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taidehuayuan2011-01-28 04:53:59

在粮油布都靠限量供应的那个年月里,户口几乎是人们生存的唯一保证。在我们那里,按照户口供大米的标准是:青少年女孩每月二十七斤,男 孩三十二斤,成人是每月二十九斤。这定量让80后出生的人听到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眼珠子都会往下掉: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啊?


如今,一个三口之家每月要是能把一包二十五磅的米吃光就算多的,但那是个缺肉少油的年代,按人头每人每月只供四两油,一个月也就一两次 能闻到肉香,一日三餐完全靠米饭充饥。发育期的男孩在外面疯玩半天回来,一顿就能风扫残云地让半斤八俩下肚,就连一些长得很秀气的女孩 子,眨眼的功夫就咽下半斤也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越是没油没旦白质饭量就越大。


姥姥回城后我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缺粮。我家没有男孩,母亲过日子又比较仔细,总是细水长流地每日悠着定量下锅,我们从没有暴饮暴食 的机会,在妈妈严格把关的训练下,我们的胃已经适应了某种不饱不饿的定量。没有粮食供应的姥姥回来后打破了我们的生存平衡,每个人都得 少吃一口给姥姥匀粮,后来我的姐姐下乡,家里又少了一份供应,缺粮就更加严重,那种总是差欠了一口的感觉有时让人浑身不自在不舒服。


有一阵子,姥姥总是吃得很少,妈妈询问时她会说:“这胃切了一大半,多吃了会胀气不舒服。”我知道她是找借口,是怕孙女们会挨饿,因为 在乡下时她可以喝两大碗粥的。


到了这所新公社后,我才知道原来的区真是很大,那里光是给吃商品粮的孩子开的机关小学就有几百个孩子。而新公社看起来就像是以前区里的 大队,说是小镇其实连街道都没有。几栋稍稍像样一点的房子就是学校,卫生院,供销社和粮店。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就连在一起,学校边 上除了一条小河就是农田。农民收割后,姥姥就到地里去拾些遗留的谷穗,她那时贫血还很严重,遇到母亲不放心阻拦,她就会对妈妈说:“你 让我去捡点回来吧,那样我吃得也会安心一些。”


这世界好人真的很多,就在我们严重缺粮时,捡谷子的姥姥遇到了粮店的主任,天上就那么难以置信地掉下了馅饼。有天,主任的女儿上学时送 来一张纸条,说让妈妈尽快去粮店买碎米,一斤粮票可买一斤半。原来,粮店每三个月就会有一批碎米因为量少不公开出售,知道姥姥没户口后 主任每次都特意给妈妈留一些。感谢我们生活中的又一个贵人为我们解决了粮荒。每次收到条子,母亲就会匆匆地赶往粮店,把全家那个月的口 粮全部买成碎米。


虽说是同一种物资,碎米做出的饭口感比整米差太多了,连吃一个月后很难装出欢喜的表情。姥姥有时会很难过地叹气,说:“我不该这么冒失 地回来,让你们跟着遭罪。”爸爸就会安慰她说:“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喝米汤也香”;妈妈会笑说:“碎米还可以少嚼两口,省点力气!”日 子虽然艰难一些,但一家人共渡难关时,幸酸里也有很多的欢乐。


学校是公社里最大的单位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公社又偏又穷,比较适合地富反坏右改造思想,老师们几乎都是不同时期从全国各地下放而来的牛 鬼蛇神。这批老师后来被称为精英,在78和79年把很多有幸在那里念高中的农村学生送进了全国各重点大学。物理老师是出身不好的本地人,文 革前研究生毕业,找了乡村没有文化的女子结婚,他爱人后来在学校食堂帮忙工资很低,孩子又多,算老师里面生活最困难的;外语老师是安徽 人,原北外的高材生,他长得很像电影春苗里面的那个教授,就是摇头晃脑地讲“马尾巴的功能”的那个人,老师们的孩子中不乏调皮捣蛋的, 背后都叫他马尾巴。当然,78年前他从未教过英文,78年却把一位从未学过英语的学生送进了他的母校。这么一所乡村中学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有 本科以上的学历,也难怪头两年高考创下奇迹。79年后这些老师几乎全部调走回到了不同的省城,因为我家下放得早,我们的朋友们都在当地, 城已经不在我们的记忆里,母亲最后选择留在县城。


