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三2021-02-20 06:04:20

 

佛祖传教,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说,他说的每一句话,经过阿难“如是我闻”的复述,都成了佛经;一条是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心相印,传给了大迦叶。

两千多年下来,这两条路都在走。写成文字的经律论,已经浩如烟海,分出了众多门派。心心相印,也通过师徒薪火相传,智光不灭,传递至今。

在中国,念佛的净土宗,和心传的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他们彼此之间,说得有时也不一样。到底这个经传和心传,是怎么回事儿?

经是否等于心?

是否我只通过读经,就可以悟道。或者我完全不读经,只靠心,就可以悟道?

这里我写个女儿国的故事,简单打个比方。当然,任何比喻,都是有天然缺陷的。耳听为虚,心听为实。你若与我心心相印,自然会以心听,去往我想表达的那个方向去听。

话说开天辟地以来,女儿国与世隔绝,除了第一代女王,见过男人和男人上过床以外,百世以来,女儿国的国王和臣民们,都没见过男人,更不用说和男人有性爱经历了。

但是大家好奇啊。


女王慈悲,就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了一本《与男人做爱经》,描述了男人的样子,和男人的做爱经历和整个感受体验。

千百年来,这一经书,在女儿国一直奉为经典。成年的女人们,阅读这一经典,可以领悟做爱的感觉。她们中最聪明的女子,甚至可以将这一感受解释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让听者如痴如醉,好像她真得做过一样。

人们都通过经书,认为自己领悟了真理。

直到一天,女儿国有一个尚未读过经典的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男人。

此处故事省略一百字。

总之,她做了,有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性体验。她亲眼见到了男人,也经历了整个过程,体验到所有的欢愉。

回到女儿国,一夜之间,她发现,其她所有人都说得不准确,就是国中那最聪明的女子“讲经”,也说得不对。但是要她自己说,她也说不出来,但她就是明白无误、十分准确地知道,男人是什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怎么样的,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这是什么?

这就是顿悟。

这就是真正的领悟。她甚至没看过经典,和卢惠能似的。

而文字描述,始终有限。即便第一代女王是真知,但用文字描述就会有限,再经历过历代,这么多解读,就更容易远离真相。

因为不同的解读,还发展出多个门派,各执一词。

这个女子,虽然不能完全描述真实的性爱经历感受,但是她能十分自信地,告诉大家,你这个说法不对,你那个说法不对。这样,通过经书的领悟,也更加接近真相。

久而久之,大家都相信了这个女子。她做了新一代女王。通读《与男人做爱经》后,与自己的真实经历体验印证,又写了一部《与男人做爱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补充。

所以,悟道,离不开文字,也不能依赖于文字。可以利用文字,给我们以启发,但不能沉迷、偏执于文字。文字不仅可能描述的是失真的东西,即便描述的是真实,也是受到文字的局限的。

不信,你现在就给大家用文字描述一下男根是什么样的?你描述一万句,抵得过看那么一眼么?假如这些文字描述,再给一个从没见看过的女子阅读,她脑里形成的画面,与真相会有多远?

所以,文字无法替代用心诚挚地去悟,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

一定要用心去参,一定要去行动和体验。反过来,只是靠心去参,只是去行动,也是不够的。因为可能像众生一样,浑浑噩噩,烦烦恼恼,痛痛苦苦,经过了几十年,都过了大半辈子了,甚至垂垂老矣,偶然一天才可能开悟。

经文,就像一个老师,可以给自己一点提点,一些启发。和自己的经历、体悟,这么相互一印证,就可能更快可以豁然开朗了,也许三十岁就悟了。剩下的人生,你可以从容应对,安然自足,平静快乐。

心、经同用,不偏执为上。卢惠能只听得《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差不多悟道了。当然,他也是因为无意中听到这么一句经文,否则他即使悟道了,他甚至连他已经悟道这件事,他都一直不知道。

 

 

nearby2021-02-20 06:15:27
读出零次元的味道。总结,实践+心参,缺一不可
平等性2021-02-20 07:01:17
陶兄这一篇写得太好了,大赞!我的体会是,个人的体验,和经论、书籍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要多读书,又不能尽信书,
nearby2021-02-20 07:09:52
正是如此。其实就跟专心做好任何一件事一样
陶陶三2021-02-20 07:29:18
嗯,就是不断地“觉今是而昨非”。但最好的状态,是此生即心安,"生时,以生为贵,灭时,但愿灭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平等性2021-02-20 07:43:31
陶兄现在的境界真是值得敬服!心安,一句点睛。我们修行人,每个人的道都不同;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了无论时空,随时心安,
孔雀羽2021-02-20 07:50:45
心安不是想安就能安的:)谁不想心安,又有几人能安
孔雀羽2021-02-20 07:53:39
陶兄是逻辑大师,有反对的选手吗?应该没有:)
平等性2021-02-20 07:56:05
说得好!所以还是要一步一步的修行,当然,也能乐在其中 :)
陶陶三2021-02-20 08:00:38
的确不容易。在道家,叫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修学是做加法,修道是做减法。参是加法,行是减法。
平等性2021-02-20 08:11:08
我是这样看的,加也好,减也好,都是修行之道。加减都是相对的概念,加到极限,减至无为,其实都是一个境界
陶陶三2021-02-20 08:33:37
孔兄也想看“此处故事省略一百字”么:-?
陶陶三2021-02-20 08:37:16
哎,我那都是抄陶潜、道元、老聃的。我过去也常常动不动生气、发怒,现在好一点。:-)
nearby2021-02-20 08:51:37
刚准备大赞陶陶兄文笔了得,才发现最后一句
nearby2021-02-20 08:52:33
:-):-)
陶陶三2021-02-20 08:54:58
哈哈,我介绍的是女儿国的经书,但不是女儿国的经书,女儿国的经书网上有全本:
玉珠2021-02-20 09:20:07
我近年在德国待得,越发犬儒了。。。心是如此~如果把西方的犬儒套上国风名,那经,应该偏道德经更多。
陶陶三2021-02-20 09:31:55
道德经其实很简单 ,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道无仁义,向道而行者受益而已,此之为“善人”。
nearby2021-02-20 09:37:4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该怎么翻译?
玉珠2021-02-20 09:41:07
我是指犬儒派的淳朴自然,近似道家的无为而治哲学思想。嗯,以前对大道无仁义不明白,最近追《剑来》,稍有感受。
nearby2021-02-20 09:45:06
Read online, cited below "老子认为宇宙自然的大道,没有亲疏之分" 古代没有纸张更没有电脑,真的是
陶陶三2021-02-20 09:53:42
大体如此,但不宜搞太玄乎。大道至简,你符合大道行事,就是善人。此处的“善”,并不指善良,可以简单看做值得嘉许、会受益之意。
陶陶三2021-02-20 09:57:21
我接下来的视频,会讲这个“无为”。:-)