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2009-11-18 11:31:14



黎明和黄昏悄悄地来临又悄悄地隐去,竟使我无法从阴暗的天空中分
辨出哪儿是黎明哪儿是黄昏。一夜又一天,又一夜,巨轮之外,水天
一色,高涌的白色浪花似乎要把远处倾斜的灰色苍穹拽入海中。

四月一日当黎明再次来临,狂怒的海涛才渐渐平复下来。

四月二日清晨,两位在舱里昏睡了几十个小时的英籍技术员,终于走
出船舱,来到甲板,他们赫然发现侧卧在巨轮左舷甲板上的二号浮标
焕然一新。银灰色的天线笔直,黑亮的传感器固定,橙黄色的数据仓
耀眼······整座浮标安然崭新地静卧在那里,他们不禁惊呼,哪儿来的
新浮标?

中国第一支浮标队的技术人员和精干的海员们,首次经受住了修复浮
标的考验。四月二号的下午,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地将二号浮标准确
投放到海里的预定水域。

投放南海的两座浮标,从此尽其所能地开始每天定时输送海洋环境数
据。成功的喜悦对于在海上风暴中生活过的人们说来更加珍贵。这日,
向阳红五号船上的全体中外乘员再次高高举起酒杯,庆贺中国第一批
浮标成功下水并且开始了它正常的运转。

和海员们一起举杯狂欢不是件轻易的事,他们好酒量之外,还想出得
体的话向客人劝酒,我年轻时并不善酒,现在虽然自称能喝一点,也
不过是偶尔一点点红葡萄酒而已。而当年不知酒之深浅的我,最主要
也耐不住年轻海员的真挚祝福,一杯、两杯······还啤酒白酒的混着接
杯,要不是船长挡着,我恐怕难以不醉,肯定会出洋相了。

依照海上的习惯,有了喜事又能及时靠岸的情况下,都要让辛苦的海
员们上岸游玩稍事休整。向阳红五号次日开进海南岛的一个港口,岸
上就是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

当时的三亚,没有可以停靠万吨级轮船的码头,我们需要乘小艇登陆。

我顺巨轮船帮一侧放置的软梯一级级小心摸索着下去,在几层楼高的
甲板上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其实再静也是波涛不息,好不容易晃着
下到了软梯的底部,以为就要登上柴油小艇了,才知道那海浪还是很
颠簸,大船上感受不到的摇摆,小艇上却是七八级风浪的感受,先是
悠在软梯上踏不着小艇的船舷,而后终于咕咚掉进小艇,又被船员七
手八脚地拖到小艇一端挨着外籍技术员坐下,还没有坐稳,那开着的
柴油机马达的尾气时而随风灌进露天的小艇,这么近被柴油废气熏着
还是第一次,呛得我大气出不来,没有等船里满员,我已经无法忍耐
住不呕吐了,还好都吐在了艇外,没有污秽了艇内空间。两位老外,
一位扶着我的肩膀,另一位用手托着我的脑门,也算是出尽了洋相吧。

后来的几天,细心的船员们每次登陆行动都让我最后才下小艇,以免
在等候其他船员时令我在小艇里被尾气再熏着。我也很争气,自那一
次后再也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

三亚地区被俗称为“天涯海角”。在距当年市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处
千八百年来的确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去处。据说,那里就是当年苏东坡
被贬海南后写下脍炙人口不朽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地方。更早
的传说尚有唐代年间吕岩的“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的
关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名句。美丽的天涯海角有两块巨大海岩,石
上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样,用红漆填补在刻下的字内,老
远就看见了,巍巍然屹立在海天之间。我们在巨石间赤脚踏沙,嬉戏
于泛波的沧海,仰望春天里令人可以忘记人间是与非的蓝天流云······
水天之间那些单纯、和谐、清爽的色调,令我有那么一刻,更加懂得
了父亲对于大海的热恋和怀念,也和父亲一样与大海结下了终生的不
解之缘。前两年,姐姐去了三亚,她在天涯和海角的巨石边照了像来
给我看,如今那里的繁华和当年我去时完全不同了,很多新馆楼堂和
人工的层台叠榭,没有了当年我在那里时的荒凉和开阔的视野,当年
静谧中人天海的合一,与今日摩肩接踵的繁荣噪杂,过去的原始美和
现在的人工雕饰以及方便,孰优孰又劣呢,我想自是各有各的好,任
何时段有机会到达过那里的人们,心目中一定会对那里的美妙留有一
段无论如何都不会忘怀的记忆。

