浏览了一番,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客套话。他告诉我,这种讲座非常火,名利双收,他已经是业内的领军人物。业内,我吃了一惊。同胞的大干快上的劲头我在文革中颇有体会,但学贵族在中国居然已经成为一个行业了,还是令我惊奇。
难怪近年来在网上流传一些小短文,介绍真正的贵族精神: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兵临城下勇于参战,身陷绝境坚韧不拔,面对强敌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