公社的高中当时还没有条件给农村的学生提供住住宿,一部分住在山里的学生得来返斤二十里的山路上学。在贫困的山区公社呆过后我才明白, 即使后来统一高考,大家拿着同一份考卷,并不意味着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比我聪明,比我有才气的农村同学因为生活条件的艰难和限 制没有考上大学,我只是幸运而已,每每想起他们心里就会多一份谦卑,少一份张狂。


由于公社里吃商品粮的孩子不那么多,下学后农村的同学们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我们的玩伴很局限,而且黑五类多,大家谁也不嫌弃谁,我反而 过得很开心,虽然红太阳的光辉还没有沐浴在我的头上,我从来没有机会参加少先队,红小兵,红卫兵,但是谁还在乎那些啊?亲爱的姥姥回家了, 同伴们互不歧视地玩在一起,带着一颗年轻快乐的心,即使肚子不那么饱,抬头看到的总是一片蓝蓝的天!


没有户口问题的老师家里虽然不太缺粮,但却缺菜。每个地方都会有革命方向的微小差异。新公社好像对村民们的自留地有很大的限制,直接导致 老师们无处买菜。村民们只有在菜吃不完时才会想起来提一篮子上街,那时还不知冰箱为何物,有菜卖时一次也不能买太多。在我的记忆里,等米 下锅的事少见,等菜下锅却是常常有的事。


终于有受够了的老师鼓起勇气去找公社书记,拿回了批文:每家允许养五只鸡,开一小块菜地生产自救, 大家的日子才好了起来。


说起开荒种地,知识分子的迂腐也表现得好笑极了。因为公社只限制了鸡的数量,并没有给出开荒的具体指标,拿回批文的老师就自己估摸着在河边 开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菜地,胆小怕事的老师们就严格地拿那块地的大小当圣旨对待,居然拿尺去丈量。不久,河边就看见方方正正,大小完全一样的 一溜菜地了,那些年里,牛鬼蛇神都循规蹈矩,不敢有半分的出格,有时演绎出不少让人笑不出声的喜剧。


姥姥很会种菜,74年后我们不光是物资生活好了很多,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有天我下课回家,姥姥很神秘地让我猜妈妈买了什么新东西,说:“你 不会哭吧?”姥姥真是太了解我了,看到它,我真的哭了,喜悦的泪! 待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十八)
  • 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十七)
  • 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十六)
  • 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十五)
  • 寂寞一生---姥姥的故事(续十四)
  • 申檐2011-01-28 05:11:43
    真感人! 姥姥万岁!
    安静2011-01-28 10:30:59
    看得好感动,期待下集,祝福~~:)
    fatguy732011-01-28 14:06:59
    我还记得,“文革”中我姥姥从南方来北方与我们同住,不但没有米吃,
    野狼嚎2011-01-28 14:25:20
    不容易。。。。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4:30:54
    谢谢读贴,问好!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4:32:08
    谢安静,春节快乐!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4:33:57
    南方人还真吃不惯北方的粮~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4:35:24
    希望文革不再重演,野狼新春快乐!
    费嘉2011-01-28 15:35:57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生活艰难一些,也是挺幸福的。愿你阖家新春快乐。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5:42:58
    谢谢费嘉,也祝你新春快乐!
    bymyheart2011-01-28 16:11:45
    善良一家人。你写得丰富翔实真诚。
    街西狗2011-01-28 16:48:43
    多么珍贵的回忆。期待下集。。。太太花园春节好!
    龙坡居士2011-01-28 17:12:43
    非常感人的好故事!原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心无2011-01-28 17:34:11
    啥东西啊能让女孩哭。我才不是花布衣服就是漂亮围巾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8:07:19
    哈哈~~花布衣服漂亮围巾?一般看到会笑~~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8:08:27
    谢谢龙班读贴。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8:09:23
    狗狗春节快乐!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18:10:05
    谢谢!春节快乐!
    加州花坊2011-01-28 19:23:22
    就喜欢读这样的故事,那年月不会再回来了吧。
    晓雨12011-01-28 20:00:24
    这个世界好人还是多。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20:42:03
    希望那年月不会再回来。花姐春节快乐!
    taitaidehuayuan2011-01-28 20:43:10
    是的!晓雨春节快乐!
    史迷2011-01-29 01:58:47
    那个时期的故事,现在听起来,除非亲身经历过,真很难相信了.
    孺子和牛2011-01-29 23:00:48
    好真实感人的故事,给我们带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