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Furi村后,缆车继续上行。途中,从窗外看到的马特宏峰,轮廓愈来愈清晰了,似乎能比想象中更靠近它,喜出望外。
到Schwarzsee站一下车,仰面抬头就是海拔4‘478米的马特宏峰。在这儿下车的只有我们,白茫茫的雪域,杳无人影,若不是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和正运行着的缆车,还以为是到了宇宙空间某个无人的星体呢。这样的空旷,也许只有在疫情和淡季时才会遇上。
终于,以最近的距离站在了这座神话般的山峰面前。这座巍峨壮观,气势磅礴的方尖碑,在连绵不断的阿尔卑斯山脉中,谁能想到它原来竟是来自遥远的非洲!
对于马特宏峰的来历,地质学家们研究发现,其岩石结构与阿尔卑斯群峰无一相似,反倒是与非洲的山脉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推测它是在几百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诞生的。那时古地中海分割了欧洲和非洲,由此产生的强大火山爆发与冰川切割,将这块带着异国风情的巨石推至欧洲的中部。
倘若真是这样,那么在这块山地上走上几个小时,不就相当于从欧洲徒步到非洲,已经穿越海洋了吗:))
积雪中的观景台上,眼前聚集的是一群令人回味的阿尔卑斯雪峰,海拔全在4’000米以上,欧洲的第二巅峰/瑞士的最高峰 Dufour(4‘634米)也在其中。雪峰连绵不断,横亘在马特宏峰的对面,一座挨紧着一座,唯独马特宏峰独处一方。这样独特的位置倒也真让马特宏峰看上去像个“外来户” ,仿佛在告诉世人它确是一只来自非洲彼岸的“木筏”,被冰川火海推到了这里。。。
然而无论如何,四周连绵的巅峰即使更高,更难攀登,也无一能与之相比;凭着鲜明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马特宏峰显示着它在山中的霸主地位,也因此成为世界登山史上一座标志性的山峰。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登山者为之痴迷,甚至舍去性命;在采尔马特的两座教堂墓地,以及“Grace of the Unknown Climber"登山者墓地,掩埋着自1865年以来500多名前往马特宏峰峰顶未归的登山者。186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记录下马特宏峰首次被人类征服却代价惨重的一页。
1865年7月14日,来自英国的登山者们在当地向导的陪同下,一行七人从马特宏峰的东北山脊Hörnligrat开始攀登,并成功地登上了顶峰,然而,就在胜利后下降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可怕的坠落;七名登山者,最后只有三人活着返回了采尔马特村庄。。。这场惨剧如何发生的至今仍然是个迷。
(网络图---山脊 Hörnligrat)
不过,围绕着征服马特宏峰的历史,也有趣事。1871年的夏天,为争夺世界女子首位登顶,两位女性展开了博弈,她们是来自英国的Lucy Walker和美国的Meta Brevoort。
46岁的Meta Brevoort 出生在曼哈顿房产富商之家,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早在1869年就曾来到采尔马特尝试登顶马特洪峰,但不幸因天气恶劣而失败。两年后她重振旗鼓准备再次挑战,她的实力被当时的登山界一致看好。
而35岁的Lucy常年跟随父亲 --- 一位来自利物浦热并衷于登山的富商练习登山,听说Meta Brevoort的重返计划,她迅速组队登山,于1871年的7月22日,在五名伯尔尼山地向导的带领下,抢先登上了马特洪峰顶,成为了世界首位征服这座神峰的女子。传说当时的她身穿传统的法兰绒长裙,但在裙下穿了长裤,攀登时才将裙子脱去;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公开从事登山这样的活动实属不易,然而她有一位非常开明的父亲。
Meta在Lucy成功登顶后的第二天才抵达采尔马特,19世纪飞机还没出生,想必Meta是从海上赶到的,然而迟了一步,原本踌躇满志的她被Lucy Walker捷足先登了。。。无奈之下,Meta仍旧大方地当面向Lucy表示了祝贺。之后Meta在阿尔卑斯山中度过了整个夏天,最终决定去征服它的另一座高峰 --- 被誉为“欧洲之巅”的勃朗峰,终于也成功了。看来激情,实力,时机和组织应变能力对于成功,都很重要。
在此后的150多年里,征服马特宏峰的活动从没停止过,登山者从自世界各地不断地涌来。近些年马特宏峰迎接的登山者,据统计每年不下三千,曾有一日,同时登山的人竟多达150名!
