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家是在天宫?还是尘世?(fotolia)
清朝时,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曾经做过一个奇梦,本以为天榜有名,必会高中;不料揭榜后,他竟名落孙山。因缘际会下,他对为何来到世上,了然于胸。
清朝文人袁枚的文笔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时人称为“南袁北纪”。他一生作了不少文集,《子不语》便是其中之一。在《子不语》中,他记载了
其外甥韩宗琦的事迹。
韩宗琦天资聪颖,五岁时就能读屈原的《离骚》等书籍,十三岁时考中秀才,十四岁时被选送到敷文书院。当时书院主讲师少宗伯齐召南看到宗琦聪慧过人,深感奇异,但又为他感到忧心,惟恐他不能长寿。
己卯年八月初一清晨,韩宗琦忽然对他的母亲说起前一晚的梦。他于梦中仰头望天,看见天上有数百个天人奔波在云雾之中,有的在翻阅书本,有的在传送纸笔,每个天人的动作都不一样。这时,他听到有人点名,点到第三十七名,正好是韩宗琦的名字。
他于梦中听得真切,随即回应一声,就此从梦中惊醒。凡是天人所呼的名字,他都听得一清二楚,醒来的瞬间还记得,只不过等天亮后穿上衣服起床时,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韩宗琦以为自己既然天榜有名,必会登科,榜上有名。
等到乡试,三场应试结束之际,正逢中秋,但见月明如昼,他正想缴卷,听到有人叫他:“韩宗琦,早点回去吧!”连续叫了三遍,那声音渐渐严厉,好像责备他迟滞太久了,所以韩宗琦就回应道:“好”。等到缴卷时,一看四周没人,心中忐忑,踉踉跄跄地走回去了。
次日,他问一同参加考试的友人,昨天是否叫他一起回去?众人都说:“没有啊。假如我们想一起回去,必会叫上其他人,怎么会只叫你一个人的名字?”
待揭榜后,得知名落孙山,韩宗琦因此而闷闷不乐,不久就病了。这一病竟至不起。
弥留之际,他张开双眼,对母亲说:“孩儿忽然顿悟自己前生之事。我原本是玉帝前的献花童子。玉帝寿诞之日[注],我于献花时,偷偷地观看下界花灯,诸仙认为我对玉帝不敬,责罚我当天就谪降人间。算起来,今日期限满了,要返回天庭。希望母亲不要牵挂,不要伤心痛苦。”
时年十五岁的韩宗琦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据袁枚所说,宗琦临终之前,苦苦吟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想起往事,明白了他的家是在天宫不在尘世。
[注]:民间习俗传说,正月初九是玉帝生日。
事据《子不语》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