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是一个高尚的去处,可人们的生活却离不开它。因为,人类生活的五大要素---吃、喝、拉、撒、睡中,它与两个直接相关。所以,尽管厕所这个词不便登大雅之堂,可入厕(也就是上厕所)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入厕自然也是与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相关联的。我所知道的,最具代表性的南北入厕差异就是早年的“南坐北蹲”。也就是南方人入厕是以坐马桶的方式,而北方人则是以蹲坑的方式。这一坐一蹲就产生出了南北入厕的差异来。
南方人坐马桶的入厕方式,造就了南方特有的“马桶文化”,早上倒马桶是这个文化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记得小时候回南方老家探亲,早上常常被外婆家外面倒马桶嘈杂的人声和涮马桶的声音吵醒。当睡眼惺忪的我走出院门,看到的是一派充满生气的热闹场面。人们一边认真洗涮着马桶,一边又热情的相互打着招呼和交谈着,从这个场面,我能体会到一种南方人特有的,其乐融融的生活方式。
北方人蹲坑入厕的方式,则产生的是北方特有的“蹲坑文化”。在一个修建的很简朴的公厕里,一条长坑上,同时蹲着几个在那认真“办公”的人,有时这些“办公”的人,还边“办”边聊,那算是北方“蹲坑文化”特有的场景。这种蹲坑“办公”的方式,为北方人提供了一个,很生活化的交流场所。由于早年提倡节约闹革命,很多公厕里面,没有隔障把“办公”的人隔开,所以,当熟识的人碰巧在一起“蹲坑办公”,则免不了会一阵寒喧问候,而这时最不着边际的问话是:“你吃了吗?”
后来,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不断的搬迁入住高楼民宅,南方的“马桶”和北方的“蹲坑”,都在慢慢的被漂亮结实的白磁抽水马桶所替带。“南坐北蹲”的差异都被统一到了“白磁马桶文化”上来。
这种改变对于习惯于“马桶文化”的南方人来说,入厕的方式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屁股下面坐的东西,所以,他们很乐意接受这个改变。可对蹲惯了的北方人来说,这种改变尽管是 Upgrade 的,但对有些人来说,适应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我们单位里,有一位蹲了大半辈子的老兄,在他搬进使用白磁抽水马桶的房子后,硬是用砖在白磁马桶的每一边,摞了一个与马桶一样高的砖“墙”,每次入厕“办公”,他都要蹲在那两截砖“墙”上。直到他搬走,后面的住户才把这些砖“墙”给拆了。
前两年回国探亲,在我们城市的一个公厕里,已经习惯了“白磁马桶文化”的我,再次受到了蹲坑的待遇。这使我再次面临当初刚开始使用白磁抽水马桶时的尴尬。这也算是一种“逆向文化冲击”吧。
想想这人啊也真有意思,当我们从旧的文化习俗向新的文化习俗过渡时,对于新的东西,总免不了会有一种抵触和不适应,可当我们习惯了新的文化习俗以后呢,当我们再次遭遇昨天的东西,又会觉得不习惯和迷失。可能这种生活的反反复复就是我们生命的韵律吧。要不怎么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呢?
【题外话】
听有朋友从国内回来说,现在国内对厕所的称呼和上厕所的提法也有变化。男厕所叫“观瀑轩”,女厕所叫“听音阁”。
出外旅游在长途汽车上,导游把上厕所解手叫“唱歌”。我朋友就遇见一次在旅游大巴上,导游问有没有人想“唱歌”?当有人说想时,导游就对司机说:师傅,有人想“唱歌”,麻烦在前面给停一下。
所以,下次回国,当你在旅游大巴上,听见导游问有没有人想“唱歌”的时候,你可别错过了,因为人在路上,过了这个“村”,就不知道哪是下一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