如今的攀登者所面临的挑战仍旧艰巨,但早已不能与十九世纪时同日而语了;除了中途站供歇息的山屋,攀爬中还有许多地方固定了辅助的绳索,攀登者还能拍照留念。。。不过,当年从 Hörnligrat山脊攀登马特宏峰的线路一直没改变,而黑湖是攀登者到山屋Hornli Hut的必经之路。
黑湖在哪?其实从缆车上下来时就应该看到的,可黑湖在雪后变成了白湖,我当时竟没能注意到它。后来沿着山边四下千百度地寻,转身回首却发现它就在神锋的脚下!什么叫灯下黑,这就是:))
黑湖Schwarzsee海拔2,583米, 湖面青黑透明而得名,是离马特宏峰最近的一座高山湖。但也因为靠得太近,它未能像Riffelsee湖(经常从挂历上看到的那个)那样,从远处把马特宏峰的雄姿收进湖心而火遍全球。但是,默默无闻的黑湖有着镜面一般的质感,夏日,能把远近的上下天光倒映在水中,使马特宏峰跟前的景色栩栩如生;冬天,湖面平铺的那层白雪,也轻巧地将马特宏峰粗旷的轮廓和四周的景象柔和。
(网络图)
看着看着,不由地觉得黑湖的存在也和马特宏峰同样神奇;在阿尔卑斯山中这块开阔的地上,它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这座神山的跟前,若不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那也是造物主的美意撮合。
无论如何,黑湖与马特宏峰看上去都好像一对夫妻;春夏秋冬,宏峰都能俯视打量着黑湖四季的光景变幻,从中得到万般的温暖和清凉;即使是独处于群峰之外,有黑湖的陪伴,宏峰也从不孤独。
通往黑湖的雪坡上,有座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子的雕像,而湖边,有座乳白色的小教堂“Maria zum Schnee” (雪中的圣母),教堂的建成关乎一个感恩的承诺;相传几个世纪前,曾有两位采尔马特人在马特宏峰附近的Theodul冰川遭遇浓雾,迷失了路,他们祷告承诺,如果得救就会在有圣母雕像的地方修建一座供祷告的小教堂。。。
后来他们神奇般地获救了,小教堂在18世纪初建成,很快成为采尔马特一带山民的朝圣之地。在久远年代,高山上的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或许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想象和体验的。在这座神奇的山和小教堂前,似乎有些理解了过去的人为什么能与神走得那么得近,信得那么诚 --- 那时,信仰是人类唯一的依托。
如今,信仰仍在这里继续,成功的登山者登顶后会来到教堂感恩致谢,许多徒步者路过也会来点燃一根蜡烛表达心意;每年的8月5日,来自当地和外地的基督徒都聚会在黑湖,举行露天弥撒;而这块神奇的地盘也总是在清晨第一个被太阳照亮,如今被瑞士旅游局命名名为Schwarzsee Paradise。当2020年新冠初抵欧洲肆虐最凶的时候,采尔马特人向马特宏峰顶投放鼓舞人心的幻灯片,在这里声援世界各地受病毒侵袭的人们。
马特宏峰独特的外形让所有见过它的人难以忘怀,但这只是马特宏峰的“瑞士印象”,风情万种的它共有四面,从意大利方向会看到什么,要等上到了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e后才知道。
告别Schwarzsee继续上行,下一站是Trockener Steg --- 通往欧洲最高滑雪场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e(海拔 3,883)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