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狼2015-11-08 16:10:01
第一章	家谱

2000年,我爷爷去世,享年80岁。那一年我12岁。

父亲以及家中的伯伯姑姑们并没有多少悲伤,也许对他们来说爷爷死了,他们解脱了,爷爷也解脱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印象中爷爷一直疯疯癫癫的,大人们说是老年痴呆。还记得爷爷弥留在病榻的最后几日,村里的赤脚医生对我父亲和伯伯说,老爷子有高血压高血脂,我们这样一直给他输液他虽然不会醒来,但是控制住血压血脂老爷子大概还能活一两年,但是这费用你们自己考虑。

父亲和两位伯伯摇头表示不愿再看着父亲这样生不如死的活下去,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撑这两年的医药费。医生摇头一叹,说了俩字,节哀,转身走了。

在我家,人死了是要写入家谱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家的家谱。

父亲对我说我家的家谱起始于康熙28年,即公元1692年,我问父亲我可以看看吗?父亲说当然可以。

家谱拿到手中觉得并不甚重,是个装了封面的白麻纸本子,白麻纸十分粗糙,上面用毛笔书的蝇头小楷撰写了五位祖先的生平。

我问父亲为什么只有五人,父亲答说这都是直系亲人写的家谱,不同于族谱,只有儿子给父亲写,你两位伯伯家中也有家谱,甚至只要是我赵氏门中赵铮的后人,只要是男性,每人家中都有家谱,要是把各家的家谱汇总起来写一本族谱,怕不下百人了。赵铮就是那位康熙年间的祖先。

我随手翻开爷爷为他父亲写的生平,爷爷的父亲名为赵海,生于光绪28年,即1882年。

我开始没多大耐心,随手往后翻,想看看后面的祖先,没想到这位曾祖父赵海的生平爷爷竟然洋洋洒洒写了三页16楷的白麻纸,其他四位祖先则多则半页,少则几行就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平。

我遂对这位曾祖父有了兴趣,开始酌字酌句的读起来。

曾祖父的生平让我很震撼,我当时岁数小,爷爷写的又是半白半古的话,看的不是很懂,但是大体意思我是知道的。

曾祖父出生贫寒,没读过私塾,幼年时光都是在给地主放牛中度过的,直到他十四岁时拜了一个下山化缘的老和尚为师,才跟着老和尚在五台山学了识文断字的本领。

老和尚法号梦参,能文能武,曾祖父拜师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按家谱看来梦参老和尚对曾祖父影响很深远。

1906年,梦参老和尚圆寂,曾祖父才还俗下山。

1918年参军,同年即在当时风头正劲的阎锡山部下领团长衔,家谱中记载,阎锡山对曾祖父甚为器重。

次年,与梁氏成婚,辞去团长职,并于第二年产下一子名常仁。赵常仁是我爷爷,我是知道的。梁氏产子后两日内病逝,曾祖父竟然终生未续弦再娶。

次年,1921年重入阎锡山麾下,未领军衔,阎以先生礼。

1946年内战爆发,曾祖父不愿见到同胞相残,辞去一切职务解甲归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购良田百顷,雇佣长工短工尽达200余人,成为一方富豪。

居家普记载,曾祖父对下人十分宽厚仁爱,与下人同吃同住,在灾荒之年还数次自掏腰包建粥棚80余处施粥救济贫寒。

1960年病逝,享年78岁。

曾祖父死后的事情我大概知道一些,都是听父亲跟我说的。

爷爷接手了这偌大财产也并没享几年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爷爷这地主富农的帽子是铁定落头上。

父亲说他曾经见过爷爷被全身绑了拉到菜市场批斗,烂菜叶臭鸡蛋劈头盖脸的扔在爷爷身上,爷爷低头沉默,他低头不是忏悔,而是不服。

爷爷曾经被批斗的吐过几次血,父亲说这老年痴呆没准儿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看完家谱中对曾祖父的记载,我幼小的心中已经把他当做了英雄,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个跟曾祖父赵海一样顶天立地的人。

爷爷的棺材还停在院子里,七日后出殡。

看着棺材边上爷爷的黑白照片,想起了父亲在家谱中对爷爷的生平描素,只有短短六句话。

除了生日卒日剩下了四句:半生都活在父辈的福荫下,中年后突遭大劫又反抗不得,心灰意冷下每日迷茫度日,未曾有何大作为。

我问父亲,爷爷八十年的一生只有这几句话的概括吗?

父亲苦笑,人这一生要都像你曾祖父那般风光固然不可能,但你爷爷这一生尝尽人间苦甜,也是很难得了。只怕我到那一天要上这家谱却连这几句都没有。

我一想也是啊,爷爷是享过福的人,想当年也是个曲儿不离口,鸟不离手的公子哥儿,他这一生比我们普通人恐怕要精彩多了。

Lion_King2015-11-09 04:48:09
然后再把狼姐你当尼姑那些年的事情写一些,哈哈哈
大独狼2015-11-09 05:13:11
我当和尚那些年 作者 末日 (2-16)
大独狼2015-11-10 09:46:54
我当和尚那些年 作者 末日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