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南北朝的诗歌
楚汉相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四面楚歌中悲壮地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个成功的流氓在衣锦还乡时得意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垓下歌》和《大风歌》两首雄伟悲壮的诗拉开了秦以后诗歌舞台大幕,这两首诗更接近于《楚辞》风格,气势磅礴,扣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在先秦时就有了。以“乐府”为这种机构的名称约始于秦代,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就铸有“乐府”二字。汉承秦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汉惠帝时,有“乐府令”的官。到了汉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被大大扩大了,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两汉后来的一些皇帝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以图借此教化人民,文人也模仿乐府诗曲调进行创作口语诗,因此,汉代乐府诗成了诗歌的主调。汉代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1)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楚歌),有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的郊庙歌辞和为朝廷宴飨所用的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雅舞用于郊庙和燕飨,杂舞用于宴会)。(2)军乐,有二种,一是在北狄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先秦振旅凯乐而形成的,用短箫铙鼓的鼓吹曲辞;二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经过李延年改编的,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横吹曲辞。(3)三种民间歌辞,一是汉代的流行歌曲相和歌辞(相和曲),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仅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二是清商曲辞,其乐曲是有伴奏的乐器多达七八种的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三是混用上述两种乐曲的杂曲歌辞: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说战争、言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是汉代乐府歌诗传世最多的作品。
《上邪》是一首感情非常炽热的爱情诗,从其完全口语的杂言形式可判定是西汉时的作品,全文如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口气罗列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这五句用入声韵更显急迫,真是山盟海誓。无独有偶,千年之后,唐代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无名氏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更是罗列了六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异曲同工,真乃千古爱情诗的绝唱。汉乐府中篇幅最长的是两首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篇幅各种文本略有出入,通常认为长达357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这在古典诗歌中是罕见的,被誉为“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写的是一个婚姻悲剧,结构完整、紧凑、细密,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运用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以浪漫性的对罗敷美丽的描写开始,一心以为艳遇之将至的使君不仅受到罗敷“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严词拒绝,而且还听到罗敷夫婿在财产、地位、容貌、风度等各方面都胜过自己的讽刺,在使君非常狼狈的诙谐性喜剧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