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真的好2022-10-14 03:50:50

战后世界电影大师是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军曹!

楼主的前言:原节子是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小津安二郎玩腻了的情妇与御用女演员转手送给麦克阿瑟的,小津安二郎是知乎与豆瓣等有良知的理性网站的老梗了。

看见那谁您的小号又把著名公众号“路生说史”搜狐今年四月著名原创改头换面

(原文比较中立,没有替原节子哭一把的意思https://www.sohu.com/a/539930788_694074

讲小津安二郎与麦克阿瑟的共用情妇---日本著名老牌美女影后,已故的原节子生平拿来主义炒作,还为了推高人气,换了一个替原节子博得同情的标题。

楼主就在想,这得多么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多么失去了脊梁又无知愚蠢者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尤其在中国人民又一个抗战胜利日纪念前后?!

我知道网中有不少反共反华的,啊这,你们还能同时打着反美的旗号与女权主义的旗号,替原节子与小津安二郎洗白,掬一把同情眼泪,我醉了,是要羞辱你们浴血抗战的国军先辈吗?

我这里集合了知乎与豆瓣历年对于原节子恩师兼糖爹-小津安二郎的高赞评价,作者有西风独自凉、SydneyCarton还有我等多名电影爱好者,大家细品。随后还有梁文道等的视频科普。http://phtv.ifeng.com/program/kjbfz/detail_2013_04/27/24748595_0.shtml

战争年代轴心国日德亲善大使--原节子

小津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 卢沟桥事变后的修水河渡河战时,我在战场前线。战壕附近有一棵杏树。开着美丽的白花。中国军队展开攻击,迫击炮弹咻咻飞来,机关枪嗒嗒嗒响着,中间还夹着轰隆的大炮声。在那些声音和风中,白花非常美丽地飘散下来。我看着花,心想,也有这样的战争描述方式啊!这也是一个音乐和画面的例子。

你们体会一下。一个人在打仗的时候还想着构思电影,可见他的内心是平静还是冷血的,事后竟然能用如此笔触去写战场感想

 

上图左侧即小津安二郎军曹

--------------------------

何必让我们如此纠结?

2001年BBC《战栗东方》访问日本老兵,牙齿都没剩几颗的老鬼子提起中国人,依旧毫无悔意,一脸的不屑。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下流、劣等,根本就不是“人”。 评价小津,评价任何人,都应遵循一条铁律: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回到开始的原点:

鬼子小津无法抹煞导演小津的伟大;导演小津亦无法遮掩鬼子小津的罪行

他是顺着长江一路打下来的 而且还是个放毒气的 手上多少沾着血 绝不能因为他是普通一兵而非大本营参谋就一笔抹为“服从国家机器的军人”。手上沾了血就沾了血,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的

即使只是谈电影,也要知道,小津是一个亲身经历甚至亲手了断过生死的人,是一个入世的人,是一个丰富的人,是一个复杂的人。因此,千万别把他的电影看得太单纯。 更不是一个“公德、私德”就能了却的。

随毒气部队参加侵华战争中最大的毒气战修水河战役的军曹小津回忆:看到这样的中国兵,一点也没有把他们当做敌人。他们是无处不在的虫子。我开始不承认人的价值,他们只不过是物件,不管怎么射击,都显得心平气和。”如果不把人当做虫子、物件,而是和你一样有血有肉、有父母的人,就无法毫无心理负担地进行射击、杀戮。

1939年3月20日小津日记记录了参加江西境内修水河战役指挥部下发射毒气弹的过程……在记者面前,小津提到杀人非常兴奋:“砍人也和古装片一模一样。一砍下去, 那人一动不动,然后啊的一声倒下,戏剧正巧就是这么考虑的呀。我居然会想到这种事。”

田中真澄《小津安二郎周游》,梳理小津安二郎的战时经历,断定小津到过南京大屠杀现场,墓碑上的“无”字,是南京大屠杀期间鸡鸣寺住持二空法师送给他的、、、、、1963年,小津安二郎因癌症去世,墓碑上只有一个“无”字。

田中真澄在《小津安二郎周游》中,判断小津安二郎当年就在南京大屠杀现场,还到南京古鸡鸣寺问禅,寺庙主持送给他一个“无”字。

收官之作《秋刀鱼之味》(1962)多次响起日本海军的《军舰进行曲》,战友重逢关于日本如果战胜的讨论……涉及战争、皇军的部分,只有怀恋和日本式的暧昧、朦胧

-----线下是资料---------

《开卷八分钟》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2013年4月26日文字稿

梁文道:昨天跟大家提到小津安二郎,其实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大概也就是小津安二郎。

为什么呢?你很难不被他感动,他那种对任何的人不轻易下判断的态度,显得如此的包容与悲鸣。比如说像有那个《东京物语》,他其实没有判断里面任何一个子女他们是自私或不自私。他总是那么静静地观察,真的有种就是把天地万物都能够纳进这么一个方寸之间,来好好地看着他就行了,不要轻易地下判断。

