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英女王葬礼,除了看到传统英国皇室礼仪的庄严肃穆和严谨又从容----还领略了古传的军中专长:大嗓门。
无论是人口密集的大街还是空旷的草地,数百、上千人的仪仗队的指挥官---没见到持有现代扩音器或是同类电子设备--倒是时而听到豪迈的、清晰的传令声----嗓门之巨大洪亮,超出常人好几倍。。。
看李翰祥的清宫片,空旷的故宫,一旦有大型红白礼仪,广场上的指挥官不像英国那样用大嗓门喊叫,而是用长长的皮鞭,抽出响亮的声音,“啪-啪。。。。“在空中回荡,可以传得很远,那是游牧民族传递信号的特技吧?
我想起日本老师跟我说过,古战场,嗓门大,也是一种武器。
三国的“小霸王”孙策,就在战场上回头一吼,将追来的敌将“吼”下马来,直接摔死。。。
张飞在长坂坡小桥上怒吼一声----敌军倒退,连桥下的水也倒流。。。。当然,有不少艺术夸张的成分。不过,在空旷的草地上如此响亮豪迈的嗓门--如果在室内,这超人的声浪真会引起共震。。。再好的歌手,在传统的蒙古歌手面前,都要退后。。。
战场传发号令,击鼓的话,对方也能听到,机密感不够;声传,迅速、也可以适当控制距离---记得“读者文摘”介绍过练习说话的音量控制----从假设面对面--到相隔五米、十米。。。
想起在农村的趣事:
我队修路的工地与邻队的农耕田相隔大约两百米,前一晚,约好了邻队几个女知青,收工后,不回生产队了,直接上公路、去城里看电影---可是每个队收工时间不一致,我们怎么通知她们“我们收工了”?
我想起了好莱坞电影的《泰山》---我虽然没看过,可是,二姐夫学过给我听,说”泰山“在森林里叫唤动物聚集时就拉开大嗓门喊道:“哦-----里哦里哦--------------”
我们三个男知青,在公路收工后,朝着邻队的方向,学着泰山原始的传号法---于是,准时、成功地通知了她们。
---没多久,在公路口会合,她们说”泰山“的号令听得很清楚。
不过,最后收工的队长回过头来,皱着眉头,笑着问:----你们号(吼)个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