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胭脂判”,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谁信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一生科举未第,却才华盖世。以一部“聊斋志异”,名扬天下。“聊斋志异” 写了491个故事, 类似“科幻”。创造了许多亦真亦假,似真似幻,真幻相通,奇诡动人的艺术形象。“聊斋志异” 写可爱的狐狸精,半夜化作美女,突然出现在“开夜车”的书生面前。自荐枕蓆,“绝对自愿”,常令人“心痴如醉”。不过这年头可得小心了,飞来的不一定都是“艳福”,也可能是“横祸”。说不定这“狐狸精”就是“鱼饵”,专等“大鱼”咬钩。
“胭脂”是一个公案小说,来源于真实的案例。写施愚山任山东学政时,慧眼识冤情,为名士宿介平反冤案的故事。蒲松龄以此文为他的恩师施愚山树碑立传, “贤能称最”,十分“爱才,惜才”。说老师施愚山,高超的判案技巧,是来自“良工之用心苦矣”。宿介幸好遇到施愚山,才没有被杀头。“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谁信?天降祸起,酷械至于垂亡;自作孽盈,断头几于不续”。
施闰章,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三年,殿试第一,放山东学政,任上曾录取蒲松龄为童子试(秀才)第一名。 后来,蒲松龄屡就乡试不中,回想起施愚山对他的赏识和提携之恩,十分感激。于是,蒲松龄就写了“胭脂”以谢师恩,夸赞施愚山真的“有才”。
蒲松龄的谢师文-胭脂,其精彩华段,是蒲松龄为施愚山写的“判词”。后人称为“胭脂判”,字字珠玑。天桥说书的,要说几天几夜。郭德纲如果编成相声,肯定比“济公”卖座。 “百家讲堂”上, 把“毛纪念堂”说成“靖国神社”的“大历史学家”,是数典忘祖,信口雌黄。蒲松龄用大量典故和成语,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蒲松龄老先生终其一生,大概也就是个山东农村的小学教师,能写出如此佳作,堪比现在大学中文系教授。
“胭脂”故事曲折离奇,已拍成很多影视作品。卞姓兽医,有个美貌的女儿叫胭脂,爱上了年轻秀才鄂秋隼(sun)。邻居王氏欺骗“未成年”少女,自荐为媒。王氏和“情夫”宿介,“野鹜(野鸭)如家鸡之恋”,在床上“戏说”。宿介遂假冒鄂秋隼,夜寻胭脂,欲行非礼,遭胭脂力拒。宿介幸好没有“霸王硬上弓”,才没有犯“强奸罪”。强索胭脂一只绣鞋,回程中丢失。赌徒毛大拾得绣鞋,并偷听到宿介与王氏谈话。数日后毛大夜入胭脂家,想“吃天鹅肉”,却误入其父房内,搏斗中将其父杀死。胭脂向官府告发,鄂秋隼被屈打成招,是为“李代桃僵”,鄂替宿罪。济南府复审,将宿介“打”入死牢,是为“桃僵亦屈”,宿未杀人,真凶实为毛大。宿介上书申冤,山东提学施愚山怜其才,终设巧计迫使真凶毛大供认。胭脂如愿嫁鄂秋隼。
“胭脂判”分为“宿介”,“胭脂”, “毛大”和“结案”四个部分。施学使先是痛斥宿介,走了盆成括耍小聪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老路,得了个像登徒子那样好色的名声。就因为他与王氏两小无猜,竟然像夫妻一样同床而眠;因王氏泄露了胭脂的心事,占有了王氏还不满足,又打胭脂的主意。他学将仲子翻墙越园,就像飞鸟轻轻落地;他冒充鄂生来到闺房,竟然骗得胭脂开门;动手动脚,竟然不要一点脸皮;攀花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