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ongying2012-03-19 13:46:05

 

(ZT)千元理发

马挺 (发表日期:2012-03-19 )



日本
野田首相就任之初就光临“千元理发店”,成为新闻。“千元”是一千日元=$12.5,在日本当然是很便宜的了。

我从小就不喜欢去理发店。因为不管理发师给你脖子围得如何严,回家总会感到刺挠。其实领子上真有残留的碎头发,如果不再洗一遍头,换衣服,就会带到枕头上。上中学时,都时兴同学凑钱买推子互相剃。在宿舍里,脱光了,围一张报纸,剃完就冲澡。工作后,就固定在家附近的理发店。“推什么样的?”“照原样吧”。后来跟一位理发师熟了,连问也不问,边聊天边理。

到日本之初,还是自己理。后在一家大酒店教书,发现职工理发室很便宜,就进去了。不想理发师却问我用不用电推子。“用”——这在国内是当然的,但理发师却一脸狐疑。直到理完出门,一屋子的理发师都怪怪地看着我,就没敢再去第二次。后来才知道,在日本,给男人剃头用剪刀已成主流。问你用不用,只是走形式。而当时在北京,还只有王府井的“四联” 等高级店才用剪刀。后来又在住处附近找到一家,进去剪完后,却不给刮胡子。出来一看,是美容室。

搬入一处公寓,楼下就有一家理发馆,一次要三千三百日元。剪发、洗头、剃须……也是边聊天边做,外加捶肩按头掏耳朵。但跟主人熟了,进进出出,抬头不见低头见,虽然心疼钱,也只好每次都去了。某暑假在国内剪了一次,回来就让他看出来了。

又搬家,但还是去老地方剪,因为到陌生店,说明希望如何剪,很麻烦。在日本“照原样剪”是说不通的。表达不好,你想留长些,结果给你剪个“寸头”——把“少剪些”误解为“少留些”了。

“千元理发”的连锁店先是出现在一些地铁电车站里。近些年才普及的,以至大超市中、学生区或居民区,都开始看得见了。特点是:门口三盏灯:“绿”马上可以理,黄:要稍等,红:多等一会儿。一次一千日元;投币购票排队,不找零;只剪发,不洗头,用如吸尘器的管子吸,倒是吸得很干净;梳子是一次性的,其他用具每次紫外线消毒;有专用柜子供你挂衣服;所需时间十分钟左右;眼前一块小屏幕播放滚动文字新闻,滚一圈,十分钟,正好理完。理发师当然也先问一下,用不用电推子,但不主动聊天。捶肩按头当然没有,偶尔会给你掏掏耳朵。最后将梳子套上塑料套给你。梳子是玉米做的——即使扔掉也不污染环境。

我去尝试了一次。虽然还是说不清如何剪,但结果却不错。我就问理发师,这种发型如何说明。曰:“不用电推子,把耳朵露出来。”这种店不能找固定的理发师,但每次这么一说,不管碰上什么人,都不会剪走样。我以后就“改宗”“千元”,至今。



留髮留头(千元理发续一)
小源2012-03-19 15:39:13
呵呵,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货币就非得用那么大的数字
走马读人2012-03-19 19:17:01
It remind us to cherish time and be thrifty
小源2012-03-19 21:33:41
interesting perspective ;)))
加州花坊2012-03-19 21:34:00
很有意思的文章。
成长2012-03-20 02:42:04
头发和人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哦,最喜欢看英国足球帅哥贝克翰的发型,千变万化!
云中山2012-03-21 19:15:13
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介绍。谢谢。
费嘉2012-03-21 21:59:31
谢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