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衣江2009-10-17 18:36:08


上图曾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指挥部的武昌胭脂巷11

我与新同学在同室的那俩沈阳人离开的第二天晚,也离开北京.乘京广路火车,坐在很沉闷拥挤不堪的火车里,在昏暗车厢灯光下摇摇晃晃,费了一夜的时间把我们载到武昌车站.在队安排去市内接待站住宿.受接待站同志引导,乘渡轮过江.

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武汉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渡过了江,在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起,武汉三镇多次成为政治旋涡的中心,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曾云集武汉,为保卫这临时迁移来的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共同抗击外来的侵重温了一次中心的美梦,虽然短暂,倒也喧闹过一阵.

 1966516日中共中央发出5.16通知后,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各地区革命群众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文革情节在各阶层洋溢着.很多串联学生离京南下首选武汉.后来在武汉发生的王力,关锋二O事件更使武汉名声大振.

在渡轮上眺望烟波淼瀚的长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辽阔浩瀚的长江.记得我父亲14年前就是从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经重庆乘客轮穿长江三峡直达武汉,再从这里转乘火车到北京培训为留苏作准备的。他曾于1952年初春从川南长江第一城宜宾的临江门码头登上一膄小客轮,沿长江而下,经泸州到重庆,再换乘大客轮穿三峡到武汉。那时宝成,成渝铁路还未建成通车,出川大都是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武汉转乘火车北上。我父亲当时在发电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为迎接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极需培养人才,派到北京学习,再到哈尔滨进修俄语,为留苏作准备。

那个时代真是激情燃烧,令人振奋精神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那是一个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整整几代人斗志昂扬,奋发图强,忘我劳动,艰苦创业的年代.我父亲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工作勤勉.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也很能干.1952年被提升为发电厂副厂长,入了党.他肯于下车间,经常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深受工人群众的爱戴,在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上级总是把他挑选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工作,他总是义不容辞地前是真要算是适材适所的称职.

 正值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生活最艰苦的时候,19603月他被派往四川荣昌县的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解决发电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自备电厂筹备工作费了好几个月的光景.靠着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大体上工程上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有一件事情却始终得不到解决.那就是发电机组始终发不出电. 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的技术负责人斟酌了好几个星期,还是作出了决定,春季后,第一把手亲自乘火车赴重庆,去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厂解决这技术难题.在那时大家真的都有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这是一种群体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共是发挥得很好的.

厂里负责人到了重庆,找到我父母亲工作的学校,父亲是学校管教学的付校长.很热情接待他们.特别安排在学校大会议室接待他们.大家一见面就像熟朋友一样,相互的话语都对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项目很关切.厂长请求支援,并婉转地向学校领导提出对解决发电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有无把握解决的担忧.事实上我父亲始终是有把握的.到那时,他已有在电厂基层干了近11年的经历.他 经历了技术上的那么多风风雨雨,应当有能力解决此一技术难题.当时的生活尽管是异常艰苦的,我父亲差不多每天清早一早出去忙于教学工作,要到晚上,才能够回家,群众和领导向来对于我父亲的工作是心悦诚服的.他对工作方法有周密的思考,处理技术问题准确果断,他好像永不感到疲劳,而一如一日,已成了规律性的习惯.

会后校党委决定由我父亲领队,随同厂负责干部坐火车即刻一同前往四川荣昌县的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处理解决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当晚到达工厂,天已经黑下来了.刚安顿下来之后,我父亲就到发电厂现场查看了情况.基本了解情况之后,他感觉着可以放心了.把他了解的情况向厂领导汇报,使他们也更加放心.然后他回去好好地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用完早餐后就开始紧张工作.我父亲检查后,发觉要钻进锅炉查看,他冷静地一人走向尚有余温的锅炉, 钻进锅炉查看.我父亲进入锅炉事故处理的范围内,发觉炉温尚高,冒着酷热仔仔细细查找,好不容易发现了故障.这是很感到欣慰的.这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竟然要费如此大的工夫....当我父亲从锅炉里钻出来时,头发也烤焦了,脸也烧伤了.

