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孝里,抽取四个,组成“中国四大孝子”,讲完了。
二十四个太多,有些卖萌的,坑儿的,鲁迅受不了。给老母洗尿壶,又普普通通,为老爸尝大便,估计他都不敢提。
把那些瘆得慌的,普普通通的去掉。我看了下,还有四类。
一类是的确感人肺腑的,我抽取了个闵子骞《鞭打芦花》的故事。
父亲其实疼爱儿子,才娶了后妈。但大冬天的,又误会了儿子。儿子为了一家团圆,隐忍之处,令人动容。后妈也幡然醒悟。最后是个happy ending。
一类是故事十分精彩的,可以变得相当丰富,老百姓爱看爱唱的。我抽取了个董永《卖身葬父》。
卖身葬父这种桥段,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都有借鉴。大家更喜欢看的,是孝子董永的艳遇。人道一日夫妻百日恩。他有十日。
十日,其实也不少了。娘子是天仙,模样俊,身材好。
第三类,是简单质朴的。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蔡顺《拾葚异器》,都属于这一类。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和“融四岁,能让梨”一样,在《三字经》里面,都是儿童,单纯质朴、聪明伶俐的气息扑鼻。
一个小小的夏天扇凉席、冬天暖被窝,得益于举孝廉的官员选拔制度,造就了门阀士族江夏黄氏。不妨管中窥豹一下。
最后一类,类似“感天动地窦娥冤”,不过,不是莫大的冤屈感天动地,而是至孝感天动地。也因此,中国有不少“孝感”这样的地名,孝感市、孝感县、孝感乡等。你们那儿有没有?
在二十四孝中,老天显灵,我数了下,占了三分之一。两汉时期,宣扬天人感应,谶纬之说风靡,把儒学,变成了神学。
全民一起神叨叨。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五个,还出现在《搜神记》。
曾经被当做封建迷信打倒,现在又颇受唯物主义者喜爱,二十四孝图,又常常成为国内城市的公益广告。
因为多,我还是选了一个代表性的,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王祥《卧冰求鲤》,与此类似,为什么不选呢?因为王祥,出自琅琊王氏,二十四孝里没说,他是省长的孙子、儿子,所以我们很容易误会,这个省长的孙子、儿子家里太穷了。
孟宗家里,应该是真穷。此外,孟宗有一个曾孙,叫孟嘉。孟嘉是陶渊明的外公。耶~~~
好,一共这么“四大孝子”。简简单单,好记,也可以接受。
孝,宣扬过头了不好,一看就是为皇帝服务,孝则顺,顺则不反;简简单单,质质朴朴,只是让一家人日子和睦一点,民风淳朴一点,这个可以有。
去其糟粕,留取精华,请支持中国四大孝子。欢迎提出你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