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经典的圣诞节甜点,在世界上讲法语的国家和地区要数La Bûche de Noë 圣诞原木蛋糕的人气最高,它几乎是所有圣诞大餐上最后的那一道;不过,原木蛋糕做起来不算容易,尤其是我这样的糕点水平,定是做不来的,若想吃不如去买现成的。
前年在公婆那里过圣诞,桌上的巧克力圣诞原木蛋糕,便是从外边小店里买回来的,如今的原木蛋糕已经做得很精致了,量小了许多,但甜味仍旧是浓浓的。
这道甜点的产生,为什么叫原木(La Bûche),是有历史渊源的,以后得另写一篇才能说清。传统的造型一般是这样:
今年的圣诞晚餐不吃原木(La Bûche), 用什么甜点,还在犹豫。。。正巧公公婆婆从普罗旺斯回来了,这次带给我们一些果干甜品,里面有核桃,无花果,杏干,蜜枣等干果和坚果,于是又聊起了一些普罗旺斯的圣诞风俗。
普罗旺斯位于法南,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与法国其它地方相比,有些特别,圣诞餐晚餐不仅有7道丰盛的菜肴,还外加13种甜点。7道菜肴是为了纪念玛丽亚的“圣母七苦”,而13道甜点则代表耶稣与12位使徒的“最后的晚餐”。
13种甜点!乍听上去觉得好夸张,而实际上这13种甜点包括果干和坚果还有时令水果,其中“四乞丐”,椰枣,白黑两色牛轧糖,甜味烤饼基本是固定的,其它的可以变化,但无论如何比起圣诞原木蛋糕可就清淡多了。而且,人们通常是在平安夜晚餐后前往教堂做午夜弥撒,归来时才开始享用甜点,然后甜点会留在餐桌上,一直吃到12月27日。这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过春节期间,家也摆糖果的习惯呢,上海的大白兔,广东的利是,还有蜜饯果。。。
“四乞丐”(Les quatre mendiants)听起来让人好奇,实际上指的是四种干果和坚果:无花果干、葡萄干、杏仁和核桃;欧洲的许多风俗文化都与历史和宗教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四乞丐”的来历也不例外。
中世纪时欧洲有很多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叫Mendicant Order的乞丐教派,共有四个团体,他们不拥有任何财产,而是依靠人们的慈善施舍为生,他们发誓以极度贫困的生活方式侍奉上帝,以冥思修炼见证福音,有别于那些拥有土地资产的教派。
这四个乞丐教团的修道士,身着的长袍颜色是不同的,当时人们便在四种干果里找到相应的颜色分别代指他们,“四乞丐”甜点就这样产生了;在法国,圣诞甜点除了原木蛋糕外,就数普罗旺斯的“13道甜点”最著名,最具有地方文化色彩。
现在店里制作出的干果甜点,种类组合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初人们只是把四种干果和坚果拼凑在一起直接食用,而今与巧克力搭配上后,“四乞丐”看着就更美味,让人垂涎了。听过公婆介绍,上网查看了食谱,对这款现代版的“四乞丐”一见倾心,今年圣诞节的甜点就是它了!
(网络图)
用料: 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各一半,坚果(榛子,杏仁,核桃,腰果,开心果…),干果(无花果,葡萄干,杏干,枸杞子…)任选4-5种,颜色搭配好即可。
做法:
1. 180°C 烘烤选好的坚果10分钟
2. 50-55 °C 水浴融化巧克力,并将变成了流质的巧克力装进一个裱花袋
3. 将巧克力匀称地挤在一个平面上,成小圆饼状,大小保持一致
4. 将烘烤好的坚果一个一个地摆放上去,同时配上2-3种选好的干果 --- 考验耐心和享受创作美感的时候到了:)
5. 摆放完毕后搁置在室温下凝固即可
这道甜点不但有文化传统风格,做起来又很简单,健康,美味,色彩与圣诞节很相符,实在是完美!试试吧,做成后再分享:)
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已经备好的甜品,巧克力Révillon,以前在博文“法国国人圣诞桌上的糖果”里介绍过。
在法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圣诞节传统。这款亮晶晶的圣诞糖被法国人称为Papillotes de Noël,来自里昂,诞生于1790年;如今亮晶晶的圣诞糖也有不同的配方和味道,而且金灿灿的,很有节日味道,据说每年圣诞会被法国人消费掉好几亿粒!其实也不止法国人,今年的圣诞,身为巧克力大咖的瑞士,也在自己的超市里拿出一块地盘营销Révillon,可见它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
Révillon之所以受欢迎确有其一技之长:糖纸里总夹着一个小纸条,打开后可能是一个谜语或成语、一个笑话、一个有趣的引语,或者一个小鞭炮,形式上既有点像英国的Christmas crackers,也有点像中国春节海外中餐馆常有的Fortune cookies。
圣诞的晚餐桌上的最后,一家人围在桌边开始饶有兴致地剥开糖纸,读起各自打开的一段名言或祝福,说笑打趣,给团圆的圣诞晚餐增添不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