而人的所谓的尊严或者人的精神,往往是在这个态度里面体现出来的。那么这是一种非常的与天地共融的、伟大的一种胸怀。

然后我们又说到很多从西方世界,或者很多影评人那学来的关于他的电影的解读,说他的电影总是有那么多的规矩,那么多的形式,非常的严谨。那么好,关于这种种,我觉得有一本书可以把大家种种对于他的幻想都打破掉。

事实上,我觉得所有大家关于日本文化过度美好的幻想也都可以从小津这里,这个被认为是最有日本性的导演身上,开始慢慢一步一步拆除掉,就是这本《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这是他的一个散文集,在今年的时候,刚刚出版了繁体版。

那么里面很有趣,他说他其实完全不懂电影文法,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守那些规矩。听起来很怪,小津是个最规矩的导演,他拍戏,那怎么叫不讲文法?其实也是有道理,比如说一些很简单的电影的基本的原理,他是不理的。你要拍两个人对话,你这个两个人的视线不能够离开一个轴线,这是很简单的,比如说我要拍甲,他说一段话,那乙在那边说话,我镜头回来的时候,这个乙的视线应该是往右边看,而他的视线是往左边看,我们作为观众在中间才觉得他俩在对话。 那小津的电影常常出现的场面是什么?

两个人说话,两个人的眼睛居然是看同一个方向,那你觉得简直是莫名其妙,那小津就会这么干。然后这里面,小津也谈到了他的很多工作方式,我们说的那些严谨的文法,他承认他有这些好恶、癖好,但是他不认为那叫方法,那只是个癖好。

那为什么要用他的很多的一些的我们习惯的他的标签,他都做了些解释,这些解释解说穿了之后,你觉得太可笑了。比如说我们昨天给大家讲,大家觉得非常神的那个低角度的摄影离地三英尺的摄影机的摆法,他为什么这么摆呢?他竟然说,那是因为当初他拍片的时候,每次打灯换灯,灯光要跟着移来移去,拍不到两三个画面,一晚上已经到处是电线,为了移到下一个镜头,我们得一一收拾好,既费时,又麻烦,所以干脆不要拍地板,把摄影机朝上拍好了。

那么拍出来的构图也不差,还省时间,那后来就变成习惯了,是这么来的。那他为什么老是用同一帮演员呢?他的解释是这样,一一指导每个演员入戏很费工夫,我自然想找熟悉的演员,对不对?那么这也是他的一个讲法。然后他说,他几乎不用移动、重叠、淡入淡出这些拍摄技巧,那是因为如果机器设备不够好,这些手法会使画面摇晃不干净,尤其是重叠,总觉得这个手法有蒙混的味道,当然也有不是蒙混,但不好。

然后大家也都说小津安二郎特别孝顺,就是他拍的那些家庭故事总是在背你父母那一辈的人以后人生的孤寂,他一辈子也不结婚,就老跟着妈妈,他妈妈去世两三年之后,他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算是死得很早。然后就说他太孝顺。他就说到,我妈刚满六十,身体非常硬朗,帮我照应生活起居,生活采买,洗涤送洗,挑选定制和服,全都打点的好好,让我无后顾之忧。

至于婚姻生活的乐趣和育儿心境,因为哥哥已经有两个小孩了,所以我也能够充分体会,我只不过是仗着身为次子的悠闲,自在的一直过着单身生活。 我常露出,你看他现在说的话,不像大家心目中想象的那个严肃的那个小津,他说我露出可爱的酒窝自嘲,要是在以前,我不是在家吃冷饭,就得过继给别人当养子了。而在女演员之中,尤其是饭田蝶子和吉川满子的终身代言里,我的可爱是大受好评的,他居然会这么说自己。

但是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终于第一次比较多的争议了他传说中的战争日记。是这样的,小津他是一个到过中国战场打仗的日本兵,二次大战的时候,而且是打过南京,而且甚至是参与过释放化学毒气战的这么一个日本士兵。但是他一辈子没有拍战争电影,他的电影里面完全没有这些暴力的镜头,没有谋杀案,跟黑泽明完全不同

但是又跟黑泽明不一样,黑泽明虽然那种杀人喷血很可怕,但是黑泽明反战,黑泽明没有停止过对战争的反思,小津安二郎完全没有。

但是另一方面小津安二郎这么一个温柔、敦厚的,电影那么安静、沉稳、慈悲的一个导演,他却是日本所有导演里面参与战争次数最多的,他一生参军的次数总共有七次。 他一辈子就写很多的日记,那么这些日记里面是巨细无疑记录他的东西,

但是他在战争那几年的日记,他是禁止出版。他当时用他带的相机拍了四千张战场上的照片,他也禁止公开。

那么这些东西只有部分曝光,在这本书里就能够看到一些东西,比如说他说他在战争的体验,砍人的时候就像演古装剧一样,轮刀砍下的时候,战士不动,啊,倒下了,戏剧果然很写实,我竟然在战场上还有心情注意这些事情。 然后我们再看,他还讲什么,他说到在战场上面,他还有心情注意到攻陷南昌的时候是春天,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在油菜花田中迎接黎明,在油菜花田中目送黄昏。然后写的那种美景,然后常常谈到一些把看到很多事情,路边一个小孤儿在路边痛哭,他都把他写的像电影镜头一样,他也是不加判断。