八六年的三亚市,人烟也算稠密,市景繁荣,满街的摊档鳞次栉比,
个体户所贩的小日用品和服装,热带水果还有青菜鲜肉等等,令人目
不暇给。许多热带水果,让我这个从北方去的人啧啧称奇。我正胃口
大开想要买些水果时,刚好几位船员来为全船购买副食,他们告诉我
说,买一点尝尝就好,晚上回去就有大量的当地水果可吃,还没忘了
揶揄我说,回去时还要在小艇里挨熏,说这话时他们的眼里闪着顽皮
的笑意。三亚市摊档里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有那些珊瑚海螺壳和以各种
贝壳制作的艺术品。三亚的自然界里有很多奇花异草,但市井摊贩里
却并不多见买卖,可见当时那里的民众还是以食为重的生活水准。海
南岛华侨农场焙制的黑咖啡,香气老远就闻到了,我买了一大包给父
亲,因为他从小就爱喝咖啡,大海和南洋的咖啡一直在父亲的心底,
与他生长的故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一九八六年春三亚市区平日里自由集市  摄影/娓娓

当年的三亚,已经开始了旅游区的建设。有千百年美丽传说的“鹿回
头”,也有新被香港大亨霍英东称作“东方夏威夷”的“大东海”等
处。从笔记里看到霍英东的这句“东方夏威夷”的称谓,我不禁哑然
了,想到现在国内那些数不胜数的以外国名胜域名的小区,是否就是
从这里开始的呢?此话是我今天书写此文时的一闪念,一笑而已 :)) 
还是再来说当年的鹿回头和大东海吧,这两处率先修建了在当时觉得
相当漂亮的宾馆,内部家具的安置在那天看起来觉得比北京由贝聿铭
设计的香山饭店也不差,尤其它们是被安置在中国南方最边远地区呀,
所以也很看得上眼。建筑外部造型有海南特色,建筑群落的色彩冬夏
咸宜。毋庸置疑,从整体建筑上看它们的确远没有香山饭店的稳健和
大气。这些旅游区域,均靠近日益繁荣起来的三亚市,交通有水上和
公路两种。岛上旱路运输当年见得最多的除了肩挑担子之外,就是自
行车三轮车和人力平板车了,再有的就是三轮带顶的小摩托机动车,
它们有些被焊接成出租车,有些成为运货车。我和几位此行新认识的
朋友叫了两辆出租,坐着它把三亚市区和所谓的郊外都转了一圈,那
狭窄绷硬的座位着实把我们颠得够呛,但我们依旧很快乐。一些主要
的三亚街道铺了柏油,很多还是沙石路,但路都开得宽阔笔直,街道
两侧各种棕榈树或高耸或粗壮,那些粗壮的棕树,树冠硕大,是遮荫
蔽雨的好树种,据说还是早年制作棕床的好材料。

三亚年轻的少数民族,特别是那些黎族姑娘们很欢乐也很开朗,她们
的服装当年还是自己缝制并彩绣的为多,特别是她们的帽子,复杂而
做工精细。傍晚十分年轻人凑到一起就歌声不断,让三亚成为一处特
别吸引人的好地方。上面我找到这张三亚集市上的旧照,是我在某日
白天里拍的,可惜没有三亚姑娘们傍晚才戴的手工帽子,不过就是照
了,这样的黑白片怕也不会看出它们的精美,也许我还是把它们留在
记忆里比较更好。



《Morning Glory》演奏者:Karunesh
音乐源自
xiaoxiaowen 的帖,非常感谢!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莺歌海之旅 其四 文/娓娓
  • 莺歌海之旅 其三 文/娓娓
  • 莺歌海之旅 其二 文/娓娓
  • 莺歌海之旅 其一 文/娓娓
  • 万圣节里的观察 文/娓娓
  • 娓娓2009-11-18 12:06:27
    这两天不得空,凌晨起来贴一篇。朋友们,咱们明天见~~ :))
    五味七色2009-11-18 16:45:31
    写得真好,温馨详细!你们的记忆咋都那末好呢?
    bymyheart2009-11-18 17:25:50
    为浮标担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又为你的晕海反胃难受,等到了三亚。。
    龙坡居士2009-11-18 17:36:32
    三亚现在可是旅游盛地了,可惜俺木有去过。谢谢分享!
    费嘉2009-11-18 18:31:38
    谢谢分享莺歌海之旅系列。问娓娓好,也问楼上诸位朋友好!
    娓娓2009-11-19 05:40:47
    谢谢朋友们!俺忙了两天,这次就不一一回复了,祝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