请想想看吧,现在的厂领导能办到吗?他们年薪上百万,还要拿百万的年奖金,逢年过节,还要强行向在职与退休职工发放农民暴发户办的商场的没有东西可买的购物卷,伙同一起吃回扣一次就可达几十万,平时从不下车间的生产现场.平时尽是找借口,度假村开会,公款吃喝消费.向上级汇报时,尽是报功,夸夸其谈夸嘴.

 请想想看吧,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才有如此的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才有如此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皇天不负苦心人!忙了一整天的局面.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找出了技术故障,决定重新锅炉升火,开机发电,一次发电成功.时节正是隆冬,现场到处扬溢出胜利喜悦之情,工厂领导感激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恰逢四川水力电力厅厅长李克来现场视察工作,见此也感到很高兴,也很重视这次解决问题发不出电的问题. 李克是毛泽东时代廉洁奉公,紧密联系群众的好干部.在现场他很欣赏我父亲的解决实际重返大型发电厂主持工作的意思.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我父亲在成都市一个省级的研究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管基建,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已开始盛行工程吃回扣了,用材料以次充好,建豆腐渣工程了,昧良心地捞黑心钱已盛极一时了.他一再告诫我们自己宁愿一身清贫,也不能要这样的不义之财.人民群众信任我们,把权力交给我们,把他们赖以生存安居楼房建成危楼交给他们,这是对人民极大的犯罪啊!就他负责建筑的职工住宿舍楼房是质量最好的,不接受回扣,用正规材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筑出了优质楼.经受住了去年汶川大地震严峻考验.楼房不裂缝,不变形.他的确是表现出了毛泽东时代干部清正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良品德.我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使我都感到敬佩的.

自抗战胜利那年,就开始在发电厂从基层工作干起,参与了1949年建国后,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创建.他的人生历程都浓缩在我们国家电力工业创业史中. 他属于是那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并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人民共和国电力工力事业的老一辈科技专家.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还被聘请作技术工作,继续发挥余热.,他很高兴自己晚年还能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终于彻底地告别了其贡献一生的电力工业,以自己的高龄在家安度晚年.

我站在渡轮船弦边上望着烟雾弥蒙着的长江,烟雾迷蒙着的武汉三镇,我所记得我的故乡蜀地的长江全不如此.它要纤细文静得多.故乡的长江依然对我很亲切,因为我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滚滚波涛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又是换了人间.看着武汉长江大桥雄姿,我不由得吟诵起了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境界高远,气势雄伟磅礴,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开了一代诗风的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只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了.江水那个清澈,我连水中的武昌鱼都看清楚了.
渡过了江.我们被分配到汉口市商业局下属的一个单位住宿.已经人满为患,但在楼上确替我们通融了两个床位.比起北京的住宿条件,这已经好太多了.有被盖,有床垫,虽然不甚清洁,应该是可以舒服的睡一觉的.但不知怎的,我在那头一天晚上,在那样较舒适的环境里,确辗转反侧地怎么也不能睡熟.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离开成都出川,到北京10几天来的经历,两次见毛主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相逢相识.校园内不堪回首的一幕,都沥沥在目难以抹去.晚间睡得不甚好.天气冷,我盖上毛毯,本来很暖和,但不知道怎的,仍然发冷.

 

早晨起床,简单漱洗之后去楼下用早餐. 楼下是一间很宽敞的大厅房,但仅作为过道或吃饭,开会用的地方.大家都集中在东侧一长条的房间里住宿,这些房间是值得留念和赞扬的.空间小,住宿人多,但在大串联时期,接待成千成万的全国各地的来汉红卫兵而立过大功. 大厅房的一壁堆放很多被盖待用.在厅堂里摆放了几张大园桌,桌面宽,放满了碗,筷子,汤匙,在大厅前面,摆放着大木桶盛的稀米粥.大瓷盆盛的白面馒头,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一个有可能成为毛泽东的人( 2 ) (图)
  • 医生在小鼠模型的病情中逆转肌肉萎缩症疾病
  • 译美国当代诗人约翰.古德.弗莱彻【绿色交响曲】(第三节) (修改版) (图)
  • 我的大串联之旅(4 ) (武汉行) (图)
  • 我的大串联之旅(4 -A ) (武汉行) (图)
  • 清衣江2009-10-17 18:55:38
    请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