他对战争的这种漠然的态度,跟他对家庭悲剧的漠然态度,难道不都是一种所谓的没有判断,这样的一种悲鸣能够叫做悲鸣,或者这样的包容能够叫做包容吗? 你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永远摆脱不掉以后再看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时候,一种新出现的一种刺痛。

以下选自周以量先生翻译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小津安二郎与安徽——祝凤鸣》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日本电影导演,生于东京都深川, 1923 年进入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任摄影部助理。 1927 年,以《忏悔之刃》初执导筒。 1953 年,他推出了代表作《东京物语》。晚年,与搭档野田高梧一起在蓼科执笔作品剧本。 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公认的日本民族电影大师,他的电影经常被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他一生执导的五十四部剧情长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其代表作除了标志性的《东京物语》外,还有《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也饱享盛誉。

 

收获的奖赏也不少,如 1958 年以《彼岸花》获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奖, 1959 年获艺术院赏, 1961 年以《秋日和》获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 1963 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成分首次获此荣誉的日本电影导演。

 

田中真澄,日本著名的电影艺术评论家、研究者,以研究小津安二郎闻名。主要著作有《小津安二郎全发言》《小津安二郎全日记》《小津安二郎电影读本》等。

译者简介

周以量,“知日派”文化学者,日本文化(文学)研究者、翻译者,比较文学研究者。译有《小津安二郎周游》、《导演小津安二郎》等。

2012年,英国《视与听》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十部电影”中,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名列第三,在导演评选中,小津安二郎名列第一。

韩国釜山电影节上,曾邀请了7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评人、学者、电影导演,来评选史上最伟大的亚洲导演,最终小津安二郎名列第一。

作为日本近现代三大导演之一,小津安二郎与沟口健二、黑泽明鼎足三立,与黑泽明、沟口健二相比,普通百姓对小津安二郎知之甚少,但在资深影迷圈内,小津安二郎却是名声赫赫,是一位影视史上的传奇,是一位还“活着”的艺术大师。

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曾经评价,小津作品代表着“电影艺术失去的天堂”。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电影艺术史上的不朽的大师,却在二战中用毒气给中国人带来过极为痛苦的回忆。更为重要的是,在二战之后,并未见到小津安二郎任何忏悔侵略战争的言论。

卢沟桥事变之前,小津安二郎已是日本知名导演,事变之后,作为预备役军官伍长他被征召入伍,隶属华中派遣军直属军部野战瓦斯部队第二中队。侵华战争中,瓦斯部队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是日军的必备装备,尽管将毒瓦斯投入战争严重违反日本政府签署的《日内瓦协议》等国际协议。

小津安二郎在中国历时一年十个月,参与了淞沪会战、进攻南京战役(包括南京大屠杀),随后一直转战于中国的华东、华中各地,直到1939年7月服役期满归国。服役期间,小津安二郎的主要任务是随瓦斯部队投放化学武器——毒瓦斯弹。1939年3月20日,小津战地日记中清晰地记载了在江西修水河战役中投放毒气弹的过程。修水河战役是南昌会战的一部分,此战中日军再一次使用毒气弹,中国官兵损失高达4万余人,最终日军突破修河防线。

侵华战争中,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血债累累,在小津日记《体验战争》一文中,也有相关记载:

第一次体验敌人的子弹是在滁县,无情地愕然射来,但渐渐习惯了。刚开始不自觉地拼命喝酒,借几分酒意行事。到最后就不在乎了。砍人时也像演古装片一样。抡刀砍下时,会暂时一动不动。呀!倒下了。戏剧果然很写实。我居然还有心情注意这种事情。

1940年,已经回国的小津安二郎用非常明确的语气肯定战争:

“你不能用阴暗的心情去对待战争。说得复杂一点的话,是不能抱着否定的精神。必须肯定所有的东西。这样,作为人的坚强才能出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津安二郎兴奋地说了:“砍人也和古装片一模一样。一砍下去, 那人一动不动……”

1943年,小津安二郎再次应征,作为日本军部报道部电影班成员被派往东南亚战场,参与日军的宣传报道工作。

总之,在整个二战时期,小津安二郎是一名狂热的“皇军”。日本战败后,小津安二郎在新加坡随日军投降并成为战俘,于1946年归国。随着战争的结束,小津安二郎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有没有转变?

战后岁月中,小津安二郎对他的战争经历闭口不谈,更没有留下忏悔的记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江上一郎2022-10-14 18:31:58
小津的电影不是我欣賞的.黑澤明才是我的粉…
平等性2022-10-14 21:48:10
好介绍,谢谢分享!提到党和国,俺也算是一个类别,爱国反共,不知道有没有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