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渔翁2013-09-08 23:09:15

怀代店小学(一) 旧貌


 


    代店,原名戴店,离磨山不远。因“戴”子太繁,逐渐演变成“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月山区直辖的“小集镇”,名气比“凉亭”大。后来,是怀凉亭公社代店大队。现在是“代店村”,属安怀凉亭管辖。只有现存的 “怀月山供合作社代店市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遗迹”。


 


    “代店小学”是我的母校。1954年9月到1956年7月,我在此读高小,完成了五六年级的学习。代店名为“小集镇”,主要是因为有这所完小。


    记得儿时,代店只有一条“单边街”。沿街一边有十几户人家,另一边还是荒草地。除了社,还有一家铁匠铺和裁缝铺。代店那时不通车,到安庆或到月山,必须翻过磨山的“箱子岭”和“牧牧岭”。所有货运,都要靠肩挑背驮。笔者父母亲和他们那一辈,用穿着草鞋或者旧布鞋的双脚,无数次杖量过这条山路,翻越两个大岭去“扒柴”。我的老家在“马庄”,现属怀凉亭乡热心村,离代店约有两公里。村庄周围是一些赖以谋生的梯田,种植水稻,靠天收。“三北”干旱缺水地区的农民,要到几十里外挑水吃。我老家的农民,做饭缺柴。必须经过代店,翻过“箱子岭”和“牧牧岭”,到几十里外“姚家冲”或“戴家冲”去“搞柴”。用程咬金卖过的“竹扒”,收集地上的松针和落叶,或砍一点灌木,凑成一担,大约一百多斤。旁晚时,再逆向翻越,负重回家。去时吃了两碗无菜硬粥,经过一天的劳累,早以饥肠辘辘。回程还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只好“拼命”。直到十多年前,笔者老家的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所用的工具,基本上和唐朝“程咬金”时代相差无几。现在,大部分农民都进了城,成了农民工,少数“留守农民”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煤气,自来水,家电,手机,一样不少。不仅种田可用科学方法,过日子也不满足于“吃饱”,开始追求养生。这得益于国家和政府重视“三农”,免除农业税的政策。商业利益的驱动,开辟农村市场,拉动内需,也是原因。


    去年,代店村“新村部”,代店村“两委”(村委,党支部委),已经成了代店新地标建筑。据讯员丰李长胜在网上报道,代店村村部迁址, 由老代店村影院改造新建而成。2010年 10 月正式工,2012年初竣工。新村部占地面320平方米,50万余元。“有党室、合会室、书记办公室、主任公室、治保公室、妇联办公室、公室、人民解室、维稳工作站、人口学校等”。县上领导致辞,“代店村村部迁址,既群众提供了良好所,又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形象”,在全争了先进。就是没有提到,这些“室主”,都要靠代店村人民养活。五十年代月山区政府,历史上任何时期“乡公所”,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同级“衙门”,都无法与 这种“村衙门”比阔。代店村“新村部”可能是为了“招商引资”吧,只是希望不要有那么多“室”。


    代店村“两委”以村部搬迁契机,也做了基础设施建。大约花了新村部修建费的15%,投8万余元修通了两条道路。现在经过代店的沙石公路,“8公里”,连接凉亭和安合公路,是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无数农民,忍饥挨饿,用畚箕和扁担,挑出来的。其中也有笔者本人,以及一名“队友”的汗水。1958年暑假,笔者13岁,和一名生产队社员“队友”,为挑这条公路,磨破了肩膀。“队友”名叫“珠和”,是我的族叔,后来成了“三年困难”首批牺牲者。近年,每逢春节,不少民工都开车回家。代店村至年丰村十字路口, 常常出交通堵,有时长达几个小时。 2012年,代店村修通了代店至茶岭年丰村,代店学校至凉亭两条道路,为四乡八里的人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修路造桥,自古以来,就是善事。善事做多了,必然积德。肯定能“打造平安和村民,提高全体村民的幸福感”。


      怀代店小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千里来故地,旧貌颜”。“代店”有了新貌,山川依然 如故。 


 


成长2013-09-09 01:10:05
谢谢分享,阅读后突然有一句话在俺的眼前一闪:
加州花坊2013-09-09 05:04:07
没吃过那些苦的体会不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