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至2016-12-07 19:54:41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首次泰山封禅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神。乙卯日,他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礼服,即头戴皮弁,插笏垂绅,行射牛的礼仪。随后,汉武帝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封土行礼,所封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书,是汉武帝写给天帝的书信,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

行完礼后,汉武帝独自带着已故将领霍祛病的儿子、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至于行礼过程怎样同样没有多少人知晓。第二天,汉武帝从山后阴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行禅祭礼,与祭后土仪式相同。

整个封祭、禅祭汉武帝都亲行拜见礼。礼服为黄色,都有礼乐伴奏。荐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间的三脊茅编织而成,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汉武帝还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放还山林,兕牛犀像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据载,行封禅礼的地方,当夜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这应该是神灵的显现。整个典礼过程透露出一种神秘气氛和宏大的气魄。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汉武帝从即位起,就建号为“建元”,至“元封”共6个年号,每个年号皆六年。“元封”的“封”,自然是指“封禅”。

接受朝贺后,汉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并免除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是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汉武帝还下令在泰山脚下为诸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将汉代有封爵的人和泰山联系在一起,增加了泰山的影响。

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镇,是春秋时的博邑(位于泰城旧县村),该城曾先后为鲁、齐两国所统属。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汉初在这里设立博阳郡,汉武帝时改称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武帝首次封禅后,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割瀛、博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县。此后,又将泰山郡治迁至奉高。奉高从此繁荣至北朝,历时六百年。

汉武帝泰山封禅之后,又东游海上,北至码石,经辽西,历九原,于五月回到甘泉。武帝封禅,行程一万八千里,可谓气势恢宏。

发布文告

汉武帝封禅泰山的仪式结束之后,还发布了文告:

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四县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从文告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以一种谦虚虔诚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以求有新的开始,并向人民施行恩惠。

七次再封禅泰山

在首次泰山封禅后,元封八年(公元前109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又先后七次到泰山封禅。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到泰山封禅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公元前109年,距第一次封禅仅一年时间,汉武帝再次来到泰山,这一次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在泰山修筑明堂。明堂相传是夏商周以来宫殿中兼有祭祀功能的最重要的大殿,原来泰山下有明堂,汉武帝嫌其地势险要且不够宽敞,因此下令重建。

不过,时人并不知道明堂该建成什么样子。这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显示,明堂正中是一座大殿,四周无墙,以茅草覆顶。又建有复道。殿上有楼,从西南方的复道进入大殿,称为“昆仑道”。天了从这里入殿,就可拜祀天帝了。大殿外有水环绕一周。

于是,汉武帝下诏按照黄帝时明堂图在奉高邑建造明堂。公元前106年,武帝再次来到泰山时,就在明堂的上层祭祀天帝和五帝,在明堂下层祭奠后土,用牢牛共二十头。武帝还再次登上泰山,在山顶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详情的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则各按其方位进行,只有黄帝与赤帝合并祭祀,祭时都有主管官员辅助侍候。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处都举火相应。

汉武帝与泰山老父

每次去泰山封禅、祭祀或去东海,汉武帝都希望寻访到神仙。晋代葛洪著的《神仙传》记载了汉武帝与神仙泰山老父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东巡狩猎时,看见一个老翁在路旁锄地,头上的白光有数尺之高。老人看上去50多岁,但面色红润如童子,肌肤光滑有光泽,一看就不同凡俗。武帝觉的怪异,就上前询问老人的道术。老人告诉武帝,他曾经遇见过一个得道之人,那个人教给他修炼之法。他依此修行,身体便开始向年轻方向转变,头发也由白发变成黑发,掉了的牙齿又齐齐地长了出来了,身轻如燕,每天能行走三百里。现在他已经有180岁了。这位老人就是泰山老父。老父后来进了泰山,每隔十年、五年,他都回乡看看。等他三百多岁时,就再也没人见到过他。

封天禅土 功越百王

汉武帝泰山封禅彰显了其“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的宏大胸襟,亦是其对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状况的追求。三国时的曹植在《汉武帝赞》诗中用“封天禅土,功越百王”来颂扬汉武帝的业绩,西汉史家司马迁在谈其写《今上本纪》的宗旨时曾言:“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这是他对汉武帝盛世的肯定,也是对封禅和改德改制的正确评价。

无字碑
泰山无字碑,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立。
 

可以说,汉武帝为建立大一统帝国而举行的封禅大典,对西汉王朝乃至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泰山顶上汉武帝时立起的无字石碑跨越两千年后,仍在俯视着人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