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
唐時百丈禪師,因立了「百丈清規」,被佛教寺院奉為圭臬而聞名。
在他做住持時,工作比什麼人都賣力,他那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話,更成為佛教各寺廟的格言。
這裡有一則,關於他曾幫助一個老狐狸求道的故事:
每次百丈禪師上堂講法時,總是有一個不認識的老人,跟著信众進入法堂來聽講。
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只剩那位老人逗留不去。
百丈便問他是誰?
他說:「實不相瞞,我不是人。在很久以前,迦葉佛的時候,我本是這山上的方丈。因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修行高的人,是否還會落入因果的法則?」我回答說:「不會落於因果的法則。」就是因為這句話,我死後便墮落為狐狸身,至今已有五百世之久,想請求您慈悲給我一個開示,以解脫狐狸身之苦。」
百丈禪師便說:「把以前學生問你的問題,現在重新問我一次。」
於是百丈禪師回法座上坐好,狐狸變成的老人,便向百丈禪師問說:「修行很高的人,是否還會落入因果的法則?」
「修行很高的人,是不昧於因果的法則。」
老人言下大悟,便向百丈禪師禮拜叩謝說:「蒙禪師開示,已解脫了野狐狸之身,我就住在山的那頭,煩請您按出家人死亡的禮儀,幫我埋葬。」
次日,百丈禪師便帶領大眾,到後山的洞穴中,找到了野狐狸的屍體,即依僧禮把它火葬了。
…………
原文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 附註: 很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以後,便知不可隨便開口說法。這個故事是在警惕我們,不要說錯了佛法,而斷人慧命,誤人誤己!若是有人來向您請法,應隨份隨力為他人解說,若是吝法而不說,那也是犯「菩薩戒」哩!所以說「過與不及」都未能契中道。 ——敬摘自劉發泉先生《但盡凡心》
评注: 开悟证果明心见性的圣人有智慧宣说正法,所以要希求佛法必依佛典祖意,大善知识。像我一样无修无证的,如有不得已时,言行需有依据,方为稳妥,因为那是圣人所说,非自己妄想。《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故知我等忘心做主,混沌未开,岂敢乱说。 这就是我劝不懂佛法的人不要点评佛教帖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