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衣江2010-05-26 23:04:16






回国故乡游散记( 3 )-------成都出行的一点印象

 

第一张照片是成都地铁凯旋门车站

第二张照片是人民南路天府广场毛主席雕像

第二张照片是人行道随便乱停车

在加拿大境内所见到的多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那翠绿的神秘有时感到深浓得令人可怕,在成都所见到的多是一望平畴,神秘翠绿意虽要逊色些,但故乡的亲密意似乎是要浓厚些的.这就是成都留给我最令人回味的印象,这已和`我阔别了好几年了

 

.今年年初,我由多伦多乘坐加航直飞北京的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再转乘飞机回成都.飞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正晚间十时.有点感到渺茫,也有点感到荒疏,幸好机场上有我的一位亲戚来接我.机场的大厅内,见有长条横幅的标帜张挂着,是成都欢迎你.一回到了成都还是感到那样的亲切,这就并不比到了国外那样生疏.我们各人手提着行李,跟随着人流一道,稍微落后地走出了机场大厅.厅外的车道上见有出租车排着长队迎客.

 

我们坐上了一部出租车,快速地向市中心驶去.最引人注目的是机场高速公路两旁突现有好些空旷而荒凉的地面,,在大多数建成的 别墅群之中每每突然又出现一两幢高大的西式建筑.出租车载着我们,快速地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从车窗向外望去,夜色已是相当深远,但白天沿途应当呈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大兴土木建设.汽车经由机场高速路驶入通往市区的人民南路,途中经过了成都的天府广场和熊猫广场,在照片和记忆里久已熟悉了的天府广场,及北端的四川展览馆和馆前耸立的汉白玉的巨大的毛主席的雕像,都呈现在柔和的灯光中在表示欢迎,好象在对我说:”欢迎你,老乡,从海外归来了!”.

 

地铁大约是成都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吧.2006年下半年南北向的地铁一号线动工建设,历时将近4,今年下半年在大体上可以说完全竣工了.建筑的规模,显然是不小的.在城区南北主干道上,到处都摆设着地铁的建设工地,有的地铁的站口已初具成型,车站站名有标示可见,有的正在赶建临时的车站,为赶在今年十.一之前,全线通车作准备.,有些站台装饰得很简陋,仅在街道的一侧设有车站,很不方便街道另一侧的乘客乘车.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的乘客,要横穿过车流如织的大街,到达设在彼侧的车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不知今后会否有改进.很明显这样的设计是很不方便大众的.,工程师的设计应该是很费了苦心,但要做到像北美城市地铁设计更人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现代国家,除了在它首都之外,至少在省级以上的,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市应该建地铁交通系统的.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的城市地铁是一百多年前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传下来的城市的交通系统,极尽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功能.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西班牙的马德里,日本东京地铁也并不弱.和这些比较起来,我们成都市的地铁即使要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似乎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象成都这样一座大城,开始发展地铁,确实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

 

这样一座堂堂的人口超过1060万的大都市市内的交通是比较落后的.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靠公共汽车.白天街道挤得可怕,遍街的私人轿车夹杂在公共汽车之中,车流缓缓地朝前移动,交通严重地阻塞.市民还流行骑车体宽大的电动自行车,这就毫无疑问使得本来平坦而广阔的大道,更被占道,竟没有多少车道可用了,这样自然会存在很多交通隐患,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 骑车体宽大的电动自行车手根本不管红绿灯,当行人遇绿灯穿过人行横道线时,却不要求在红灯一侧的行人,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人与汽车一样停在斑马线上等绿灯亮后再通行,他们都可随便而漠然地飞速地穿过人群,趁人不备时,把行人吓得惊慌失措,这样的恶运更是降临到老年人头上,我亲眼看到不少年老者过街是战战兢兢,无助地的情形.这是我回国以后与加拿大和美国秩序井然的交通相比最不习惯的地方.

 

比起北美来,总是汽车先礼让走在人行横道线上行人先通过,然后再缓缓地驶过.想到这点,倒反而觉得社会风尚的反差太大.更混乱的是汽车右转弯时根本不顾及正走在人行横道线上行人,一路向前狂奔,路人稍有躲闪不及,便会大祸临头.还时常发生遇绿灯亮正走在人行横道线上行人突然遭遇不知从什么地方飞窜而来的汽车,被吓得魂飞胆散,防不胜防.

 

再者就是汽车闯红灯很普遍地存在,也没有见有什么有力的措施加以强行地制止.形成这种交通特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